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清 庄培娥
泉州供电服务有限公司,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随着智能电表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推广应用,“台区同期线损”理念为大众熟知。台区同期线损依托采集全覆盖和营配调全贯通,以供、用电量同步采集和在线监测为核心,以台区线损达标治理和精准降损为重点,突出线损管控的实时性,真正实现了线损管理的集约化、信息化和精益化,是线损管理模式的全面升级。然而,在同期线损愈发精益的管控模式下,对于运检、营销等业务系统数据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要求更高,一定程度上数据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同期线损的管控水平。本文主要就台区同期线损异常数据进行分析及处理,为打造更好的电力运营环境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台区线损;数据分析;治理手段
引言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关键指标,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表的推广应用,配套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上线,使传统的手工统计线损率变成了自动统计,并且实现了台区同期线损率的统计。基于目前发展变革及供电企业经营管理要求,传统的降损方式就需要随之变革,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经验,谈谈供电企业台区同期线损管理的思路和具体措施。
1 台区同期线损管理现状
随着坚强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各类智能表计的全覆盖、HPLC载波采集模式的推广、台区智能感知终端的试点应用等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配电台区用电信息采集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使得台区线损率的计算变得极为精确,对于一些小供电量的台区(日供电量小于20kWh),如果想免于高损考核,日线损电量就要以0.1kWh为最小单位来控制。因此任何一种微小因素的影响都能导致日线损考核异常。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一体化电量系统中每月对系统内所有供电所的台区在线监测率进行百强供电所排名,对基层供电所的台区同期线损管理水平进行横向对比,直接反应了各供电所精益化管理水平高低。因此树立“管专业必须管线损”的理念,突破降损瓶颈,扩展降损空间,提高降损效益已经成为基层供电所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2 同期线损治理问题处理策略
2.1 夯实基础,用足用好大数据
强化基础资料动态管理,根据台区网架变化、负荷调整、分布式电源接入等因素,及时维护台区相关信息,确保线损率指标动态更新。加大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深度应用,依托采集系统对台区电能量、表计状况、采集情况等进行智能管控,确保每日通报各站(所)数据及时准确。加强表计退库末端管理机制,堵塞管理漏洞,防止因表计造成电能量损失。加强用电检查人员技能培训, 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开展技术分析与研判,引入智能分析仪等先进的仪器进行数据分析,精确评估窃电嫌疑点,提高打击窃电精准性。融合计量在线监测、智能诊断、台区线损分析、零电能量客户分析,对失压、失流、互感器变比、电能表开盖记录等内容进行常态化异常筛选和现场核查。
2.2 固化电能关口管理流程
制定《规范电能量关口管理的实施方案》,加强电能量关口管理,完善管理体系,固化电能关口管理流程,明确管理职责。强化关口配置要求,规范市县公司关口管理。按照“全覆盖全采集”的原则,开展关口配置工作,确保将新建关口纳入工程建设方案中,制定缺失关口改造方案并加快实施。对于已安排本体工程建设或设备改造的关口,补充完善关口设计,与本体同步实施。对于本体未安排项目的关口,以县为单位采取打包的方式列入技改投资,备案后先行组织实施。规范各级关口,加强线损入口管理。组织各单位复核清理关口,查清关口底数和运行情况,规范完善关口台账信息,下达关口管理文件,明确每个主配网关口定义及统计口径,规范供电关口逻辑关系。
2.3 GIS系统与同期线损系统的整合
为了进一步提高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可以将GIS系统与其进行有机结合,进而能够实现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线损监测结果的实时显示,大大提高数据的获取效率,同时,GIS系统还能将线损的相关环节进行图形化的有效管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据的直观性,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查看。
同时,还能进一步开展同期线损管理系统的联络线开关位置和GIS拓扑的深入研究,结合配电网专题图应用成果,促进线损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2.4 加强用电采集系统运维
主要由供电所采集运维专责对采集成功率复责,加大采集运维管理力度;对上线用户进行系统监测,对漏抄户数分析原因。
营销科专责对补招不回高于2%的台区下发派工单位供电所运维专责人员现场排查处理,确保发现问题、现场故障得到及时地处理,对处理情况全过程监管考核。同时对现场电表停表进行严格管理,欠费停电时要确保表计在线;每周派发连续异常用户督办单,规定处理时限,对“日漏抄”超过5户的台区进行监控和异常处理,确保上线户数的抄表成功率。监测日线损率情况,对异常台区连续出现三天的台区进行重点分析,派督办单位对异常的用户进行检查;对月度线损率不合格台区,组织用电检查,及时分析原因,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进行处理。
2.5 优化台区布点
对于线路、设备损耗较大导致高损的台区,按照小半径、密布点的台区建设模式进行改造,同时合理融入三相不平衡优化管理理念,充分考虑三相不平衡情况,根据每相承载的用户数和负荷,均衡调节单相表计的接入相位,减少三相不平衡造成的线路损耗。当台区线路末端存在较大负荷用户时,在线路末端加装电容补偿器,以减少无功损耗,保证末端用户电压的稳定性。
2.6 加强集抄改造重点工作落实
(1)抓好集抄改造表计上线与同期线损指标管控之间的工作协调,确保“建设一个台区,上线一个台区,指标合格一个台区”;
(2)抓好集抄改造过程管控。集抄建设前期务必保证基础档案资料、户变关系清理到位,加强施工队伍审核把关,防止集抄改造过程中漏户、接线错误等情况发生;
(3)加强集抄改造完成台区遗留问题排查。对已完成集抄建设台区,并结合公司下发的异常数据、采集系统内电压、电流异常数据,对线损异常台区开展全方面问题排查。
3 开展台区同期线损治理所取得的工作成效
3.1验证了营配贯通数据的正确性
通过线损异常的现场普查和梳理,对前期营配贯通现场普查的数据质量进行了一次有效的验证。确认低压台区用户拓扑的正确有效。
3.2促进了用电信息采集和公变终端的运维和应用
台区线损准确可算率对公变终端和用采的覆盖和采集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通过台区线的整治,也大大提升了公司采集覆盖的水平,同时也带动了远程自动抄表核算比率的进一步提高。
4 结语
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力行业的电力自动化水平已经发展到一个高度。台区管理工作是供电所营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线损过程化管理,是降低线损率,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做到线损管理不放松,深挖内部潜力,向管理求效益,向线损要效益。只有通过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来做好线损管理,降低线路损耗,减少电量流失,才能确保计量装置准确运行,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冯炼;?周华;?孙桂付.浅析台区同期线损管理[J].农电管理.2020(05):67.
[2]毕欣.论述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16(12):124~125.
[3]孙斌杰.浅谈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7(9):166~167.
[4]李彦龙,李娜.台区同期线损管理的实践[J].农村电工,2019,27(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