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东煤结焦治理及高岭土参配技术

发表时间:2021/6/25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3月7期   作者:马国江
[导读] 结合新疆准东五彩湾地区A电厂及生产经营情况及机组实际运行情况
        马国江
        华电新疆五彩湾北一发电有限公司
        摘要:结合新疆准东五彩湾地区A电厂及生产经营情况及机组实际运行情况,通过试验在配煤掺烧和燃烧优化调整方面做了大量的措施改进、方案优化工作,实践证明,将两项工作有机结合后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配煤掺烧;燃烧优化调整;措施改进;方案优化;有机结合
         
引言
        新疆准东五彩湾地区A电厂(以下简称A电厂)号锅炉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设计、制造的 DG1978.88/28.25/605/603-II12 型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固态排渣、平衡通风、全钢构架、全悬吊结构Π型变压运行直流锅炉。设计煤种为准东煤,主要煤源为天池能源煤矿,该矿区主要供应本厂主烧煤种,此煤种热值低且易结焦,距电厂6.5公里通过廊道运输。锅炉燃用天池能源南露天矿煤,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水冷壁严重流焦、屏过、高过挂焦问题。为缓解锅炉结渣,对锅炉结渣治理及添加高岭土全烧高碱煤进行相关试验,提高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同时寻求最佳的高岭土掺配比例及掺配方式。
1.锅炉与准东煤适应性评估
        一般来说,炉膛容积热负荷、炉膛截面热负荷、燃烧器区壁面热负荷、上层燃烧器中心与屏下缘距离(h1)等参数与锅炉的结渣特性密切相关,表1-1为A电厂锅炉主要参数与周边已投运660MW机组锅炉参数的对比。可以看出,A电厂锅炉容积热负荷、炉膛截面热负荷及燃烧器区壁面热负荷在对比机组锅炉中均为最高,h1值最小,炉膛出口烟温相对较高,这对缓解炉膛及屏过结渣都是不利的。另外,炉膛吹灰器数量相比较少,水冷壁清焦能力相对不足。总的来看,A电厂锅炉本身从设计上防结渣能力最弱,实际运行中也确实出现了很严重的结渣问题。


2.燃烧调整
2.2燃烧优化调整试验
2.2.1氧量调整试验
        氧量是锅炉运行控制的重要参数,氧量充足,煤粉燃尽率高,但风机耗电高,因此,锅炉存在一最佳氧量,即使锅炉的干烟气热损失和未燃碳热损失之和最小、锅炉效率最高的氧量,对锅炉还需兼顾炉膛烟温等其他参数。试验分别在620MW、520MW和330MW负荷下进行。
        620MW负荷时,实测平均运行氧量为2.3%,最低只有1.5%左右,受限于除尘器阻力过大导致的引风机出力不足,高负荷时氧量无法再提高。习惯氧量下锅炉运行参数如表2-1所示,主、再热汽温均在590℃以上,SCR入口NOx实际生成量只有120mg/m3,飞灰、大渣含碳量略显偏高,空预器出口烟气中CO含量在1500ppm左右,锅炉效率只有92.78%。
        520MW时,负荷相对较低,氧量可以灵活调整。520MW负荷运行氧量只有2.2%,因此在此基础上提高运行氧量至3.4%和4.0%,比较不同氧量下的锅炉运行参数。随着氧量提高,送、引风机电流增加,NOx生成量上升,修正排烟温度先降低后升高,飞灰、炉渣含碳量及CO排放量持续下降,锅炉效率先上升后下降,在氧量3.4%时最高,锅炉效率达到93.30%。
        330MW负荷随着氧量上升,NOx及排烟温度逐渐上升,飞灰、炉渣含碳量均处于较低水平,CO排放量也在100ppm以下,基本可以忽略,锅炉效率随氧量上升逐渐降低。主燃烧器区温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屏底烟温随氧量升高而明显下降。综合考虑,330MW负荷实际运行氧量控制在4.5%。

2.2.2燃尽风及二次风箱开度调整试验
        结渣治理主要是要缓解水冷壁结渣与屏过、高过高再等高温受热面结渣,这两者在燃烧调整中往往是相悖的。即降低主燃烧器区燃烧强度可以缓解水冷壁区域结渣,但往往会造成火焰中心上移,增加高温对流受热面结渣风险。因此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尽量兼顾。
在600MW以上高负荷时,首先,进行了燃尽风以及二次风箱开度调整试验,通过降低燃尽风开度以及增大二次风箱开度,目的都是增加主燃烧器区供风量,促进CO早期燃尽,减小燃尽风开度,CO含量基本没有变化。增大二次风箱开度后,CO含量从1500ppm降低到1000ppm以下,但仍然偏高。
2.2.3燃尽风旋流强度调整
        在锅炉冷态时燃烧器参数调整后,就地将燃尽风旋流开度设置为:上层150,下层200。考虑到燃尽风旋流过大会降低燃尽风刚性,减弱燃尽风与上升主烟气流的混合效果,因此进行了燃尽风旋流开度调整试验。燃尽风旋流开度调整期间,引风机出力尚有余量,因此运行氧量提高到了2.9%左右。
2.2.4一次风量调整
        在620MW负荷下进行了变一次风量试验,考察一次风量大小对锅炉运行性能的影响,燃尽风只开上层。随一次风量增大,主汽温微降,再热汽温基本无变化,再热器减温水量逐渐减少,CO排放量逐渐降低,说明一次风量低会导致煤粉气流燃烧开始阶段氧量不足。试验范围内NOx变化不大,飞灰、炉渣含碳量均较低。一次风量增大到一定程度主燃烧器区火焰中心会下移,一次风量增大也会使得一次风机电流明显增大。综合考虑,620MW负荷可维持总一次风量在650t/h左右。

2.2.5调整后锅炉结渣状态
        锅炉运行参数优化调整后,高负荷时燃烧器区有部分结渣,但未形成大面积熔融渣,捞渣机上也未出现熔融的大焦块,低负荷燃烧器区大部分较干净,水冷壁管清晰可见。综合来看,在目前的掺烧方式下,锅炉结渣可控,可安全运行。
3.添加高岭土全烧准东煤试验
3.1掺烧比例及方法
        在安全、经济的基础上降低锅炉燃煤中高岭土的比例,提高天池煤的燃用比例。试验中逐步调节高岭土添加比例,拟试验的高岭土比例为8.9%、6.7%、5.0%。在前一个比例下维持3天并获得锅炉性能数据后,若结渣沾污不恶化,则进入降低高岭土调节试验,反之则进入提高高岭土比例的调节试验。按此进行,直至高岭土添加比例≤5%或获得最低高岭土掺烧比例,然后持续检验7天以获得长期掺烧高岭土运行性能数据。总结形成推荐的添加高岭土全烧高碱煤优化运行方式。
3.2高岭土掺烧试验
        结焦治理试验期间电厂的上煤方式为:A、B、C、D、E磨高岭土:天池煤=1:8,F磨纯天池煤。在此上煤方式下,计算得5磨运行时,高岭土掺烧比例为8.9%,4台磨运行时高岭土掺烧比例为8.3%。统计半个月准东煤及高岭土上煤量、发电量,计算得每日高岭土掺烧比例及锅炉负荷率如图3-1所示,可见,每日高岭土实际掺烧比例与计算比例存在出入,实际高岭土掺烧比例在6.1%~8.3%之间,均低于计算高岭土掺烧比例。试验期间,锅炉每日平均负荷率最高为85%,机组实际负荷最高620MW。

图3-1  结焦治理试验期间高岭土比例
        2020年11月4日0:00开始上煤方式更改为:B、C、D磨高岭土:天池煤=1:7,A、F磨纯天池煤,计算高岭土比例为:5磨运行时7.5%,4磨运行时6.25%,根据煤仓煤位估算,早上9:00左右入炉煤达到新的掺配比例,在该比例及上煤方式下运行7天。每日的实际高岭土掺烧比例及每日锅炉平均负荷率如图3-2所示。在新的掺烧方式下,实际每日高岭土掺烧比例在5.7%~7.9%之间,锅炉每日平均负荷率最高为83.8%,机组实际负荷最高为630MW。与结焦治理试验期间相比,实际高岭土掺烧比例、锅炉日均最高负荷率,机组实际最高负荷基本没有变化,只是将掺烧高岭土的磨从4台减为3台。

图3-2  2020年11月4日至10日高岭土比例及日均负荷率
        A 、F磨为纯天池煤的掺烧方式下,高负荷时,高过、高再管子迎风面上有疏松渣。EC层燃烧器区水冷壁较为干净,B、D层及A、F层水冷壁有渣层,后墙略重,但未形成严重的熔融状流焦。
        A、F磨为纯烧天池煤期间630MW负荷低再入口烟温平均在720℃,最高到750℃左右,与F磨纯烧天池煤时620MW负荷烟温基本相当,说明A、F磨纯烧天池煤炉膛没有出现大面积结焦加重现象。
        低负荷时对流受热面及水冷壁、高过、高再区域结渣明显减轻,燃烧器区结渣有所缓解,但水冷壁管上还是有积渣。但在可控范围内。
4结束语
        通过锅炉结渣治理试验及添加高岭土全烧高碱煤试验,形成如下结论:
        (1)通过结渣治理试验,优化了就地燃烧器参数以及锅炉运行参数,试验后未再出现水冷壁大面积流焦以及冷灰斗堆焦现象,锅炉运行安全性大大提高。
        (2)经过运行参数优化,锅炉中、高负荷下CO严重偏高问题得到缓解,屏区及高过、高再结渣风险降低,锅炉效率提高了0.35%。
        (3)因前期控制NOx生成量偏低,通过调整试验结果,控制表盘NOx生成量(折算后)不超过220mg/Nm3为宜。
        (4)实际高岭土入炉比例7.0%左右,锅炉可以安全稳定运行。在高岭土总比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掺烧磨数量可以减轻锅炉结渣风险。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