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探索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6期   作者:易南君
[导读] 建筑创新设计是基于当前我国创新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关键模式,
        易南君
        广东博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 要:建筑创新设计是基于当前我国创新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关键模式,主要注重节能环保及人文特色、外观等,还要满足实用性、经济性等相关要求,不断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对建筑设计创新的特点、模式及应用进行探索。
        关键词:建筑设计;思维模式;创新
        引言
        当前建筑物的形式和内容都比以往更加复杂。建筑可以理解为一种艺术创作,它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更需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建筑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不能随意复制,建筑设计能体现创意,所以在建筑设计中,要注意运用创新思维。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建筑设计创新的应用实践,探讨了建筑设计创新的特点和难点,以供参考。
                  一、建筑设计创新的特点
                  (一)可操作性
                  建筑设计的可操作性非常重要。例如,在建筑电梯设计过程中,建筑系统设备既要注意外部可观测性,又要注意内部流线设计。以纽约世贸中心为例,楼层比较高,整栋楼设计了20多部电梯。为了保证电梯运行的安全,建筑设计人员需要与设备专业人员就报警系统进行沟通,并与厂家了解电梯电缆运行的原理,以确保电梯即使在建筑物因高度而晃动时,也能随时进行调整和平衡。
                        (二)实用性
                  进行设计时,设计师要有创新思维并注重实用性,创造独特的建筑,在不忽视建筑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同时,将多样性与现实相结合。
                  (三)未来性
                  目前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方法呈现出相对性的特点。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固定的建筑设计工作,不能满足各种类型建筑设计实际转换的需要。因此,设计创新思维可以使建筑设计变得具有未来性,在未来的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多方位的改造,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并在全社会得到有效的应用社会。

                  
                                                         图1 改造项目案例
                  (四)实践性
        实践是创新的重要源泉,指在日常的设计工作中所形成的意识、能力和思维活动。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要想充分体现创新思维,就需要注重实践的实施,在实践中运用专业的设计技能和设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创新思维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设计师有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但也有许多思维问题有待解决。如果我们不能将实践应用于建筑设计,创新思维将失去动力。
         二、创新思维模式
                  (一)逆向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也被称为求异思维,是一种思考事物或想法的方式。强调突破传统思维方式进行科学变革,从全局的角度来看待和处理问题,从多个角度来做好事情的分析,最终更高效地处理和解决问题,这也是相关建筑设计需要积极运用的思维方式。借助逆向思维方式,逻辑思维方式更加多样化,解决问题的方向也是另一种方式。要从基本问题入手,密切关注问题的内在逻辑,将问题倒推到建筑的设计步骤中,形成完整的设计过程。利用新的建筑元素来增加和改造历史建筑,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法。让·努维尔的AlDA芬迪ESPIMIMTY基金会,设计了罗马,返回到城市问题本身,并试图利用一切在原来的改善建筑物的外观。建筑师认为“不必为改头换面添砖加瓦”就足以让人们发现,它阻止了老化的脚步最终形成了三座历史建筑完美的缝合状态,这将凸显这些建筑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
                  (二)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的定义是从某个角度对问题进行联想。联想的内容可以关联也可以不关联。联想思维方式在本质上是与生俱来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建筑设计的总体意图往往与设计和使用性质密切相关,建筑与观者的关系往往决定着建筑的成败。在挪威新地标The Whale游客中心的提案中,丹麦建筑事务所Dorte Mandrupa/s的鲸鱼尾脱颖而出。通过体积与形式的结合,不平整的石头纹理和柔软的曲线,使人们很容易与它的鲸翅横渡海洋的瞬间联系起来。这种含蓄的联系不是一种笔直的形式展示,而是建筑功能与建筑形式之间的关联所产生的共鸣。
                  (三)关于传导思维的相关应用分析
                  结合日常建筑设计,会经常遇到与不同单位有关的一些问题。比如,如果建筑窗户的面积扩大,会增加房间的亮度,房间内部也会更加明亮,但同时也会削弱建筑的整体保温效果,进而增加建筑的热损失,不利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因此,在建筑的早期设计和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同一建筑的不同区域会出现传导效应。传导效应主要是指在同一系统中,一个小区域的变化会对其他小区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所以设计时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三、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的应用
                  (一)准备阶段
                  在建筑设计准备阶段,设计师需要对创新对象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从而进行高可行性的建筑设计创新。通常,在建筑设计的前期准备阶段,会研究各种空间之间的关系,所呈现的空间集应该是一个合适合理的多元化空间建筑。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多样化的空间会受到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多样化空间的设计是建立在对象创新的基础上的。因此,从建筑设计方案的落地到施工准备阶段,设计师需要研究建筑设计创新的可行性,以保证设计创新在实际设计中的有效应用。
                  (二)方案设计阶段
                  为构建更加多元化的建筑模式,各个专业可根据功能要求和设计要求,成立专业设计小组和协调小组,有效开展设计工作。加强与业主和项目业主的协调与沟通,根据实际设计要求多征求意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多学科的集成设计方法可以在住宅小区的集成设计过程中得以实现。在项目设计方案的初始阶段,如改造概念设计阶段的模型设计(见图2),有关部门可邀请建筑结构、建筑设备等专业设计人员根据设计方案提出更多建议,并可以运用数字化手段合理验证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从而保证建筑空间在平面设计过程中的充分利用,并对高层建筑的整体功能和资源利用提出建议。
                               
                          图2 改造概念设计阶段模型
                  (三)设计实施阶段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建筑设计软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在选择和应用各类软件的过程中,必须满足主客观条件的要求,才能实施创新方法。我们还需要考虑建筑设计的多样性,注重设计,才能有效地控制创新方案的整个实施过程,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
                  四、建筑设计创新思维模式应用
                  (一)工程概况
                  在建筑工程的一个新项目中,装修后项目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售楼处。该售楼处集销售、物业配套、养老设施于一体,共2层。后期部分售楼处需改为社区配套篮球馆,总建筑面积3864.55平方米。改造工程的设计对建筑的外形、功能、区域位置以及后期改造的可能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对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分析和定位。改造后在满足业主对方案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概念设计做好创新,合理优化规划设计阶段,结合规划、消防等各职能部门的要求,达到预期效果改造前后的目标。创新思维模式在该项目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该项目得到了公司、业主和设计界的一致认可。是建设示范工程。
                  
          图4 改造项目总图设计思路图
                  (二)应用实践
                  在新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在满足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将节能环保的理念渗透到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中,以确保建筑设计既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又能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改造的目的,也是节约改造材料,实现资源重用。由于售楼处是前期的主办公室,我们需要充分利用二楼的空间。在改造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对施工工艺进行综合评价,以优化和简化改造部分的影响。重建后期,只拆除了二楼中间一层,并在二楼一侧留下一圈走道作为观景平台。篮球馆的中间部分做了很大的空间,既满足了施工方便的要求,又使篮球馆满足了使用要求。在建筑外墙和内墙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引入了更多的节能材料,如轻质板、岩棉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等,在门窗和幕墙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需要控制气密性、水密性、气密性等各项指标隔音、采光、遮阳系数等,以达到节能环保的标准要求。
                  五、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一)建筑设计的可持续发展趋势
                  根据我国目前的发展环境,我国更加重视绿色建筑的推广,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对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建筑的今天,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建筑设计应遵循以下几点:1首先,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水平,结合时代的变化和建筑的实际需要,分析建筑周边的地域情况,注意地域文化的传承和环境保护,并进行简单的设计2在设计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生态环保理念的应用,尽量选择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尽量优先使用再生能力强的建筑材料,避免使用反光材料和高温材料。3 设计师还应该对区域地理环境有深刻的认识,选择利用可再生的能力,提高住宅空间的灵活性,减少建筑能耗和环境影响,避免住宅建设和使用造成的资源过度浪费,实现住宅的合理利用尽量利用自然资源。
                  (二)开展新型建筑设计理念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可以运用新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建筑活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改变传统的建筑设计观念,不断发展新的建筑风格。首先,在设计方面,要实现标准化设计,在运用新的设计理念时要充分考虑设计的多重因素,注重建筑节能环保,提高建筑设计的综合性,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其次,在应用新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建筑采暖通风的设计水平,达到综合采暖通风的效果,有效降低能耗。
                  (三)创新设计技术
                  设计师应注重设计技术的创新,在设计过程中运用BIM技术,全面提高设计效果。设计师从项目的施工现场收集大量数据,转录到BIM系统中,并将这些数据整合起来建立三维建筑模型。将施工工艺、管线布置、标高标注在一起,有效控制施工碰撞。设计人员应注意图纸的特点,对施工单位进行有效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图纸设计的有效性,加强建筑设计综合管理的有效性。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设计师要充分了解实际用户的使用需求,在此基础上加强建筑设计创新,还需要明确未来建筑设计的创新方向,加强理论知识创新,人性化设计和实用可操作性设计等,并应用现代技术实现多样化的设计要求,从而做好绿色建筑、消防设计等工作,促进现代建筑设计的快速发展,促进建筑业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娜.数字化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创新[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4):35-36.
[2]吴亚东.试论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可拓思维模式[J].绿色环保建材,2018(11):81-82.
[3]韩晨平,巩永康.建筑设计创新的风险与动力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2):83-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