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不动产登记档案规范化管理探析

发表时间:2021/6/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   作者:郝红华
[导读] 摘要:我国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模式必须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变革进行大规模的调整,通过引入全新的信息化技术转变管理思路与具体的信息处理、保存模式,逐步克服现有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客观存在的弊端与问题,以此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与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
        莱西市自然资源局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  266600
        摘要:我国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模式必须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变革进行大规模的调整,通过引入全新的信息化技术转变管理思路与具体的信息处理、保存模式,逐步克服现有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客观存在的弊端与问题,以此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与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有关部门应当不断探索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的改进空间,有效处理各类常见的纠纷与矛盾,确保数据库中各类登记档案信息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实施严密的管理规范与信息处理准则,为日常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一个客观、可靠的标准。
        关键词:档案;不动产登记;不动产登记档案
        不动产登记档案在社会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动产登记档案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专业性。当前,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仍存在管理难度大、信息更新不及时、管理格局不成熟及数字化管理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为实现不动产登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需参照相关标准,完善管理制度;理顺工作机制,实施动态管理;掌握核心技术,推进数字管理。
        1做好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的重要性
        不动产登记档案是涉民档案,更是国家不可或缺的档案资源之一,其管理的好与坏、收集的齐全与完整、整理的规范与标准,直接影响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也直接影响国家档案资源体系的建设,所以它的第一个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动产登记档案是国家档案资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生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则,不动产指房产、土地、山林等等不能移动的财产,这种财产以国家规定的登记机关登记发证为所有权的证明,交易也要由登记机关进行变更登记所有权才发生转移。在法律地位上所有权不可侵犯,而不动产的归属靠的是法律意义上的不动产档案登记,只有通过不动产的统一登记,辨析不动产的归属,以便于保护私有财产的安全性和维护市场交易的有效性和规范性,调解不动产市场的冲突,提升不动产档案的法律效力和公信力。这就说明,不动产登记的第二个重要性就是合法保护公民不动产权属,保证产权所有者合法权益,提供原始的法律凭证和依据。不动产登记档案直接服务于民生,整合不动产登记档案资源,认真做好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加有效地、精准地为社会、为民生提供利用服务,这就凸显出不动产登记档案的第三个重要性,不动产登记档案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2新时代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问题
        2.1管理队伍平均素质较低,工作能力较差
        政府有关部门中具备较高信息化技术设备操作能力的工作人员不多,多数员工对专业化的信息处理技术与设备维护保养方法了解较少,由于不动产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对参与者的个体能力水平、文化素质、职业道德品质的要求较高,能够担任此类工作岗位的高素质人才严重不足。政府档案管理部门不重视面向社会各界引进有一定信息技术素养与专业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也未能组织现有的部门工作人员参加系统性的专业化能力训练活动,工作人员在处理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的过程中没有详细、可靠的工作标准与信息处理规则可供参考,工作效率较低,无法保证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的隐匿性与安全性。
        2.2数字化管理不健全
        “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大大提升了不动产登记工作的效率,但给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带来了冲击,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不动产登记机构更加注重精简流程,业务部门完成登记后,未即时与档案管理部门完成有效对接,由此造成业务工作与归档工作脱节。二是“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此种工作方式能够实现“不见面审批”,推行“无纸化办公”,但部分机构忽视电子文件的归档,只是在业务系统中完成信息的相关登记,并未完整保存好业务过程中形成的各类电子文件,导致登记材料缺失影响正常归档。

三是“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形成的档案资料包括纸质和电子两种载体,相比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档案管理的手段和方式均需进行调整。
        3新时代不动产登记档案规范化管理措施
        3.1做好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和利用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要规范统一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机构。建立不动产登记档案机构,整合统一管理机制,规范不动产登记档案材料形成和编写要求,提高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要求,保证不动产登记档案原始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要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健全完善不动产登记档案的资料数据库。加强不动产登记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使不动产档案数据化建设要紧随现代科技发展,运用二维码等信息技术将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进行优化整合,使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变成一张条理清晰的信息网,在各部门之间实现便捷交流,为不动产登记的后续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2线上档案数字化整合
        传统的不动产档案都是以纸质的形式进行保存,引入互联网,就需要加快相关数据的整合工作,确保档案资料安全性和完整性,并将这些档案按照某些特征进行整合,再逐步录入到系统当中,从而尽快实现运用互联网进行社会资源管理。同时,建立更全面的信息化工作系统,将线下的工作流程逐步转换为以互联网为中心的线上工作流程,为各行各业提供更有力的信息支撑,为不动产档案进行二次数据保存。
        3.3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
        数字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管理不但解决了实体档案材质安全保管与保护问题,也赋予了加密、解密、备份、恢复等传统档案管理不具备的优势。数字档案信息化管理不但具有管理上的便利性,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地提供更强大的查阅功能,用户服务更为便捷,用户体验不断增强。不动产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转型,一是严格按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规定;二是针对不动产档案特点建立一套方便、简捷、统一的信息平台;三是建立安全稳定的数据服务中心。不动产档案数字管理模式转型过程中也要重视综合型人才培养。秉承先进、智能、多元化的理念,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更好地支撑数字档案管理模式的实施。
        3.4组建高素质的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队伍
        为提高政府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强化工作人员的风险应对能力与安全事务处理能力,部门管理者应当建立系统性的能力考评机制与人才培育体系,评估各级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技术素养、工作能力等不同方面的素质,认识到面向社会各行业引进专业化人才的必要性,及时清退素质较差、专业能力不足的员工,采取合理的职业能力训练模式与配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在提高工作人员专业工作能力的同时,唤起其工作热情与职业道德感,使之在工作过程中遵守单位内部的工作规则,不断参加部门领导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习得最新的技术维护修复方法与专业技能,保证自身能够有效应对各类有可能发生的风险与意外事故,提高档案信息管理队伍的平均素质与职业能力水平。
        结束语
        实现不动产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数字时代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趋势。不动产登记部门要根据不动产档案自身特点,明确在管理和技术层面存在的问题,树立“互联网+”档案管理理念,加强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实施细则[EB/OL].[2020-08-30].https://baike.so.com/doc/24650360-25540447.html.
        [2]王小童.不动产档案的集约化管理思路和策略分析[J].兰台世界,2019(9):73—75.
        [3]韦宇珉.基于“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档案管理探析[J].城建档案,2019(6):54—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