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刚 吴兵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城市管理和交通运输局 陕西省西咸新区 712000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各项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增大,作为现代交通系统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桥梁的建设项目日益增多,目前我国的混凝土建设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但在实际的施工中,裂缝问题经常会成为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严重影响着工程技术人员。裂缝问题不仅影响桥梁的整体美观,有些严重的裂缝甚至导致坍塌引起交通事故。本文就道路桥梁施工中出现裂缝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裂缝;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U445 文献标识码:A
1道路桥梁施工中的桥梁裂缝成因
1.1材料性能
混凝土配制比例会影响混凝土材料的整体性能,进而影响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当混凝土配制比例不合理时,材料整体的强度、极限承载力都会下降,在施工与使用过程中就容易产生裂缝。另外,在混凝土材料拌制过程中,未合理控制混凝土失水率、坍落度,导致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泌水情况,也容易引发裂缝。
1.2温度差异
当前道路桥梁工程中常用的施工材料是混凝土、沥青混凝土。这类材料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也容易受到温度、湿度的影响而产生裂缝。尤其是在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混凝土内部热量聚集,温度急剧升高,但外部温度较低,过大的内外温差给混凝土施加了一种应力,当温差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最大抗拉强度时,便会产生裂缝。
1.3荷载
在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与使用期间,当受到的荷载过大时,道路桥梁便会产生裂缝。经研究表明,当混凝土结构长时间受到高于设计标准的荷载时,结构荷载裂缝出现的时间会提前,裂缝宽度、深度也会有所增加。
1.4设计与施工方面
在进行道路桥梁结构设计时,没有对横向跨度、接触物料属性以及结构区不均匀沉降、柱高度、主要构件环境类别等相关因素做综合考虑,对建筑受力情况分析得不够清楚,没有做好应力分配,导致道路桥梁结构受力不均匀,影响了结构的稳定性,易引发裂缝。在设计时对道路桥梁的基础、梁、柱等构件的设计不够精准合理,对混凝土强度等级把握得不准,从而影响最终的施工质量[1]。在施工方面,由于没有做好技术交底,或是设计人员没在图纸上标注清楚,施工人员的理解出现偏差,使工程存在质量问题,道路桥梁出现裂缝的概率加大。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法全面保证施工材料质量,材料存在质量缺陷,也会影响道路桥梁施工质量。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也会影响整体的质量水平,并引发裂缝问题。
2道路桥梁施工中桥梁裂缝防治措施
2.1裂缝预防措施
2.1.1加强材料控制
混凝土主体工程施工中要慎用早强水泥,大量建筑工程施工实践表明,混凝土主体结构早期施工强度过高,影响混凝土的长期使用性能,且在施工早期容易产生较大裂缝。施工中,禁止施工使用已经过期或已经潮湿的水泥,避免因此导致建筑工程质量不达标。在进行磨砂和石骨料选择时,应尽量选择骨料级别匹配良好的优质砂石复合材料,从而有效减少骨料孔隙率,实现对钢筋混凝土膨胀收缩的自动控制,进一步提高钢筋混凝土在正常使用期间的整体抗裂性能[2]。对于钢筋施工处理过程中经常采用的钢筋外加剂和其他拌筋混合水,要严格控制其中氯化物等各种化学杂质的含量。若钢筋外加剂和钢筋拌和水中同时存在大量氯化物或杂质等,则会导致部分钢筋在使用期间遭受严重的酸腐蚀。
2.1.2加强载荷控制
由于载荷作用也会导致裂缝的出现,施工人员应加强防护措施,在整个施工环节有效控制载荷,从根本上防止裂缝的产生。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载荷大小安排工序,确保混凝土载荷符合相关标准。此外,还应避免桥梁承受的载荷过大,妥善放置过重的材料和工具,减轻桥梁承受的压力,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2.1.3加强温度控制
混凝土的温差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桥梁产生裂缝,所以相关人员要重视对混凝土和桥梁表面的温度进行控制,一般情况下是在浇注过程中进行控制。在具体控制过程中,要重视搅拌过程中的温度,如果搅拌温度过高,那么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降温。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环境比较炎热,那么控温工作容易进行。温度是影响裂缝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施工时应采用有效的措施对温度进行控制,可适当调节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由于温度原因产生裂缝。桥梁工程建设应尽量选择在春秋季节,以有效降低混凝土外部温度,防止裂缝出现。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施工时,需在浇筑混凝土后,对桥梁表面定期洒水或覆盖防晒膜,从而达到降低表面温度的目的[3]。若选择在温度较低的时段施工,则应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具体可应用塑料膜或草垫覆盖混凝土表面,从而降低混凝土自身的内外温差,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
2.1.4加强施工措施
科学配比和良好的原料质量是保证混凝土质量及强度指标的重要手段。在制作混凝土混合料时,需按照科学配置水泥、砂石等原材料比例,精确控制各类原料的用量。施工人员还应加强质量管控,购买时严格审核原材料质量,同时科学安排原材料摆放位置,避免由于放置方法不当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等指标。此外,需进一步规范施工流程,尽量缩短材料的放置和运输时间,防止混合料出现离析现象,导致材料分布不均,同时在运输后期还需加强养护,避免水分快速流失。对于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为了提高散热效率,需结合设计要求对混凝土进行分层浇筑。对于无法一次完成浇筑的构件,需合理控制浇筑间隙,通常在第一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初凝前实施二次浇筑,以保证两次浇筑的连续性。
2.2桥梁裂缝的处治措施
2.2.1壁可法裂缝灌注处治技术
壁可法裂缝灌注在裂缝处理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施工时,需对处理部分的表面进行全面清理,通常可使用钢丝刷对裂缝5cm范围内进行全面清理,或用清水除尘。再按照规定比例配置封口胶,沿裂缝方向每隔30cm设置一个注入座,将封口胶注入裂缝内。为了提升修补效果,可使用专门的注入设备将封口胶一次性注入裂缝,待胶完全凝固后,再配置灌注胶,注入灌注胶后便完成了全部修补工序。这种方式能够极大地提升混凝土构件的强度和承载性能,且操作工序较为简单,可操作性强[4]。
2.2.2粘贴碳纤维布处治技术
粘贴碳纤维布也是裂缝处治方法之一。该方法主要利用碳纤维较强的抗拉性,与纵向的钢筋共同承载拉力。粘贴前,应先对待粘贴的部位进行全面清扫和打磨,以保证表面的光滑度,从而提升粘贴效果。再在表面涂抹环氧树脂基液,涂抹时应避免出现气泡,涂抹厚度在1mm以内。如果梁底的表面不平整,还需使用平胶进行修整,待平胶凝固后再用浸渍胶将碳纤维布粘牢。该过程同样不宜出现气泡,粘贴完毕后再涂抹环氧水泥胶砂,从而保证整个工序达到理想效果。
总而言之,作为桥梁道路施工建设中最常用的材料,混凝土具有取材广泛、价格低廉、抗压强度高、耐火性好、不易风化、养护费用低等优点,它可以浇筑成各种形状,方便施工。同时由于它抗拉能力差,所以容易开裂导致桥梁的裂缝问题。合理分析裂缝问题发生原因,并采取对应措施解决,以保障道路桥梁应用的安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刘云飞.道路桥梁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及防治措施[J].绿色环保建材,2019(07):99-100.
[2]肖斌.市政道路桥梁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7):179.
[3]田旭.分析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难点和技术[J].门窗,2019(12):101.
[4]刘浩.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研究[J].四川水泥,2019(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