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丰颖 王紫莹 洪艳 陈红艳
浙江科海检测有限公司 浙江 金华 321000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大力发展,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高,人们开始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以粗犷式的形式进行发展,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虽然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但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对环境进行质量监测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我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方面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影响了我国环境保护的质量。鉴于此,本文对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我国环境监测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解决对策
0引言
近年来,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我国逐步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环境监测这一项工作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环境监测所提供的数据信息,为环境部门提供了数据支持,能更好地帮助我国环保工作管理者进行更加准确的决策,为我国环境管理工作创造有利条件。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本身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些不足制约着环境监测的质量和信息的准确性,本文对环境监测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这为我国生态环境的保护奠定良好的基础。
1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我国目前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情况来看,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体系,政府作为监管的主要部门在监管工作开展推进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就导致实际监测的效果是不理想的。目前在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主要还停留在实验阶段,在实践方面有所欠缺;二是管理的手段较为单一,在实际工作中收效甚微;三是现行的环境监测技术较为落后,很难满足现阶段我国环境监测的需求;四是环境监测相关的专业人才匮乏,监测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存在较大差异,同时环境监测的设备也很难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这些都影响了环境监测的质量。
1.2监测部门缺乏足够重视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数量众多,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加速发展国民经济,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但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必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出现的,近30年来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绊脚石。虽然人们对自然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人们依旧不断习惯目前的生态生活环境。这也导致我国环境监测部门对环境监测的不重视,忽视对人才的培养,从而导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管理存在着诸多漏洞。由此看来,人为因素是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要想提高管理的质量,必须从管理者入手,由监管部门带动整个社会积极地投入到环境保护的事业当中,给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资源支持。
1.3工作人员缺乏经验
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相比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在实践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足,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更是缺乏专业经验。在开展工作时,往往只能依靠理论知识对环境监测工作进行不断摸索,工作的整体效率较为低下。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提升,环境监测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但在实际工作时仍然面临着部分不足。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虽然技术水平得到提升,但质量控制标准却并没有同步完善,使得环境检测工作人员往往只能依靠以往经验来进行判断;二是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相脱离,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很好地进行应用;三是对环境监测质量的控制力度薄弱,并不能保证监测质量。
1.4监管力度不足
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盲区。这也导致在实际监管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不同的地理条件所需要的环境监测方法也有所不同,正是这些地质条件的差异增加了环境监测的复杂程度,给环境监测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这些年我国在环境治理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环境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许多新的技术开始应用在了环境监测之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但是新技术的应用还有一定的适应时间,还需要与环境监测整体的大环境相融合。但目前从我国相关部门的监管情况来看,监管力度不足,在许多操作环节准确性较低,很难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完整和准确的环境数据信息。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应对措施
2.1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
只有完善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工作开展的质量,这不仅可以提高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对于我国生态环境的监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在管理体系完善方面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环境监测技术人员要持证上岗,对原有的考核制度进行完善和调整,并定期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进行考核,搭建沟通平台使不同区域的环境监管人员能够互相学习工作经验,缩小各地区环境监测水平;二是开展上岗证考核制度,并将应急监测和生态监测等范围纳入考核中,确保考核的范围覆盖全面,为环境监测行业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
2.2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视,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投入也逐渐增加。但目前从我国地方环境监测部门的实际情况来看,无论在装备还是在技术上,都有着较大的差距,很难满足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因此为了提高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加强行业内的沟通,学习国外先进的监测技术,从而提高实际的监测效果;二是我国应加强在环境监测方面的资金投入,引进更加先进的监测设备,提高环境监测的智能化水平。
2.3充分发挥质量监管员的作用
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而言,质量管理工作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中质量监督又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在人员选择上,应选择业务经验丰富,专业技术醇熟且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骨干人员来进行质量管理工作。环境监测部门也应该在现有的科室中增加合理的监督人员,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效果。同时在日常管理中应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工作人员给予处罚,对工作积极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有效地提高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质量监督人员还需要总结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保证工作的有效性。
3结语
这些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逐渐增加,可以看出,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为了加强环境监测的管理质量,解决在环境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完善监测管理体制,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并充分发挥质量监督人员的作用,全面地加强环境监管的管理质量。解决我国目前在环境监测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人为因素对环境监测的影响较大,而我国在这方面专业的人才却又十分短缺,因此下一步我国应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以满足我国的环境监测管理模块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洲.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北方环境, 2020, 032(003):166-167.
[2]赵超, 张旭宽.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策略探析[J]. 现代国企研究, 2019, 000(010):P.89-89.
[3]黄爱柳. 关于如何加强环境监测实验室内部质量管理的研究[J]. 大科技, 2019, 000(039):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