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粘度改性材料在C60超高层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6期   作者:赵兵
[导读] 粘度改性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现代混凝土材料的应用过程中
        赵兵
        巴中市同立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  四川巴中市  636001

        摘要:粘度改性材料,被广泛应用到现代混凝土材料的应用过程中,根据材料特性,提升混凝土的各项特征。本文以粘度改性材料在C60超高层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粘度改性材料进层次、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和阐述,结合笔者多年从事超高层建筑材料领域的科研经验,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研究策略和发展建议,助力相关领域的从业人员,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仅供参考。
        关键词:粘度改性材料;超高层建筑;泵送混凝土

        引言:基于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以超高层建筑为代表的地标性建筑,成为不少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超高层建筑的泵送混凝土高度需要超过100米以上,部分建筑以200米为标准,另一方面,建筑中的组成材料混凝土需要满足泵送设备的压力以及粘度需求,需要对其性质特征进行强化和提升,确保混凝土能够充分应用。
一、试验目标和试验样品
        为了实现超高层建筑泵送混凝土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以一次到顶的施工工艺开展混凝土浇筑。既需要对混凝土强度进行充分的考量,同时也需要对混凝土的粘度进行降低,提升混凝土的流动性,从而实现泵送压力的有效降低。因此,为了实现相应的试验目标,需要对混凝土的粘度进行改善,促进其流动性的提升,但是同时还要防止混凝土出现离析、泌水等现象。这种看似矛盾的试验要求,增加了混凝土材料改进难度,同时结合运输距离、运输时间、运输设备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需要强化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因此,针对试验目标,以掺入一定量的粘度改性材料,配制C60级配的混凝土材料,针对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力学特征、耐久性等一系列指标进行研究,从而解决超高层混凝土泵送施工的建筑难题。
        试验开始前,需要准备一定量的原材料。本文以某水泥企业制造的PO 42.5水泥为试验材料,水材料特性如表一所示。

        粘度改性材料,主要以武汉某研究所研制生产,是以特殊掺和料以及功能外加剂复合而成的功能性材料,其中第三天、第二十八天的材料强度分别为81%以及102%。粘度改性材料的砂,采用二级中砂,表观密度2620kg/m3,含泥量0.91%。碎石采用湖北阳新5到20mm连续级配碎石,表观密度2750kg/m3,压碎值8.8%,含泥量0.5%,针片状含量5%。减水剂的减水率为32%。
二、试验方式
        根据GB/T50080—2016《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以混凝土的塌落度、扩展度以及压力泌水率等一系列参数进行试验。首先,需要对混凝土开展配合比设计,按照工程实际施工条件,将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按照C60超高层泵送混凝土材料进行配比,确保混凝土配比系数满足相应的要求和标准。通常,普通C60高强混凝土,大多胶凝材料为520~570kg/m3,占比超过总质量的15%以上。但是当施工作业需要考虑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的实际需求,对应的材料性能无法满足相应的需求,需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改良和升级。水胶比,是影响混凝土材料性能的重要因子,降低水胶比,能够提升混凝土的强度,同时对应的反向效果会加剧混凝土泵送问题的难度。因此,控制水胶比系数极为重要。本文以0.3作为水胶比试验系数。
        基于超高层建筑泵送混凝土砂率处于35%以上,需要对其含砂率进行限制,并对混凝土粘聚性、保水性进一步控制,防止离析、流浆等问题的出现。当砂率过大时,极有可能出现砂浆无法包裹骨料等现象,因此为了综合考量二者的掺和比例,以砂率控制在41%最佳。其他参数指标如聚羧酸减水剂掺量控制在1.2%。
三、试验结果和分析
(一)粘度改性材料的粘度比
        根据不同改性材料掺和量的实质影响,利用减水剂的调节作用,有效控制基准水泥的流动度系数,并将减水剂设定为0.7%时,对应的基准水泥流动度为260毫米。以掺入5%、10%粘度改性材料,对应的计算粘度为62%以及60%,进一步证明该材料配比的粘度指标最低。
(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
        基于超高层建筑的泵送要求,结合试验测定的多种指标,以坍落度、扩展度开展混凝土流动性的指标测试,以及倒桶排空时间作为流动速率以及粘聚性的检查指标,以离析率作为拌合物离析性能的检测指标,以压力米水性作为拌合物保水性以及稳定性的检测指标。分别开展相关参数的材料性能测试试验,发现掺入粘度改性材料的混凝土,其流动性存在明显的提升,并且能够有效改善拌合物的粘度指标。另外,粘度改性材料颗粒相对较小,能够填补水泥之间的缝隙,从而实现自由水的有效排放,实现拌合物流动性的提升。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的分析和试验,进一步发现掺入粘度改性材料后的混凝土,其抗离性能有所提升。
(三)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指标
    通过对粘度改性材料掺入量的研究,发现以5%以及10%的掺和量进行分析,发现不同比例的掺入,都能够提升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指标。一方面,粘度改性材料的添加,能够减少混凝土中的空隙问题,从而降低了材料的孔隙率,并且有效减少孔径尺寸,根本上改变了混凝土的密实结构以及紧密性特征,并且还能够助力混凝土形成强有力的微晶核效应,提升水泥与水的反应速率,为水化反应的有效发生提供相应的反应空间,提升水泥水化产物的均匀性和致密性。因此,通过添加粘度改性材料,能够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改善和强化,具有极为实用的科研价值。
(四)混凝土体积的稳定性
    混凝土体积的稳定性,是C60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的重要材料特征,通过掺入粘度改性材料,能够有效提升水泥内部颗粒填充效果,能够实现胶凝产物空隙的有效压缩,从而实现孔隙率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仅如此,通过减少相应的孔径,还能够实现渗透通道的有效阻断,从而避免水泥水化产物出现二次化学反应,进一步对混凝土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提升了混凝土对于氯离子的抗渗透性,降低了干燥压缩率,实现水泥水化产物等内容的有效控制[1]。
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结论一:粘度改性材料的掺入,能够显著改善C60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的诸多材料性能,包括混凝土流动性、坍落度、扩展度、粘度、泌水率、离析率等一系列指标,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能够提升拌合物的保水性和稳定性,能够助力工程施工作业效率的提升和改善,同时也能够提升工程的施工质量[2]。
        结论二:C60超高层泵送混凝土中,通过掺入不同比例的粘度改性材料,对混凝土抗压性能影响有限。
        结论三:C60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的密实度,借助粘度改性材料的掺入,能够进一步降低材料中的空隙问题,特别是对电通量与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有效控制,进一步改善混凝土的抗渗透性能,减低对应的干燥收获率,是现代超高层建筑领域的重要应用技术,具有极为深远的科研意义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信,陈露一,黄有强,等.粘度改性材料在C60超高层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20,47(02):41-44.
[2]刘登贤,张旭,曾昌洪,等.掺合料种类及掺加方法对C60超高层泵送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7(08):6-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