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凤青
武汉市江夏区郑店中心卫生院,湖北武汉430207
摘要:为了增强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水平,相关卫生机构应该严格按照新医改规定进行落实,对于卫生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进行的妇幼公共卫生服务进行改善,确保妇幼群体能够享受到较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提升整体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确保妇幼儿处在健康状态下,为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新医改;妇幼公共卫生服务;做法
随着新医改政策的落实、推广,妇幼保健工作已经成为了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这需要有基层医疗机构遵循公益原则为目标群体提供帮助,从而使妇幼群体的健康得到保障,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从某种角度来说,能够提升我国医疗服务的水平。
一、构建完善的城乡妇幼卫生服务体系
(一)做好妇幼保健机构的等级评价
要从相关标准处罚,提升硬件和软件质量,使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对于孕妇进行检查,确保其在怀孕的各个阶段都能够严格地按照要求到助产机构享受保健服务,并进行信息记载,上传至妇幼保健信息系统之中。此外,孕妇在妊娠三个月内或者是分娩以后,还应该和户口所在地的镇级卫生院进行沟通,办理《孕产妇保健手册》、《婴幼儿保健手册》,并建立相关的健康档案,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1]。
(二)构建专门的网络体系
妇幼保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需要长期开展的,针对性比较强。一个系统、全面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是由多个不同类型的业务活动构成的,在开展业务活动时,还需要将妇幼保健机构、医院以及卫生机构、卫生室、卫生服务中心等相联系,构建一个专门的网络体系,使其分工更加明确,从而在上级和下级的共同努力下,对于农村妇幼卫生服务网络体系进行落实。
(三)对于卫生网络服务体系进行优化
借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基础性质比较强的妇幼保健服务,构建专门的妇幼保健机构,并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形成技术水平比较高的管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对于不同等级的妇幼保健服务机构进行培训,增强其能力,改善服务质量,形成一个覆盖城市和乡村、功能较为全面的妇幼卫生服务体系[2]。
二、提升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医疗水平
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是时代的必然趋势,能够为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医药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妇幼公共卫生服务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我国的经济水平以及社会发展状况和当地的妇幼卫生工作水平。真实、合理的妇幼卫生信息可以为政府机构以及医药行政部门的决策提供合理依据。为此,必须要重视妇幼保健卫生服务信息网,并根据母婴保健服务机构的差异,适当地将其划分成为孕妇、产妇健康管理部门、住院分娩补助管理部门、出生医学证明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并对目标群体发放妇幼保健卡,进行信息记载,确保妇幼群体能够合理规范的服务,这能够较为有效地提升管理水平。并且借助于系统能够考虑到服务单位的现实情况,给予适当的拨款,有效的提升了管理效果[3]。
三、使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加规范
(一)对于出现缺陷进行预防
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宣传,使健康教育更加顺利地开展,并营造适宜的条件,为婚前保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使孕前和预产期保障工作更加有序进行。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做好诊断,筛查、追踪工作,将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使防治工作更加高效的开展。
(二)对于高危妊娠进行筛选
对于高危孕妇进行规范化的产前管理工作,可以较为有效地降低孕妇和新生儿出现死亡的概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于孕妇进行动员,使其参与到检查之中。在开展孕期产前检查时进行高危筛查,将一些可能出现高危的孕妇转至医院的高危妊娠门诊之中进行详细的治疗和检查。在这个过程中,医疗机构还需要对于高危预付负责,确保转诊、转运都有专业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作为支持,使其得到规范化动态化管理,这能够较为有效地将产妇以及新生儿的死亡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三)对于出生缺陷预防措施进行管理
出生缺陷会对于人口素质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家庭负担加剧,从某种角度来说,会对于社会发展造成阻碍。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现状,在孕前三个月内应该做好叶酸的补服工作,并加大力度进行宣传,使孕妇群体认识到出生缺陷的危害,树立优生优育观念。确保孕妇能够在怀孕期间尽可能地避免和有害物质以及有毒物质进行接触,防止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科学合理的使用药物,保证孕妇的营养需求,防止出现畸形胎儿。做好孕期保障工作,并加大力度进行筛查,如果在早期发现畸形,应该停止妊娠,降低畸形胎儿出现的概率,使人口素质得到提升。
四、严格地进行考核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要求,在进行母婴保健的过程中,应该提高准入门槛,确保母婴保健服务技术符合要求,并加大力度进行检查,杜绝非法行医、非法鉴定胎儿的行为出现,使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更加规范。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定期的对于县级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制等开展考核,并将最终考核取得的成果和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相联系,使工作人员工作更加地积极主动[4]。
在对于妇幼保健模式进行优化调整时,要保障各个区域内妇幼群体可以获得更好的服务,使全县妇幼保健能力得到增强,增强人口素质,使孕妇、产妇和新生儿的存活率得到提升,确保妇幼群体处在健康状况下,因此相关人员必须要严格地按照要求开展工作,使新医改下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更加顺利的开展。
五、总结
根据上文来进行分析,新医改下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于妇幼群体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能够为其提供医疗保障,为此,我国有关部门必须要对其予以充分的重视,使相关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增强我国整体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提升出生人口素质,为我国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彭宏伟,彭颖,刘恋,谭丽,胡润恒,胡小和. 基层妇幼保健工作服务及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J]. 中国医药导报,2014,11(01)
[2]吕丽丽,刘国祥,黄卫东,高熹,刘加卓. 县级妇幼保健院公共卫生费用核算与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2016,32(11)
[3]刘梦然,方小衡,黄学敏. 我国现阶段基层妇幼保健人力资源现状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6,15(02)
[4]王磊,郑妙虹,黄楠. 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动妇幼保健工作发展[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