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设计中外部环境功能的创新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6期   作者:李娜
[导读]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国家在环保宣传方面的理念深入贯彻
        李娜
        香港华艺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国家在环保宣传方面的理念深入贯彻,对我们的公共建筑设计提出了更多要求,促使外部绿色环境创新的设计理念得到跟大范围的应用与实践。在这样的形势下,有效降低了建筑工程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资源浪费问题的影响。实现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建筑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将绿色环境创新建筑设计理念引入公共建筑设计具有极高的探讨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公共建筑设计;外部绿色环境功能创新
引言
        目前,我国的绿色建筑应用已非常广泛,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与日俱增,因此新型绿色建筑创新工程也就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在我国的公共建筑设计方面也是如此,绿色建筑创新的设计研究在建筑行业中已经占据了相当高的比重,其最常用的低碳环保材料也逐渐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这些材料在保障建筑物品质的同时有效提升了人们居住的舒适度,从而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深受使用者的好评。
1、公共建筑的特点及其设计
        ①公共建筑是为人们提供开展公共活动的建筑或场所,其特点可概述为以下几点:使用上具有公共性、开放性的特点;建筑功能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人流多、交通密集;建筑结构复杂;建筑风格具有时代和地域特点。②公共建筑的设计:公共建筑的设计是为满足某一区域内人类社会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水土资源等,结合当地社会、经济、人文、习俗等,由政府等组织进行的公共建筑的外观、功能、承建等的设计工作。
2、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外部功能环境创新
        2.1提高节能环保类材料的应用范围
        绿色建筑创新设计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同样表现在节能环保材料的使用频次方面。在确保公共建筑质量和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使用节能环保型材料,能够有效降低能耗,对节约建筑材料有积极作用。在选材过程中,既要确保建筑材料能够满足建筑施工的基本需求,还要确保建筑材料具有一定的环保性与节能性,尽可能提高其在公共绿化建筑的使用率、环保节能优势发挥到最大化。此外,公共建筑在内部环境装修时,应注重选用无毒环保型材料,以降低建筑物内有毒物质的释放。
        2.2外部绿色环境做好持续的优化设计工作
        除了新的片区环境提升设计,也尽可能在规划过程中将建筑周边部分的设施纳入到设计范围中,确保在未来新建筑与周边的环境的协调互补。另外,原有环境本身的材料和工艺方法也可以为新建筑后来的协调统一提供参考。
        2.3资源优化利用
        在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虽然很丰富,但是从我国人口的发展趋势来看,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还将继续激化。因为我国人口基础大,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占有资源量就会相应减少;同时,由于人们对资源利用不当,管理不善,导致大量的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和浪费,更加剧了我国资源问题的严峻性。通过应用绿色建筑理念,能够促使公共建筑对周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包括水资源、风能源以及太阳能等,在提升使用者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资源使用量,推动资源的利用率增高,达到多种资源优化利用的效果。可以看出,在公共建筑设计中应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有着重要意义,且具有极高的必要性。
        2.4公共建筑中外部环境的绿色建筑设计
        我国公共建筑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外部环境设计相比于内部环境设计问题较少,但是其环境也需要进行评估和设计优化。选址在避免自然灾害威胁的前提下,还要满足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逐步优化设计,同时要综合考量其施工场地、气候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布局和朝向应当合理。室外光环境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问题。公共建筑中玻璃幕墙应用普遍,这样就极易造成光污染,所以光反射就要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且还要进一步降低玻璃反射率,参考透光率和传热系数等指标进行综合选型。此外,要严格控制夜间泛光照明,选择合适的照明方式及灯具,真正做到与环境相适应。
        2.5公共建筑外部功能创新之提高城市整体综合功能
        公共建筑创新城市功能,是公共建筑设计时首要考虑的内容之一。城市的整体环境包括自然地域环境,也包括社会人文环境。公共建筑对城市综合功能创新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空间功能的整合。前面提到,公共建筑的一大特点就是功能多样性,且具有公共性和开放性。因而公共建筑必然具有对周边区域空间功能的整合能力。如一个现代商业综合体的设计,要融合购物、餐饮、娱乐,进而拉动配套服务功能,形成一个以公共建筑为中心的辐射型的空间区块,达到空间的多功能整合;又如一所大型高校所在的区域,必然会形成一个以高校为中心的,整合多种配套资源的功能性空间。公共建筑在设计之初,也会考量周边环境,以达到和谐融汇,从而提高区域空间的整合能力。二是交通环境的改变。

公共建筑还具有人流多、交通密集的特点。交通环境的畅通程度决定了一座城市不同区域间的紧密程度,会影响城市的发展。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扩大,公共建筑对于城市交通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通过公共建筑设计能够加强城市各区间的交通联系。例如在大型医院或商业体周边会以天桥、地下通道、设立公共交通枢纽等形式增加交通能力,以达到交通快速辐射的效果。所以说,公共建筑与交通紧密地融为一体,使城市的交通环境得以改善和优化。
        2.6注重技能培训,深化设计体系
        当前,与国外的相关绿色施工方面的建筑企业相比,国内的公共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和控制模式还处于较为单一,垂直化管理的旧有模式下,这种工作模式的缺点主要表现在:操作较为复杂,技术相对落后,数据易出现偏差。因此,我国的建筑绿色施工企业需要结合国外成功经验,优化自身的工作流程,建立符合自身需求的扁平化设计和控制体系,因为与传统的公共建筑施工项目相比,绿色建筑项目的设计与施工的复杂性、技术难度都很高,这就要求相关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必须过硬,设计人员不仅要了解项目的基本规范和相关法规,还要掌握好绿色建筑项目的相关控制内容。但目前我国大部分设计人员都难以满足这一实际管控需求,所以要加强这些设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2.7公共建筑外部功能创新之民俗文化传承
        公共建筑的设计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以适应当地人民独特的文化审美。建筑也是一门美学,一种建筑风格代表了一个地域范围的文化发展过程,有着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可以说,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建筑风格最大程度的体现了一个地区对历史文化的传承程度。而公共建筑的设计最应融入当地文化因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达到传承历史文化、展示风土人情的效果。
        2.8在节地设计方面的体现
        在绿色环境创新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应提倡在公共建筑设计中有节地设计的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土地资源浪费。例如,可以结合现实需求设置地下停车场,或提供地面多层机械停车空间,以节约车辆占地面积,也可缓解找车位带来的交通环境压力。同时,也要注重对现场及周边原有绿色植被环境进行保护与利用,将建筑活动对周边绿色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充分将建筑环境中原有的自然景观、人工设施融入到建筑设计思路当中,促使其为建筑产品的设计和使用提供支持,从而实现现有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建筑物主体与周围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在功能、审美、结构等多方面的协调统一。
        2.9在生态节水系统中的应用
        在水资源污染形式严峻的背景下,为了有效利用城市水资源,将节水系统引入公共建筑创新设计中,可以尽可能降低水资源的消耗量和浪费量。在建筑设计中引入水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污水处理系统以及雨水收集系统、中水循环再利用等,提高水重复使用率,降低水资源消耗,同事也可降低污水对周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目前国家提倡的“海绵城市”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也是要把水资源的重复有效利用引入到城市日常公共建筑设计中,例如:在将屋顶结构改为花园等,接通下方的净水系统等措施,能够有效地收集水资源,提高水的使用效率。
        2.10公共建筑外部功能创新之提高经济效益
        经济功能是公共建筑除了满足实用功能外的另一重要功能。公共建筑环境创新设计要投入较高的社会经济成本,不仅要使公共建筑自身经营得到良好的收益,还要带动周边经济,甚至拉动周边环境要素的价值。我们常见的学区房、交通沿线房价、商圈地价等就是最鲜明的例子。所以说,公共建筑的设计可以创造大量的外部经济效益,最终提高城市整体发展速度。
结束语
        绿色建筑来源于自然生态平衡与现代经济发展的冲突,也是人们开始保护自然、重视自然、尊重自然最完美的一种体现,所以,绿色建筑创新设计对于公共建筑方面的创新设计,甚至是对于我们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想通过公共建筑设计之中的绿色建筑创新设计方面的几点分析探讨,望能将公共建筑与自然环境能够和谐共存的理念继续宣传、深入至落地,并且也能够确保城市的人文内涵和公共建筑能够创造性的有机融合,最终完成绿色、节约、创新、生态社会的合理构建的设想。
参考文献
        [1]刘婉垚,张博.文化类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设计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173.
        [2]赵寅钧.公共建筑设计创新研究[D].导师:邹广天.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3]向科,胡显军,胡炜,等.适应夏热冬暖气候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模式及其技术路线研究[J].建筑技艺,2019(01):14-18.
        [4]李晶,蔡畅.公共建筑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要点分析[J].中华建设,2018(05):100-101.
        [5]任沁,方帮华.浅析绿色建筑理念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05):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