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宇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华东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BIM技术通过构建建筑的信息资源模型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文中解释了BIM技术的概念,并详细阐述了其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工程施工;?应用;
在当今社会,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大大提升了我国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保障建筑安全的前提下,舒适度、环保性、经济性等也成为建筑工程施工所需考虑的重要因素。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让BIM虚拟建模技术不断完善的同时,BIM虚拟建模技术的应用也越发广泛,BIM技术可以有效表达出建筑工程施工的信息资源,改变了传统的“先建后改”建筑理念,实现了在虚拟空间中的“先试后建”,可以有效减少建筑工程施工中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对建筑工程施工效率的提升有着巨大帮助。
1 BIM技术的概念
BIM的全拼为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通过数字信息模拟建筑工程所需的真实信息,具有协调性、可视化、模拟性、优化性等特点。一个完整的信息模型可以连接建筑工程生命期不同阶段的数据,是对建筑工程的完整描述。
1.1 协调性
复杂建筑项目的管理自制以来便困扰着建筑单位,各类项目信息的“不兼容”现象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构建,如何做到合理构建复杂建筑成为了建筑单位的一大难题,而BIM技术的出现则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BIM技术可以实现将复杂建筑的不同数据进行整合,并以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的协调性,如电梯的布置与建筑的其他布置之间的协调问题。在施工前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提前做出协调调整,这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1.2 可视化
BIM技术可以将抽象的建筑构造以可视化模型展现在人们面前,更加便于人们进行观察,且这种可视化模型具有反馈性与互动性,可以以促进建筑的设计优化和建造的顺利开展。同时这种可视化还可以更好的展示企业的建筑能力,让建筑施工的策略更加清晰化,使建筑企业易于得到投资人的认可,对加大企业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此外,建筑信息模型的可视化还可提高业主对建筑企业的信任程度,让广大业主更为放心。
1.3 模拟性
我国目前的BIM技术多运用于建筑的设计与设计后的测试阶段,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拟实验,如:热能传导模拟等。在设计完成后,则可以通过模型的不断模拟来最终确立最为合理的施工方案。BIM技术的模拟性将建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的进度安排进行了可视化模拟,便于设计者与建筑师的沟通交流,真正做到建筑工程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模拟性还可用于模拟建筑工程的紧急情况处理能力,如模拟地震、火灾的紧急疏散与人员避险等。
1.4 优化性
BIM技术可以利用模型所提供的各项信息如:几何、物理、建筑物变化后的各项情况等,以此来对建筑工程进行详尽的优化,对建筑工程的优化处理起着重要作用。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应用为建筑工程的项目优化提供了具体措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建筑工程人员的压力。
2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综合应用
2.1 施工前的设计方案
建筑工程在施工前必须确立相应的施工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审查,以确保施工方案的科学合理,进而保证施工过程的连续有序。据以往的建筑工程来看,设计方案的不合理与施工人员没有正确理解方案图纸是造成施工问题的主要原因。BIM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对建筑工程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进行模拟检验,能有效发现方案中存在的漏洞与弊端,促进施工方案的改良。此外,BIM技术的应用还可以使施工人员结合数据模型更为方便的理解方案图纸,便于建筑工程施工的准确无误。
2.2 4D模拟
随着建筑规模的逐渐扩大,建筑工程的施工难度也在与日俱增。在建筑的建造过程中,施工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错误就需重新来过,这不但费钱费力,而且会延误工程的预计完成时间。BIM中的4D模拟技术却可以通过对建筑的3D模型建设与施工现场的资源环境来完成4D建筑模型的构建。
实现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以及施工设备、施工人员的可视化模拟,让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一目了然,最终达到最为合理的材料运用以及人员安排。
2.3 细化流程
要想完成建筑工程的数字信息建模工作,就必须分离工程的各项数据,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分离得到的各项数据进行加以分析。BIM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简化施工环节,提高施工效率,还能细化相应的流程,避免错误的出现,只有细化才能做到精确。在当今时代,BIM技术在细化流程的同时也对相关的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筑工程人员应不断加强专业训练,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管理人员更需严格要求自己,在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增强对工程施工的管理力度,以保证施工环节的高效进行。
2.4 管理优化
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环节中,良好的管理模式是施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只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才能调动施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优化施工管理是提高建筑施工效率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BIM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针对工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协调处理,对相应的管理目标进行全面分析,优化管理模式,以促使施工环节可以朝预期的方向发展。
3 基于BIM的高大模板扣件式支撑架变形监测方法流程
3.1 熟悉施工方案、施工图纸
熟悉获取高大模板扣件式支撑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图纸数据。
高大模板支撑架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搭设高度8 m及以上,或搭设跨度18 m及以上,或施工总荷载(设计值) 15 k N/m2及以上,或集中线荷载(设计值) 20 k N/m及以上。
3.2 根据施工图纸数据建立目标建筑的BIM模型
采用BIM建模软件Autodesk Revit建立目标建筑的BIM模型,通过建模软件Autodesk Revit中的Precise.Geometry函数来基于施工图和深化施工图建立精确的BIM模型。
3.3 在目标建筑的BIM模型中建立对应的支撑架模型
应用Modular.Frame函数来建立对应的支撑架模型。
3.4 根据支撑架模型在目标建筑的BIM模型中生成多个变形监测点
根据高大模板扣件式支撑架的实际结构尺寸范围预先设置相应的变形监测点生成比率,从而实现变形监测点在BIM模型中的自动分布密度调整。还可以根据支撑架模型的类型设置支撑架不同部位处的监测点分布密度,实现预定结构部分的重点监测。
3.5 将现场测量仪器获取的支撑架变形监测数据输入BIM模型中
在施工现场设置变形测量仪器来获取支撑架上多个位置的变形数据。支撑架变形监测数据包括与BIM模型中变形监测点一一对应位置处的各项结构件的变形值和支撑架沉降量。而且,可以根据专项施工方案所确定的监测时间间隔要求,设置变形数据的获取间隔和输入间隔。
4 结束语
BIM技术的应用对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的完善以及施工操作的具体落实都有着重要意义,相比于传统技术,它实现了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了模拟、还原,通过对建筑信息模型的观测,可以使建筑方案的制定更为科学合理,进而减少各类施工问题的出现。无论是施工前方案的检验,还是施工中管理的优化,BIM技术都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相信在未来的建筑工程领域,BIM技术将大放异彩,并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康荣冰.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06):24-27,45.
[2]GB/T 51212-2016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S].
[3]GB/T 51235-2017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S].
[4]GB/T 51269-2017建筑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