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晓华
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省南通市 226000
摘要:目的:对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恢复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分娩产妇,本次实验在2018年8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0年8月,实验对象人数为74例。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将1、3、5...59编号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4、6...60编号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两组产妇均接受盆底表面肌电评估,且评估报告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对照组患者采用Kegel运动疗法,实验组患者实施生物刺激反馈疗法,对两组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情况、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13.51%及5.41%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产妇尿失禁出现概率,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深入的分析,94.59%及81.08%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过程中生物刺激反馈疗法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Kegel运动疗法,其在降低产妇尿失禁出现概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关键词: 产后盆底康复 .并发症;生活质量;综合护理
前言: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产妇分娩后较为常见,对产妇的健康有着较大的威胁,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妇的正常生活,进而加大产妇的心理压力。在以往工作中,临床上多是通过Kegel运动疗法来促进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恢复,但是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治疗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种情况下,对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恢复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疗效进行研究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参与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实验的分娩产妇人数为74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将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本院就诊的74例分娩产妇作为实验对象,对照组产妇编号为1、3、5...73,实验组产妇编号为2、4、6...74。对照组患者年龄集中在22岁至40岁之间,(31.6±2.4)岁为中位年龄,实验组患者年龄集中在22岁至41岁之间,(31.7±2.5)岁为中位年龄,两组产妇基础信息差异微小,资料可以用于比较(p>0.05)[1]。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Kegel运动疗法,实验组患者实施生物刺激反馈疗法。在Kegel运动疗法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向产妇详细讲解Kegel运动疗法的技巧、作用及注意事项,鼓励和引导患者进行Kegel运动。具体流程如下:医护人员应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位,并引导患者在吸气时收缩肛门,并依据产妇实际情况调整运动量及强度。在生物刺激反馈疗法实施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借助MT生物刺激反馈系统完成产妇治疗,通过生物刺激反馈仪对产妇表面肌点信号进行收集,并通过电刺激帮助产妇完成相应动作,以此加强对产妇肌肉的刺激,帮助产妇更好的控制肌肉。生物刺激反馈疗法10次为一疗程[2]。
1.3判断标准
对两组产妇产后尿失禁出现情况、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在研究过程中涉及的相关数据较多,主要以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为主,为了便于分析和对比,将所有数据纳入计算机中,并使用计算机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整理,在表达计数资料的过程中使用百分比完成,数据检验采用X2完成,而计量资料的表达的过程中使用标准差(±)完成,采用t完成数据比较。如果数据比较时存在明显差异,就说明(P<0.05),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两组产妇尿失禁出现情况
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13.51%及5.41%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产妇尿失禁出现概率,出现尿失禁的人数分别为5人及2人,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
2.2两组产妇治疗效果
对本次实验进行深入的分析,94.59%及81.08%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及实验组治疗效果较差的人数分别为7人及2人,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见表1。
.png)
3.讨论
生物刺激反馈疗法在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方面的应用效果相比Kegel运动疗法更加理想。共计74例分娩产妇参与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的实验,目的是对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恢复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疗效进行研究[4]。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两组出现尿失禁的人数分别为5人及2人,13.51%及5.41%分别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产妇尿失禁出现概率,数据相比后者较低,两组组间数据有着较大的差距(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深入的分析,对照组及实验组治疗效果较差的人数分别为7人及2人,94.59%及81.08%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低,两组组间数据有着较大的差距(p<0.05)。实验结果显示,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过程中生物刺激反馈疗法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Kegel运动疗法。
本次实验表明,生物刺激反馈疗法在降低产妇尿失禁出现概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方面有着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董咏梅. 产后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及临床意义[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8):5538-5539.
[2]刘丹. 产后女性盆底功能康复干预措施临床疗效评估[D].中国医科大学,2019.
[3]黄杰. 初产妇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早期康复治疗最佳时期选择[D].郑州大学,2017.
[4]孙梅芳,母华欣.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器官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5,23(01):29-31.
[5]胡晓军,刘玉玲,党群,等.2913例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问卷调查[J].重庆医学,2014,43(17):2181-2183.
[6]鲍颖洁,胡孟彩,高桂香,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多因素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0(11):1229-1233.
[7]刘娟,曾洁,王海兰,等.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9(10):75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