李鹿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广东分院 广东广州 510075
摘要:市政给排水管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给排水管道出现问题,极易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给城市带来不便。尽管我国管道施工技术已十分成熟,但据了解,在实际施工时仍存在一些普遍问题。本文对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常见问题;应对措施
0 引 言
市政管道的主要作用是服务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同时满足人们对燃气、电、水等一系列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尤其是供水和排水,更是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相应的市政基础设施也提出了更高的建设水平要求。因此,要求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必须要加强质量管控,优化施工方法,避免因施工阶段的问题影响管道的使用,有助于有效提高管道使用质量。
1 常见施工方法
1.1 开槽施工
明挖法也叫开槽施工法,适用于预制成品管开槽施工的给排水管道工程。管渠施工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 B 5 O 1 4 1 的相关规定执行。主要步骤流程如下:
给水管道施工主要工艺流程为:安装准备→预制加工→管道安装→管道试压→管道冲洗、消毒→管沟回填。市政排水管道施工主要工艺流程为:沟槽开挖→基坑支护→地基处理→基础施工→管道安装→基坑回填土。
1.2 不开槽施工
适用于采用顶管、盾构、浅埋暗挖、地表式水平定向钻及夯管等方法进行不开槽施工的室外给排水管道工程。与传统的开挖方法相比,具有不影响交通、不破坏地表设施、施工周期短、操作方便等优点,尤其对于需要在地下较深位置、地表有障碍物、地面附属物修复困难等情况更具优势。
1.3 沉管和桥管施工
穿越水体的管道施工方法,应根据水下管道长度和管径、水体深度、水体流速、水底土质、航运要求、管道使用年限、潮汐和风浪情况等因素确定。
施工前应结合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水文气象资料和设计施工图纸,进行现场调查研究,掌握工程沿线的有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周围环境情况和资料,以及沿线地下和地上管线、建(构) 筑物、障碍物及其他设施的详细资料。
2 常见主要问题
2.1 管道位置偏移或积水
如受到测量差错、施工走样、避让原有构筑物等影响,施工平面易产生偏移,立面处也容易出现积水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倒坡现象。
2.2 管道渗漏水
经总结分析,出现管道渗漏水问题的主要原因有:(1)使用的管材质量有问题,管道投入使用后,出现破裂;(2)接口施工技术不足,在管材衔接的地方因操作不当造成密闭性差,闭水试验不规范,在管道使用时产生渗漏水问题。
2.3 回填土沉陷
出现回填土沉陷的问题主要原因有:(1)施工时所使用的压实机器与工程整体规范出入大,回填压实度不足;(2)填料存在质量问题;(3)施工时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分层夯实处理。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回填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导致后续出现沉陷问题。
3 基本应对措施
3.1 明确施工原则,规避管道位置偏移及积水问题
树立夯基础、补短板、强监督、优服务的施工理念,将各项质量控制措施与技术管理措施落实到各个施工流程当中。在此基础上,明确市政给排水管理施工原则,如安全性原则、适地性原则等。及时排查施工障碍,按照相关规范技术要求开展施工工作。例如:施工前要认真按照施工测量规范和规程进行交接桩复测与保护;施工放样要结合水文地质条件,按照埋置深度和设计要求及其他有关规定放样,且必须进行复测检验其误差符合要求后才能交付施工;施工时应严格按照样桩进行,沟槽和平基要做好轴线和纵坡测量验收。施工过程中如遇构筑物必须避让,应适当增设连接井,转角应大于135°。
3.2 提升施工质量,规避管道渗漏问题
相关人员在发现问题时应尽快解决问题,作为施工人员必须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在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开工前项目负责应讲明注意事项,避免因前面的操作不规范影响后面的质量。
应认真按设计要求施工,确保管道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当地基水文地质条件不良时,应进行换土改良,以提高基槽底部的承载力;如果槽底土壤被扰动或受水浸泡,应先挖除松软土层,用砂或碎石等稳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实;地下水位一下开挖土方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槽底部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干槽开挖,必要时可在槽坑底预留20cm厚土层,待后续工序施工时随挖随封闭。
与此同时,要购买有质量部门提供合格证和力学实验报告等资料的管材,选用质量良好的接口填料,并按试验配合比和合理施工工艺组织施工。若施工时发生管道渗漏,应及时处理,直至闭水试验合格。
3.3 加强回填压实度管控,杜绝回填土沉陷问题
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夯)实机具。如主干道下的排水等设施的坑槽回填用中粗砂。管槽从胸腔部位填至管顶30cm,再灌水振捣至相对密度>0.7,实践证明效果很好;管槽较窄时可采用微型压路机填压或人工和蛙式打夯机夯填。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器具,以取得最经济的压实效果;填料中的淤泥、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既影响压实效果,又会在土中干缩、腐烂形成孔洞,这些材料均不可做为填料,以免引起沉陷;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杜绝带水回填或水夯法施工。
4 结论
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属隐蔽工程,在竣工时只有检查井可供验收部门检验。因此,检查井的施工质量常常左右着整体工程质量的评定。尽管如此,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创优必须建立在主体结构工程创优的基础之上。在施工过程中要努力克服各种通病,确保整体工程施工质量达到优良,再进一步优化检查井施工质量,从而实现创优目标,有效提升市政管道的建设质量,为人民带来更美好地生活,更贴心地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涛,孙剑飞.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常见问题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5):79-80.
[2]邓云德.浅谈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低碳世界,2017(10):217-218.
[3]孙刚.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思考[J].中国住宅设施,2019(10):113-114.
[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5-2008)
[5]《北京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 01-47-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