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第7期   作者:1.蒋娇 2.赵孟勤
[导读] 线损是衡量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1.蒋娇 2.赵孟勤
        1. 天津市安卓公共设施服务有限公司  天津市河东区  300000
        2.天津市普迅电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天津市东丽区  300000
        摘要:线损是衡量供电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有着重要影响,同时还是构建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分析研究供电企业中低压线损现状,发现从智能电网角度出发,建立新型线损模式是必要的。
        关键词:电网智能化;中低压线损;管理
        节约能源、低碳生产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期发展的战略性任务,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求。作为供电企业,在输电、变电和配电能量的损耗是供电的主要成本之一。随着农村和边远地区电网建设的逐渐发展,导致中低压电网线损电量越来越大。有效降低中低压电网电量损失成为了供电企业节能减排的突破难点。
1电网智能化
        智能电网是和传统电网相对的一个概念。传统电网是一个刚性系统,电网缺乏动态柔性,不能够构成实时、可配置、能够充足的系统。智能电网是人们在充分认识到传统电网的缺陷之后提出来的。由于智能电网概念的产生很晚,所以至今为止学术上还没有对其进行过统一的定义。比较主流的学术认为,智能电网是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并把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网络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和物理电网深度
集成形成的新型电网。智能电网的目的是能够满足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电力供应的安全性能,适应电力市场的发展。智能电网发展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各国发展智能电网的驱动力和发展阶段以及发展环境的不同导致不同国家对于智能电网的发展思路不尽相同。美国智能电网更加注重配电领域,而国家电网则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统一的智能电网概念,着重体现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认为智能电网应该具有:“坚强、自愈、兼容、经济、集成、优化”六大特征。
2线损
2.1线损、线损电量、线损率等。
        线损是指从发电机输送客户需要经过的各个输、变、配电元件,这些元件存在的电阻和阻抗对通过电流产生的损耗。这种损耗有功率损失和电能损失两种形式。功率损失是瞬时损失,电能损失是在功率损失时间上的积累效应。电网线损采用电能表示时体现为线损电量。电力企业中统计线损电量等于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之和。利用线损理论计算出来的线损就是理论线损,进行电能传输和营销过程中发电厂和电能表产生的电能损失为管理线损,管理线损不能够进行理论计算。
2.2线损构成
        升压降压变压器的铁芯损耗和绕组电阻损耗、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电阻损耗、高压线路电晕损耗、架空线路绝缘子表面泄漏损耗和电缆线路以及其他电气设备介质损耗、变电站直流充电、控制保护装置、其他损失等。
2.3线损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电网运行电压对线损有着直接影响。根据物理定律,线路损耗和变电器铁芯损耗与电压平方成正比,铜损和电压平方成反比。一般情况下,高峰负荷时段由于负载损耗大于变压器铁损,降损节点可以采用提高运行电压的方法。对于低谷有功补偿不大时,适当降低配网运行电压有着节能降损的明显效果。

3目前我国供电企业线损管理现状
3.1电力企业对线损管理的重视度不够
        部分电力企业认为中低压线损的管理只是一项普通的工作和一项简单的任务,这就导致了电力企业中的领导不能认清企业对线损管理的现状和水平,更加不能明确本地域的线损率和降损潜力。还有部分电力企业错误地认为经过多年的管理工作,中低压线损已经没有降损空间了,从而忽视了对线损降损潜力的挖掘。此外,更多的电力企业将企业的工作重心放在了拓展市场上,一味地追求电量的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忽视了线损降损节能的作用。
3.2线损管理缺乏规范的流程
        电力企业各项指标的制定、报表统计、计量装置管理、检查检验等工作流程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无法实现对这些流程的统一管理。因此,网上损失管理的随机性相对较大,及时管理的某些偏差无法及时被发现,从而在未来造成巨大的管理损失。


3.3对降损空间认识不够,工作力度不强
        供电企业负责人专业专长不同,对降损工作的重要性和潜力认识不足,不能够掌握自己企业当前的线损管理水平,不清楚本地域电网管理的理论线损率和降损潜力的大小。一些管理人员认为线损管理已经进展多年,已经没有很大的降损空间。也有一些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的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市场的拓展的建设,片面追求电量增长带来经济效益,忽略了降损带来的成本降低。
3.4尚未形成完备的电网智能化线损管理机制
        电网智能化建设相关性强的特点要求供电企业各部门相互配合,建立智能化的线损管理机制。但是,现阶段供电企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机制,企业的大多数部门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管理模式,独立经营,互不联系。虽然线损管理近年来被提上日程,但传统电网企业运营中存在的弊端并没有完全消除,电网智能化中的中低压线路损耗管理机制也没有得到落实。只有真正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4加强电网智能化中低压线损管理的有效措施
        4.1加强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意识
        要增强智能电网中低压线损管理意识,首先必须增强供电公司全体员工的线损管理意识,培养供电公司员工的线损管理理念,只有提高线损管理意识,才能认识到在供电企业的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降低成本对企业效益最大化、防止成本资源浪费,避免企业出现电能损耗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上级主管部门要对专业人才进行线损管理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线损管理意识,最大限度降低成本预算,减少资源浪费,努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做出社会贡献。
        4.2建立健全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管理机制,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推行我国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首先,相关的单位和不稳应该要应当设立专门的线损管理部门,规范电网智能化的中低压线损工作流程制定线损管理的规章和制度,如线损统计分析制度、线损预警通报制度、线损考察考核制度等。同时引进专门的线损管理人才,平时要加强对企业、政府以及客户之间的沟通,确保线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3降损节能措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降损措施和方案的制定主要是在分析研究现有生产、管理环节各个要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制定针对措施的思路主要有:根据电网存在的薄弱环节制定专项措施,进行重点突破、按照电网发展规划要求开展降损计划的制定、按照科学管理的要求,确定管理措施,核定管理目标,制定方案。降损措施的成功实施是一个封闭的管理过程。
        4.4利用“三相就地平衡”法
        三相四线供电,当三相电压在用户端呈现电压降,由于各项用户分配不均,造成三相电流不均衡,影响配电变压器供电能力。进行三相电流平衡要从用户端进行测量,争取达到符合均衡。还要根据配电变压器的出线数量测量各路出线电流,平衡各路负荷,达到配电变压器低压出线端各电路符合和分支末端用户符合的平衡效果,解决三相电流不平衡导致的电能损失。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电网是电力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中低压线损的降损则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要重视对中低压线损的有效管理,建立起新型的线损模式,制定中低压线损降损节能的措施和方案以及严格的考核制度,使线损率得到有效降低,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经济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李丽桃.城市中低压配电网理论计算及线损管理研究[J/OL].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1):17-18[2019-04-12].https://doi.org/10.13535/j.cnki.11-4406/n.2017.11.009.
        [2]梁波,崔红淼,李庆鹤.多措并举实现中低压精准降损[J].农村电工,2017,25(09):50-51.
        [3]胡炜全.中低压配网线损分析及降损措施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6(05):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