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超
13022519871231****
摘要:随着建筑机电系统越来越复杂,安装施工也呈现专业化的趋势,这就导致在安装过程中,尤其是施工高峰期,安装的施工队伍多,工人来源复杂,加之工人流动性较大,导致工人施工技术水平、安全施工意识、施工机械操作熟练程度高低不一等问题,给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安全施工带来挑战。如何实现现场施工工人的信息化动态管理成为项目管理的重点。信息化管理应用到施工现场安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现场人员实名制管理。(2)后台信息集成管理。本文针对诸多现状,笔者做了简单的分析,引以同行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实名制管理;后台管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信息化技术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生物工程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利用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各种优势,对工程平台进行建立,促进不断发展。
1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的功能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社会发展的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已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成为每个行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技术在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达到科学制定安全管理目标,合理策划安全管理流程,有效落实安全生产岗位职责,按需配置各类突发事件应急资源的目的,促使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得到更加高效的推进。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工程现场施工过程中各类安全生产要素,包括人、机、料、法、环等要素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使之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对安全管理过程中需要处理的所有信息进行高效的采集、加工、传递和实时共享,提高安全管理信息真实性、可靠性,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减少业务条线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工作。同时,它使监督检查等控制手段及信息反馈变得更为及时有效,可协助现场安全管理作出及时、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有效消除安全隐患,保证生产建设过程顺利进行,达到保障人身和工程安全的目的。
2信息化技术在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1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建筑业属于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工程现场工序繁杂,交叉施工作业多,危大工程施工内容多,现场施工人员多素质参差不齐,重大危险源发生频次高。传统的安全管理方法是人工操作,流程繁杂,管理工效低,纸质资料多。借助信息化平台辅助安全管理,不是增加现场管理人员工作量,而是提供一个更加快捷方便、可视化安全监管手段,提高安全管理的及时性和群防群治的监督性,可以针对人员、设备、环境等重点环节进行重点管控。
2.2信息化技术
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信息化以项目安全管理基础数据为中心,协调安全管理工作流程和资源配置。根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制衡条件对项目实施全过程进行有效、安全的管控,可以随时提供安全管理进展情况,并对项目的安全隐患提出预警,实现项目安全监管的及时性和科学性,同时为企业提供真实的项目安全情况信息。信息化技术具体应用举例:
1)劳务工人信息采集、实名制登录、门禁和考勤的应用。劳务公司通过直接登录施工企业信息化系统,输入劳务工人的姓名、年龄、家庭地址、身份证号、持证信息、培训信息、体检信息等个人身份信息。输入的劳务工人信息即成为施工企业的内部共享信息。通过实名制登录,并经过系统安全培训的劳务工人可获得在企业下属所有在建工程进行作业的资格,但前提是必须经过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和交底。每个工程项目由门禁系统(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刷卡等)对要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进行自动识别,识别其是否符合进入现场的基本条件(年龄、体检、培训、教育、交底等要求)。符合条件的放入,不符合条件的拒放。通过进出施工现场门禁系统信息的收集,可以兼顾对作业人员的考勤。通过记录具体作业人员每天进出现场的时间点,自动汇总其在某时间段内的作业总工时。
2)现场设备管理的应用。对企业所属每台设备设置信息化身份证,并上传至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平台可以查询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使用年限、所属单位、维保工作是否正常、操作人员是否配备、当前使用情况等信息,掌握企业设备类型、型号、台班等实时信息,及时做好保养、报废更新、添置等计划。对施工现场每一台设备设置二维码身份证,通过扫描设备二维码可了解该设备名称、型号、使用年限、所属单位(自有还是外租)、维保工作是否正常、是否经过验收和检测、当前操作人员等信息。同时,通过与现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连接,信息平台可以查询设备安装、拆卸、使用情况,以及使用环境、相关防护情况。通过与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连接,可以合理调配企业的设备,既可充分利用企业所拥有的各类设备,不使设备闲置,又能及时预测工程现场需要(缺少)哪类设备,未雨绸缪,及时做好准备,有效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信息化技术,还可运用在对危险源识别及防范措施的制定上(安全交底、操作规程交底),对员工的可视化安全教育(利用碎片时间的教育),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特别是危险区域、人员不能上去及视觉盲区等),对现场违章行为的警戒和处罚(实时提示、实时警告、摄取影像等),对环境污染过程的监控(在线扬尘噪声联网监测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实时监控(BIM技术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运用)等方面,不再赘述。
3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的要求
3.1信息化技术应满足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实用性要求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化是将现场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管理措施在工程现场的应用情况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集成、归纳,分类反馈给项目管理各条线的过程,达到各岗位信息及时联通、共享,将存在的各类问题和隐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及时加以解决,可以实现科学制定管理目标,合理策划管理流程,按需配置各类资源,及时、有效地推进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2安全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功能性要求
1)数据采集是将项目管理中的技术、生产、安全、质量、进度等各类信息全部收集,将所有基础信息按一定的数据模型进行组织、分类和存储。根据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制衡条件,对项目安全管理实施全过程进行有效管控。关键是要确保数据实时真实、随时更新。
2)数据来源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通过现场设备设施使用过程、施工作业过程中采集到的工况信息数据,以及通过门禁系统、监控设施、培训教育终端等应用设备采集到的实时信息数据。第二种是通过现场人员配置、岗位责任制、技术方案、施工流程、隐患治理、应急管理、文明施工等各项管理制度及工序流程等文档数据软件。
3)数据整合和共享。各类信息数据采集后,汇总形成安全生产基础数据库,由系统自动进行信息集成,自动辨识有效数据。结合基本数据的定期更新工作,系统自动进行数据分类、整合、统计等数据处理工作。数据分类汇总后自动反馈给系统指定的岗位责任人员,使其在第一时间取得信息,及时采取措施处置安全隐患。
4结语
有了信息化技术的辅助,在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重复劳动,实现了各岗位信息及时联通,及时共享,有效推进了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发展。我们还可以在工程管理的技术、生产、质量等其他方面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推广,不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能。相信通过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结合实践,将会在今后的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工作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促使我们的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取得进步,使信息化技术为安全做好第一道防线,为生命安全加上一道保险锁,为社会、国家和企业创造更可观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钱晓.信息化技术在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1(03):172-173.
[2]黄雷,刘萍.信息化(BIM技术)对工程建设领域生产与教学的影响分析[J].科技风,2020(35):113-115.
[3]张峰.信息化技术在工程建设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应用[J].建筑施工,2020,42(07):130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