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贤
绍兴三雄钢结构有限公司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保理念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业为了更好的发展,低碳化的装配式建筑技术得到很好的应用与发展,本文结合工作实践,主要装配式轻型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环节作出分析,提出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优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轻钢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装配式轻钢结构主要是指用钢制材料构建出建筑结构,具有施工简便、自重较轻等优势,在超高建筑、大型厂房等工程建设中被广泛应用。因此,为了达到更好的钢结构建设效果,施工方应深入分析装配式轻型钢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并理顺各项技术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强化技术落实的有序性和规范性。
一、轻型钢结构部件焊接加工
1部件焊接操作
焊接加工是装配式轻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环节,直接影响着钢结构的稳定性。因此,施工方应当做好焊接操作,以及后续的检查、矫正、变形控制等质量控制措施,增强该项技术环节的落实效果。在此过程中,首先,校核各项部件的尺寸、节点板质量、合格印迹后,才能开展部件焊接操作。其次,应对需要焊接的部件进行100~500℃的预热,并用测温笔测量其温度,待其温度超过100℃之后,再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提出的焊缝要求、焊接工艺要求、焊接技术参数进行焊接操作。再次,焊接操作完毕后,需要立刻对焊接部位进行后热,并将后热温度设置在150~250℃。最后,施工者可以使用烘枪对钢部件焊缝、热影响区进行加热,并结合测温笔测量,以保证焊接加工的准确度。此外,施工者应当注意在焊接箱型构件时,要依照主体长度安装配套的焊缝对接衬板,并将伸出长度控制在8mm左右。
2部件焊接质量控制
待焊接及其后续加工完毕后,施工者还要采取矫正、检查、变形控制等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焊接效果顺利达到预期效果,为后续的装配式轻型钢结构施工奠定基础。在矫正工作中,主要是针对节点板、牛腿板等连接点处的小型部件进行,施工者需要采用机械矫正或火焰矫正,修复这些小型部件的变形位置,保证其后续的钢结构成型效果。在检查工作中,施工方需采用100%超声波探伤措施,检验结构部件的焊接效果并确认合格后,再对其进行表面处理。在变形控制中,常用的控制措施为层状撕裂防治,其中,层状撕裂是指部件在焊接过程中形成的冷裂纹、热裂纹,常见于十字形、T字形焊接头的热影响区。在防治过程中,施工者一旦发现了该种情况,应立刻采取措施调整其他钢材的含硫量,并增强其Z向性能,或者适当缩小后续焊接工作的焊缝截面积,以降低钢材所承受的应力,达到防治层状撕裂的效果,提升部件焊接质量水平。
二、钢柱、梁装配施工
1柱脚螺栓安装
钢结构中柱、梁装配施工是装配式轻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一项核心环节,该环节主要包含两个重点内容,即柱脚螺栓安装、钢柱梁吊装。其中,在柱脚螺栓安装中,施工者需要将连接钢筋柱用的螺栓部件预埋在基础中,与柱连接在一起,构建出一个稳定的钢结构框架,保证工程建设效果。在此过程中,施工方需要先进行现场放线测量,确定各个柱脚螺栓的安装位置,然后进行标记,以备后续使用参照。待复核完毕无问题后,利用钢筋将螺栓固定在标记好的位置上,再进行基础的浇筑,此时,施工方应当注意委派专人配合浇筑施工,并实时检查螺栓的状态,避免浇筑施工破坏螺栓结构。在基础浇筑完成后,施工方还要实时检查、矫正螺栓的位置,防止其在基础成型过程中,出现移位或变形的问题。最后,待基础凝固成型后,还要对螺栓预埋位置进行复测,并按照复测的结果,规划后续钢柱的具体安装方案,保证装配施工的准确性。
2钢柱、梁吊装
在吊装操作中,施工者需要先为每个柱脚螺栓拧上一个盖板和螺母,用以协调柱的安装标高,并在吊装之前,对螺母的标高进行调节,确保每组螺母的标高与设计方案相差在1mm以下。接着,用起重机或由千斤顶、卷扬机等设备组成的简单吊装工具,进行柱的吊装。然后,施工者应待柱就位后,调整其位置,使其中心线对准基础的中心线,以定位其平面位置,再进行安装。
在此过程中,施工者还要通过调节螺母的高低,来设置钢柱的垂直度,并在自由状态下,将正交两个方面的柱垂直度调整到0,再紧固螺栓完成柱的初步定位,此时,钢柱的标高虽然会产生一定的变化,但应当在2mm以内,因此,应基于该标准,进行定位结果检查,确定无问题后,再进行后续操作。待初步定位成功后,施工者需要对柱脚底板上下的螺栓进行紧固,再用4组铁垫塞实、焊接,实现柱的吊装。在梁吊装中,施工者需在柱安装完毕后,采用专用的吊装设施利用螺栓基于柱的框架,进行梁的安装,以完成整体钢筋框架结构的安装,落实钢结构工程施工技术。
三、钢结构涂层施工
1涂层施工准备工作
待钢结构安装完毕后,施工方还要进行钢结构表面的涂层施工,以强化其防腐蚀能力,提高工程的使用性能。在该项关键施工技术环节中,施工方主要的操作内容包括两项,即准备工作、涂刷操作。在此过程中,首先,施工方需要搭设脚手架,并保证搭设效果的横平竖直,同时还要设置好竹排,为涂刷施工操作人员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促进涂层施工作业的顺利完成。此外,应注意在悬空部位,安装安全网,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其次,检查好涂料,并核对其附上的检验报告、质量保障书等,确认无问题后,才能将该涂料材料,投入施工应用中。再次,检查、调试涂刷施工用的设备、器具,确认其是否运转正常、性能良好。最后,对钢结构进行表面处理,且应按照St2标准,进行钢结构除锈,并在处理完毕后,通知监理工作者检查,待其检查合格后,再开展涂刷施工。
2涂刷施工具体操作
在涂刷施工中,施工方需实时关注天气情况,使施工操作能够在5~35℃、相对湿度85%以内、无雪霜冰雨天气的情况下进行,以保证涂层的附着效果。在此过程中,现阶段常用的涂刷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刷涂、滚涂、高压无气喷涂。其中,在涂刷施工中,应尽量选择人造毛、天然纤维刷作为涂刷工具,并按照涂料的使用说明,使用相应软硬程度、尺寸的漆刷,严禁随意混用,以免出现涂层不均匀的问题。在滚涂施工中,人们通常将其应用在大面积涂层施工中,而且需采用纵横交错的操作方式,反复进行涂刷,直至涂层均匀为止。在高压无气喷涂施工中,施工者应当注意,喷嘴需距离钢结构表面400mm以上,且应将喷涂角度控制在90°左右,并将压力调整为11.8~16.7MPa,具体操作参数以喷涂设备说明书为准。
四、钢结构成品保护施工
1、吊运期间的成品保护
在装配式轻型钢结构的关键施工技术中,成品保护环节的主要实施目的在于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结构部件质量问题,保证技术落实质量。一般来说,成品保护通常包括两项施工内容,即成品吊运保护和成品现场堆放保护。其中,在吊运保护中,施工方应委派专人负责吊运工作指挥,并严格按照吊运规则,来指导吊运操作,严禁构件吊运期间出现撞击、振动、坠落等情况,以免构件变形损伤。在此过程中,负责人要注意,装载时,必须清点箱号、打包号,并确认捆扎是否牢固,构件包装是否能够保证运输安全不散落。此外,针对型钢构件,应采用5m以下的捆扎绳捆2圈,5m以上的捆扎绳捆3圈,以确保吊运顺利完成。
2现场成品保护
在钢构件焊接加工完毕后,施工者需要按照其用途,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将其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并加以标记,避免二次运输为成品造成伤害。在堆放过程中,施工方应先做好现场的平整处理,并用枕木垫在成品下,以免其直接接触地面,受潮气影响。同时,务必确保钢构件堆放的位置,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防止地面积水为钢结构造成损害。此外,需合理控制成品构件堆放高度,预防其倒塌、变形,以保证成品保护工作落实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增强关键施工技术的实施效果,能够提高钢结构工程的建设质量。在工程建设中,有效实施各项技术操作可以增强结构部件的质量、保证工程施工的准确性、优化防腐措施效果、防止钢结构成品损坏,从而充分发挥轻型装配式钢结构的优势,提高工程整体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装配式轻型桁架檩条整体受力性能试验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J]. 李慧. 钢结构.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