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政
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寒亭管理站 山东潍坊 261100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水利工程开始成为了全社会所关注的主要对象之一。现如今引调水工程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为了促使自身经济效益得到增长,相关工作人员理应针对运行管理方面进行思考,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并采取一些针对性措施予以处理,进而提升运营管理工作的效果。本篇文章将阐述引调水工程的管理和运营方面的内容,并对于改进的策略方面提出一些合理的见解。
关键词:调水工程;管理现状;维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地球上水资源时空分布并不均匀,尤其是土地、人口及矿产资源分布匹配性越来越差。导致人类社会水资源越来越缺乏,要解决此问题,就要创建跨流域调水工程。随着跨流域调水工程规模的持续扩大,工程建设及管理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及矛盾,影响发挥的工程效益。为此,通过有效措施,实现满足工程需求管理机构及方式的创建,解决跨流域调水工程管理及发展中的问题。
2 我国调水工程发展历程
2.1以农业供水为主的阶段
引大入秦工程是其中代表性调水工程之一。该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第一个引进外资、国际招标、国外参与建设的示范性工程,被誉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生存工程和发展工程”。工程灌区控制灌溉面积73.47万亩(1亩=1/15hm2),建成通水以来,供水对象多元化发展,综合效益显著,灌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综合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实现了1987年国务院批准的“改变秦王川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改变贫困面貌、安置贫困山区移民”的三大目标,为兰州、白银两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以城市生活和工业供水为主的阶段
引黄济青工程是山东省境内一项将黄河水引向青岛市的跨流域、远距离的大型调水工程,为缓解青岛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紧张状况、防止海水倒灌和地面沉降而修建,改变了青岛市的缺水面貌,保障了工农业发展,居民生活状况也得到改观,受到青岛市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誉为“黄金之渠”。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之前,为支持香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就已经兴建了以满足城市生活和工业用水为目的调水工程———东深供水工程。该工程是以向香港供水为主要目标,同时担负深圳市和东莞市沿线八镇原水供应的跨流域大型引水工程。工程年供水能力24.23亿m3,供水量占香港总用水量的80%左右。工程自运行以来,实现了半个多世纪不间断安全优质供水,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和改革开放之后深圳、东莞的经济腾飞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生命水、政治水、经济水”。
3 调水工程的利弊影响
从目前已建成的调水工程来看,调水工程的有利影响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极大提高受水区水资源配置能力和供水保障能力,进而促进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调水可为受水区注人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二是促进受水区生态环境改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调水可减少受水区对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超采,促进当地水体的涵养和保护,改善因缺水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提升生态文明水平。三是部分调水工程兼具防洪任务,可发挥一定程度的防洪效益。其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调水工程规模一般较大,会造成征地和移民,从而产生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二是调水工程会减少调出区的水环境容量,对调出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调水沿线的生态环境也会随之发生一些变化。
4 调水工程运行管理现状
4.1 水资源管理及供求关系复杂
跨流域调水工程的投资规模具有较大的规模,根据相关管理规定,调来的水成本比水资源调入地区供水价要高。对大部分水资源调入地区来说,跨流域调水工程具有公益性的特点,主要目的就是使供水保证率得到提高。机构设置、管理体制等因素会对其造成影响,部分水资源调入地区由于水价等因素,宁愿使用环境用水和农业用水,也不使用外调水。如引黄济青工程、引黄入晋工程,都由于供水的水价较高,降低了实际供水量,工程能力的闲置率提高,运营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
4.2 总体配置格局需进一步完善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成为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最大问题,迫切需要通过调水来解决,对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布局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各地调水工程建设需求高涨,单个规划、单独运行、遍地开花,缺乏统筹考虑,“无序调水”“跑马圈水”现象突出,需开展调水工程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全国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
4.3 管道管护环境复杂
管道工程属于隐蔽工程,材料大多数是玻璃钢管,在管道接缝处用橡胶带、焊接等措施止水,经过长时间运行,接缝处易出现老化渗漏,有些只是初期产生暗漏,但管道走向跨越农田、山地和穿越河道,均处于偏僻山区,地下管道是否运行正常、是否出现渗漏,均无法从表面发现,只有形成了小流量渗漏,方能通过肉眼识别发现。近年来,烟威地区连年干旱,管道出现漏水流量较小的情况,为了不影响城乡居民正常用水,只能采取观察、引渠道排水的保守方式处理,若出现严重漏水或爆管事件,只能停水进行检修,严重影响烟威地区用水需求。
4.4 信息化水平不高
多数调水工程信息化建设水平还比较落后,无法满足工程运行管理需要,与新时期水利强监管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利用天然河道和明渠输水的调水工程,其水污染防治和输水监控的要求很高,线路穿越人口密集区域,人文环境和经济状况也十分复杂。在这种情况下,要合理、科学调度和保护水资源,协调好各类矛盾,充分发挥调水工程的最大效益,工程建设和管理必须采用数字化、信息化等先进手段。
5 调水工程运行管理维护措施
5.1 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对于我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来说,其最大问题便是部门分割严重以及多个机构的作用完全重叠。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在开展引调水工程的时候,往往需要多个区域的部门共同参与,并针对多方目标展开工作。这其中,水量不但可以算是产品分配,同时也能算是利益分配。因此需要采取统一调度的方式,基于市场机制本身展开运行,以此确保各方利益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促使资源分配更为合理。由此能够发现,完善管理体制对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着诸多益处。当工程建设结束之后,还需要单独设置管理机构,以此对现有的水资源展开全面规划和管理。在确保不会影响环境的基础上,对引调水量进行合理分配,促使所有水资源均能够得到有效分利用。所以,在同一审计行政区域内的工程,应当由政府自主成立协调机构,以此完成相关问题的处理。行政主管部门还要在内部设置调度管理机构,以此尽可能在配置方面减少协调环节的实际数量。
5.2 各个环节的管理
(1)规划阶段。也就是工程规划阶段的工程建设规模、立项依据、水资源情况、水源区水资源情况等实现审查,对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没有节制的情况进行规范,实现跨流域调水合理规模的修正。另外,在制定跨流域调水规划内容后,对水源区流域管理机构和相应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通告。(2)取水阶段。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要以相应的规定需求,从而编制资源论证报告书及取水许可申请,业主单位在规定时间能够在具备监督管理权限水行政主管部门对下个年度的取水进行申请,制定取水计划。(3)用水阶段管理。在用水过程中要充分展现出公平、公开及公开原则。分水模式通过合同方式确定,水权转让过程中要通过具备监督管理权限部门进行批准。如果地区有条件,可以创建供水基金。使调水量和受水区当地水资源管理的统一性得到加强,如实现调水结合当地指定水资源使用,从而使单独使用调水工程费用及压力得到降低。
5.3 依靠工程手段扩大管道输水能力
一是建议增加一条新的有压输水管道,按照能够满足其中一条管道出现事故停水检修,另一条管道仍然可以正常运行的原则来建设,两条管道互为配用,在输水压力大的条件下,双管道也可以同时运行。新管道的选材和管径,要在现有管道材料的基础上,在可预计的最大流量需求的前提下,选择安全可靠的材料,管线要尽可能沿现有管道走向铺设,两条管道之间要保持安全距离,尽量避开村镇密集区,选择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带,减少管道拐点,便于施工和日后的管理维护。二是对现有高位水池进行扩容施工,根据高疃泵站蝶阀和桂山调流阀设计流时阀门关闭时间,计算出新增高位水池需要的调蓄容积,在现有的20 m×10m高位水池占地面积上,尽量选择周边不涉及林地、农田、生态红线的土地进行施工,高位水池扩容工程池顶高程可适当降低,出口管道管顶与水池池底持平,从而加大水池可利用容积。
5.4 智能化建设
大数据中心安全,以物理与环境安全、网络与通信安全、设备和计算安全、应用和数据安全等内容在内的基础安全防御为基础,通过安全资源池、业务隔离、安全审计等措施加强云及虚拟化安全防御;由涵盖数据规划安全、数据传输安全、数据交换安全、数据存储安全、数据销毁防泄漏的全方位数据资产安全防御;并通过集成统一密码服务、统一共享灾备服务、统一身份认证服务建立应用数据加密、应用数据灾备、系统身份认证等数据中心保障体系。物联网安全,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中的物联网系统开展物联网专项安全防护建设,综合考虑终端自身安全、数据传输安全、数据汇集和物联网应用安全,与统一密码基础设施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集成,实现终端认证和关键数据加密。移动互联网安全,结合移动互联网建设实际,从终端环境、传输网络、后端系统等方面对移动应用安全和服务安全整体进行安全防御体系建设,与统一身份认证服务、统一密码服务集成,对业务应用实现统一入口、统一管理、统一安全加固。
5.5 开展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论证机制改革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科学调水”要求,推进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论证机制改革。一是编制国家层面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方案,将是否纳入国家层面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方案作为调水工程前期论证的重要内容。二是推进水资源“空间均衡”重大专题研究,调水工程论证必须将受水区、调出区及相关流域“空间均衡度”评价作为调水工程前期论证的重要内容。三是围绕“调水利弊”,选取关注度高、影响面广的关键问题,深入开展专题研究。调水工程论证要开展必要的调水影响专题评价分析,对调出区、输水区、受水区各方面影响要控制在可接受程度内。四是强化调水工程配套建设规划、水价机制研究等论证要求。通过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论证机制改革,说清楚调水涉及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补充完善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论证程序和内容,做好全国水资源宏观配置顶层设计,完善全国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
5.6 创建应急管理体系
(1)应急组织体系。对于不同类型突发事件来说,要根据统一管理、条块结合及分级负责的原则创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统一管理指工程总公司统一管理;分级负责指通过发生突发事件中线工程总公司进行负责;条块结合指工程总公司和总干渠沿线地方政府相互合作,对辖区的部队、武警相互协调,对突发事件进行共同处置。(2)应急救援体系。基于突发事件及紧急救援,实现应急救援体系的创建。首先,储备应急资源。分析可能会发生的突发事件,将典型的应急处理作为基础,根据规划发放物资,对应急资源储备布局进行研究,地方政府应急机构及工程总公司如何侧重和配合进行研究。其次,创建应急队伍。和工程总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相互结合,充分使用现有人力资源,创建训练有素且数量合理的应急管理队伍。应急队伍由应急专家、救援及技术救援等三层次人员构成。
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引调水工程对于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方面有着诸多影响。因此,相关人员理应提高重视程度,通过采取多种不同的模式,确保相关项目可以顺利进行,从而提升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提升项目自身带来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琛.胶东地区引黄调水工程明渠管理与维护[J].山东水利,2020(02):55-56.
[2] 孙博.胶东调水工程管理优化提升对策研究与实践[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9(12):49-53.
[3] 范光伟,高薇,张婉.国内外调水工程运行管理系统[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0):183-184.
[4] 潘志富.沿海水工程防雷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初探[J].江苏水利,2018(05):63-65.
[5] 麦热彦木·库尔班.加强小农水工程管理的措施与建议[J].科技风,2017(04):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