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兴宏,章晓荣
广州广电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广州市510000
摘要:现阶段,科技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对计量标准也更加严格,各个行业迎来更高的挑战。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检验检测机构测量设备检定结果的计量确认过程,并以实例的方式对检定结果进行了计量确认过程解析,有助于检定结果计量确认在检验检测机构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检验检测机构;检定结果;计量确认
引言
GB/T 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明确指出,一个有效的测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设备和测量过程适应预期用途,它对实现质量目标和管理不正确测量结果风险是重要的。因此,应设计并实施计量确认,以确保测量设备计量特性满足测量过程计量要求,计量确认包括测量设备溯源要求的导出、检定/校准结果比较验证过程以及随后的采取措施 。
1计量确认的必要性
计量技术机构出具的溯源证书主要有检定证书和校准证书两种方式。校准证书给出的校准结果是测量参量的校准值及其不确定度,通常不对设备的计量性能进行符合性判定。为了确认被校设备的校准数据和结果在预期的允许范围内,需对其校准证书信息进行核查。而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对检定的定义是“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符合法定要求的活动,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检定证书给出计量器具“合格”的结论,但“合格”通常是指满足出厂指标的要求,或者符合某一准确度等级,是否符合预期用途不得而知。对于检定合格但准确度降级的设备,通过计量确认,有的仍然可继续使用或用作其他项目。
2计量验证步骤
测量设备计量验证前提条件是,测量设备应经检定/校准并获得相应的证书报告。但获得的证书报告不一定都符合要求,因此,计量验证的第一步是对获得的测量设备检定/校准证书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内容为:(1)证书上的测量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及器具编号是否与被验证的测量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及器具编号一致。(2)证书是否在有效期内。(3)出具证书的检定/校准机构资质能力。(4)证书上的检定/校准依据是否为现行有效版本、是否适合被校准测量设备。(5)证书上的本次检定/校准所使用的计量标准是否在有效期内,测量范围是否满足要求。第二步是根据给出的检定/校准结果,按照不同的验证方法进行验证,将得出的验证结果与被验证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进行比较,评价测量设备是否满足要求,同时,做好验证记录备查。第三步是根据验证评价结果,采取相应措施,在被验证测量设备上标识计量确认状态,如在被验证测量设备上黏贴计量确认状态标识等。
3计量确认过程
3.1溯源要求导出过程
溯源要求是与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计量特性有关的要求,包括:测量范围、分辨力、最大允许误差、示值误差、稳定性、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环境条件、操作人员技能等,要求导出过程是导出与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相关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的要求来源于检验检测标准、机构和法律法规,不能来源于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检验检测要求的导出由熟悉检验检测的人员和熟悉测量设备的人员来完成,不能由检定人员来完成。
3.2比较验证过程
比较验证过程是将设备检定确定的计量特性和要求比较,确定设备是否满足要求的过程。当单项的计量特性满足要求时,比较验证合格。当法律法规或采用的检测标准、技术规范中有比较验证的规定要求时,执行规定要求。一般情况下,检定结果示值误差的测量,其中:△为检定结果的示值误差;为检定结果示值误差的绝对值;WPEV为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3.3对校准/检定周期的确认
溯源证书上的检定周期必须符合相应检定规程的要求,校准一般不给出下次建议校准日期,如果顾客有需求,建议其下次校准日期一般不超过相应技术规范要求的时限。对于校准证书的确认,校准周期建议呈现于确认记录上,便于下次校准计划的实施,使用人员也可以根据设备的情况对校准周期做调整。
3.4确认结果的处理
根据计量验证结果,粘贴相应计量确认状态标识和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1)计量确认合格的测量设备,应在测量设备上给出计量确认合格状态标识,以清楚地表明该设备可以满足预期使用要求。(2)计量确认不合格的测量设备,应在设备上给出计量确认不合格或禁用状态标识,并采取相应措施。(3)如果计量确认不合格的测量设备能够进行调修,应进行调修,并在调修后重新对该设备进行检定或校准,然后再进行计量确认。(4)如果该测量设备无法调修,则在设备上给出不合格标识,并隔离存放。(5)测量过程对测量设备的计量要求各有不同,如果测量设备确认只可用于限定的测量过程,而不能用于其他测量过程。需在测量设备的确认状态标识中清楚表述。作为限制使用设备计量特性的处置。(6)将检定证书/校准报告和计量确认记录存档备案,计量确认完成。
4测量设备管理的思路确定
4.1对测量设备在应用过程实施系统和定量管理的要求
目前的工业企业在对于测量设备的管控过程当中增加了文件化管理、检修管理和运行维护等要求,强调对于测量设备各项管理实施整体化方式,就是为了确保工业企业的测量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达到精确全面的保障。为了能够使方法实施的有效,并且保证测量设备的管理水平相应地对测量设备使用过程当中的管理过程提出定量管理的指标要求。
4.2管理办法
企业可根据测量设备对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贡献,把设备分为A、B、C三类:A类为重要测量设备,应严格控制管理。需按照计量检定计划,严格控制其检定周期,不得超过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规定的检定周期(或校准有效期)。B类为主要测量设备,应一般控制管理。如果准确度要求较高,尽量参照A类进行,若拆卸不便、稳定性好或使用不频繁,也可以通过计算自行调整。C类测量设备由于其使用的特殊性,校准周期不在强制约束范围,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可采用定时或不定时的检验、核查等多种方法保证其设备性能。例如:(1)对于功能性测量设备,对数据准确度要求低或无要求的设备,可以结合设备周期维护,仅做功能性检查。(2)配套或不易拆卸的,在试验中不需要提供参考数据的设备,可以通过同部位同型号同量程多台设备计量比对的方式进行量值确认,准确度要求高,无溯源渠道又不能自检的测量设备也可以多台设备相互比对。(3)对于使用环境恶劣、寿命短、低值的易耗品,可以在首次使用前根据需要进行自校准或外送校准,也可采用自校加外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5计量确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评审计量技术机构的校准或检定资质,不仅要查看计量机构是否具备该项目的资质,还要关注所开展项目的测量范围和不确定度是否满足。(2)校准点的示值误差在允差范围内并不代表满足使用要求,必要时应考虑不确定度对符合性的影响。(3)若为检定证书,检定点应与检定规程要求一致;若为校准证书,校准点应涵盖设备实际使用时的测量点(事实上,这些点应在校准协议中提供给校准机构)。(4)有的机构的计量确认记录中只有“满足使用要求”的结论,没有检定或校准结果和使用要求相比较的内容和信息,这种过于简化的记录影响了计量确认工作的有效实施。
结语
测量仪器设备的计量确认工作,是计量技术机构出具报告数据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在做好测量设备溯源管理工作前提下,充分利用证书报告提供的相关信息,对检测/校准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结合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质量体系的要求,对评价的结果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以确保结果的输出能够符合预期。只有灵活应用上述过程管理的方式方法,才能持续改善测量设备计量确认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2003.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
[2]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发行,2018.
[3]中国标准化协会.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GB/T19022[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4]叶德培,赵峰,施昌彦,等.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2012[S].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3.
[5]段慧明,杨有慧.《涡街流量计》检定规程:JJG1029—2007[S].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