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全
身份证号:37090219820823****
摘要:目前,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房屋建筑在技术、工艺、设备以及原料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针对原料来讲,混凝土实现了对砖瓦材料的替代,其质量对建筑品质影响极大。在当前,混凝土使用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正确对待,找准原因,做好技术预防,为混凝土更好的施工奠定基础。本文结合房屋建筑特点进行分析,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并提出了针对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而给出的技术预防和处理建议。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技术预防;处理
引言
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结构的基础元素。混凝土施工具有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原材料选用的多样化等特点,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原材料问题、混合不均匀问题、养护不到位问题等,非常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破坏,强度和耐力显著下降,增加房屋建筑的居住风险性。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以施工运用作为中心,控制施工原材料的选取,控制好混凝土的混合比,提升施工技术,便于保证好房屋建筑的性能安全。
1房屋建筑特点
1.1一次性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或建设项目不可行时,就不可能再重新回到原始状态,结果导致工程报废,最终造成经济损失。
1.2固定性与生产的流动性
要将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固定在指定地点的土地上,在工程项目全部完成施工后,再由施工单位就地移交给使用单位。正是固定性这一特点的存在,也决定了生产流动性的特点。一方面表现为所有生产要素在同一工程上的流动;而另一方面则表现在不同工程项目之间的流动。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具有特殊性的生产管理方式。
1.3体积庞大性
房屋建筑工程项目是由大量的工程材料、制品和设备构成的实体,体积庞大,房屋占有很大的外部空间。因此只能露天进行生产,其质量受气候和环境的影响较大。
2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所存在的技术问题
2.1混凝土原材料运用问题
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原材料的选用至关重要,不仅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更是保证房屋建筑使用年限的关键。但是,在我国房屋建筑行业中,为了有效地促进混凝土拌合、运输和使用,多使用的混凝土主要是商业混凝土。若是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时间较长、运输路线复杂,已经搅拌好的混凝土容易出现坍落度损失情况、水灰比变大情况,严重影响混凝土质量,极易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裂缝。即使在施工现场中进行现场拌合,若是原材料中的细集料和粗集料的泥量较大,没有经过比较彻底的冲洗,会自然或导致混凝土的强度达不到相应的标准。此外,粗集料本身级配系数不合理,石子、水泥、砂等比例不合理,很容易导致混凝土浇筑的时候出现蜂窝现象,严重影响混凝土的结构质量。
2.2混凝土工艺问题
混凝土施工工艺的不当,也会导致混凝土出现一些列问题。比较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模板工程问题。模板的组合安装是为了混凝土浇筑成型而使用的,对于混凝土的成型至关重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于施工模板的设计、安装、装卸等方面都没有比较明确的标准,则在进行实际运用的时候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变形、裂缝等情况,甚至导致漏浆、麻等混凝土结构质量问题,使原来的混凝土失去了原有的强度性能。第二种混凝土浇筑、振捣问题。在沪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的拌合时间不够,没有充分发挥水泥的水化反映或者在配料的过程中没有按照施工沪宁图配合比进行配置,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混凝土成型的性能和强度。
若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对混凝土进行相应的振捣,导致振捣部位不够密实、振捣棒插入不够深等,都有可能导致橡胶的混凝土结构出现蜂窝等情况,严重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效率。
2.3混凝土养护工作不到位的情况
混凝土的养护,主要目的是帮助混凝土内部温度达到有效可行的目的,从而减少内外温度之间的状况,提升混凝土的抗力。一般而言,实施混凝土浇筑之后,应该要运用塑料布进行覆盖处理,尤其是冬季的时候,主要是为避免混凝土由于内外
之间的温度差而导致裂缝的出现。
3对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技术预防和处理建议
3.1在混凝土施工之前,原材料的质量和配合比必须被保证
水泥和碎石、砂等作为主要混凝土施工材料,这些原材料被选取时,对生产材料日期和包装的质量等因素应格外的关注,其投入使用前提条件就是抽样检查合格,同时施工技术人员要把样本记录和合成实验做好。其次,就搅拌混凝土工作来看,其是对混凝土施工中抗压能力产生影响的关键环节,也是对混凝土施工整体程度产生影响的关键环节,一定要严格要求混凝土骨料配合比,把搅拌的时间控制好,严格检查不同种类和强度的水泥,混凝土搅拌过程中严格控制添加的外加剂,局部过量搅拌或搅拌不均匀现象尽量避免。
3.2对于模板的问题
解决方法是施工前要根据施工需要确定模板的材质和类型,在使用前要确保这些模板符合要求,模板首先要有足够的刚度且边缘平整,对已经使用过的模板,安装前一定要进行校正。其次是模板安装时,须保证模板间拼接紧密、支撑牢固,整体刚度足够。对于支模施工环节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流程进行,重视模板支撑和加固措施。浇筑前应对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及钢筋骨架上的油污清除干净,并检查钢筋骨架的水泥垫块及加固措施是否符合要求。对模板应浇水使其湿润,避免模板吸收混凝土水分。模板表面均匀涂刷脱模剂。检查模板拼缝,对可能漏浆的缝,设法封堵。
3.3对于混凝土浇筑过程
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振捣遵循快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15秒左右为佳,插入下层5-10㎝,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振动棒不得触动钢筋和预埋件,梁柱节点钢筋较密时,浇筑此处混凝土时宜用小粒径石子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浇筑,并用小直径振动棒振捣。重视混凝土的养护过程,浇筑完混凝土6小时后开始养护,前24小时内每2小时养护一次,24小时后按每4小时养护一次,顶面用湿麻袋覆盖,避免暴晒。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避免表面损失水分过快,造成内外收缩不均匀而引起表面混凝土开裂。同时,针对较大体积的混凝土养护,注意运用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尽可能避免混凝土内部因水化热不易挥发,产生较大温差,进而导致孔洞、裂缝的产生。混凝土结构达到一定强度时,方可拆模。拆模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环境温度或通过同条件养护试块进行控制。应避免过早拆模,对混凝土结构造成破坏。
3.4混凝土养护预防和处理
混凝土硬化与凝结主要的成因是水泥与水之间发生相应的水化反应。因而,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混凝土成型之后在经过风吹、寒冷干燥等情况之后,很容易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因而有必要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洒水处理以保证其表面湿润,避免裂缝的产生。第一次养护的时间应该不得少于28天,第二次喷雾应该采用喷雾养护之后再进行洒水处理。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应该持续进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效果。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问题是比较常见的问题,不能不加以重视,只有对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的问题加以相应的分析,对症下药,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确保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光智.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和处理[J].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 2019(16):93.
[2]刘晓媛. 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及技术预防研究[J]. 住宅与房地产, 2019(11):56-57.
[3]王平. 建筑混凝土施工存在问题的技术预防和处理[J]. 砖瓦世界, 2019(1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