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武
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是一项融合了多种生态治理理念的全面化生态治理技术。在河道治理中运用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可以从源头上控制水体污染减少河道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减轻河道水源的富营养化程度。不仅如此,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还包含了污染修复技术,借助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可以有效的恢复河道生态。本文主要研究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为改善水体污染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环境修复;河道清淤;活水补水;曝气增氧;微生物;生态系统构建
引言
国家已经将生态文明建设视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全国各地均逐步开展了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从我国流域水环境的现状来看,污染问题十分严峻,部分流域水环境存在污染严重、治理周期长、治理难度大的特征,因此,加强对于治理技术的合理应用和治理路线的分析,对于加快流域水环境的治理效果,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1河道现状分析
(1)根据相关调查,某河段岸边部分地区有农作物种植,农药化肥经地表径流流入水体;河道两侧边坡长期未做修整,岸边长满杂草及树木,落叶及残枝进入河道内沉入河底,造成底泥黑臭;河道内杂草未做清理,水草死亡后植物残骸遗留在河道内沉入河底,同样造成底泥黑臭。
(2)河道常年未进行清淤,内源污泥污染较严重,黑臭程度较高;水体流动性较差,水动力不足;断头河,无新鲜干净水源补充。
(3)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缺乏差异化,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多为“一刀切”,无论是政策宣导还是技术推广对地区实际关注不足,导致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千篇一律,忽略了地区实际,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污染弊病等分析不足,在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上搞拿来主义,效果自然不理想。人口聚集的城镇、经济发达的郊区、人口稀少的山区等在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中没有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没有做到差异化关注。
(4)水环境污染检测设备对应的数据不准确,当前市场上水环境污染检测设备生产厂家多,但质量良莠不齐。检测水环境污染的仪器其制作工艺复杂,对检测数据精确度要求较高,而市面上的很多检测仪器不达标,而这些不达标的检测设备主要流向了农村市场,农村水环境污染检测过程中使用了这类“残次品”,会导致测量数据的偏差,影响工作人员对数据的读取与判断,也影响了农村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实效。
2综合治理技术
2.1人工净化技术
倘若外源污染控制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导致大量的环境污染物进入河道且对河道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很严重的影响之后,便需要利用人工净化技术对河道水体进行净化,通过人工净化技术对污水进行净化可以有效的降低河水中污染物的比重,最终达到污水治理的效果。近年来,人工污水净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了长江河道的污染治理中,由于其本身固有的优点所以发展成了当前一种行之有效的防治手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高科技防治技术被融入了人工净化技术中,当前,在人工净化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便是微生物净水技术和污水处理系统技术。它的主要工作力学原理是通过混合法用该技术可以制备可分出微米夸克级和亚基尼微米两个等级的混合气泡,利用这些混合气泡大大减少了地下水环境中固体氮气和磷的平均含量。利用该工艺技术使它能够有效地大幅增加农业水体环境中的水可溶性和氧透光性能,不断性地改善农业水体的溶氧透光和水体清澄度的情况。通过大自然自身特点进行河道水环境治理只是杯水车薪,在修护河道水环境的过程当中,应当针对不同河道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河岸的土壤特点进行针对处理,以此才能真正改善河道水环境。
2.2曝气增氧技术
受污染河道或者黑臭河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溶解氧低,河道处于缺氧或者厌氧的状态,导致河道内的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河道内的有机物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同时产生甲烷、硫化氢等带有恶臭气味的气体逸出水面进入大气,造成水体发黑发臭。抑制厌氧微生物的生长,最简单、最快速且行之有效的方式就是曝气增氧技术。综合考虑河道的形态、水质、水量、景观等方面的因素,通过曝气设备对水体进行强化复氧,提升水体溶解氧,迅速减轻水体缺氧状态。同时,增强水体上下循环,提高水体流动性,提升河道底层溶解氧,提高底泥微生物活性,降解污染物。
2.3底泥生物氧化技术
底泥生物氧化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水环境的底泥中的微生物的繁殖手段,使微生物种类增多,从而抑制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有效控制水环境中富营养化现象。将微生物与底泥中的成分相组合研制出一种药物,通过靶向给药的方式,将药物释放到底泥中,底泥中的物质受到药物影响,加快生物氧化速度和提高物质降解能力,进而加速底泥黑臭物质的氧化速率,一定程度上抑制黑臭现象,显著提升水环境的质量。
2.4活水补水技术
经多年积累沉淀,河内淤泥深厚,水容量有限,污染物极易在其中积存、水体自净能力很差。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水质问题,需从水动力方面考虑,解决水体流动性问题。水流速度的增加,有利于水体复氧,强化好氧微生物降解,进而达到自净能力及环境容量的目的。
结束语
综合来看,治理水环境的根本目的不仅仅在于恢复原有的生态平衡,同时也为国家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奠定基础条件。各地方相关部门及企业需要高度重视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并依据当地流域水环境的实际情况,确定治理技术路线,切实提高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朱星亮.河道水环境治理中多方位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47(12):179-181.
[2]张耀华.污水治理技术的应用及展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12):166-167+169.
[3]卢洁,宋建军.双循环模式下农村环境治理适宜性技术探索[J].农业科技通讯,2019(1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