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中心城区供热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发表时间:2021/6/24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6期   作者:徐春波 王亮 王凯 张颖
[导读] 城市供热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事关政府形象,既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徐春波  王亮  王凯  张颖
        潍坊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山东 潍坊  261041
        摘要:城市供热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事关政府形象,既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一种重大的政治责任。
        潍坊市是我国北方一个中等的沿海的城市,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中的重要交通枢纽。近年来,潍坊中心城区供热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热源建设科学推进、“汽改水”改造工程完美收官、直供到户改造顺利完成、智慧供热平台建成运营等等,供热质量和效果逐年向好,市民的满意度、幸福感逐年提升。选取潍坊这样一个北方中等城市作为调查研究对象,所得出的调查结果对于其他城市的供热工作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论文对潍坊市中心城区供热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今后潍坊中心城区城市供热发展的意见建议及解决对策,为潍坊市中心城区供热工作长远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供热现状,中心城区,供热效果



        近年来,潍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供热工作,把供热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提出了环保、低碳、优质、节能的精细化供热要求。为推动供热质量和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让更多市民享受到优质的城市供热服务,通过对中心城区供热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努力推动中心城区供热水平整体提升。
        一、中心城区供热现状
        潍坊市中心城区主要有三类供热方式:城市集中供热(以下简称“集中供热”) 、以小区为单位的分布式集中供热(包括空气源热泵、天然气锅炉、地源热泵等,以下简称“分布式集中供热”)、分户供暖(燃气壁挂炉、空调、电暖器、清洁煤炭等)。
        (一)居民供热情况。截至2019-2020年采暖季,中心城区共有城市集中供热上网面积7302万平方米,其中,居住建筑5910万平方米、非居民1392万平方米,居民集中供热普及率80%。另有598.8万平方米居住建筑采用分布式集中供热,其余约70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采用空调、燃气壁挂炉等分户供暖或不供暖。
        (二)供热企业情况。中心城区现有供热企业13家。按照经营类型分类,有供热经营企业10家,热源企业2家,热网企业1家。
        (三)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情况。中心城区现有7处热源厂,总供热能力5600万平方米,建成高温水供热管网557公里,实现高温水供热全覆盖。
        二、中心城区供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查阅资料,认为中心城区供热存在以下问题:
        (一)热源余量不大,分布不均衡。中心城区各热源厂现有总供热能力5600万平方米,2019-2020年采暖季实际供热面积4700万平方米,热源余量不大,且东多西少。东部城区现有潍坊发电厂和新方热电、恒安热电、潍坊特钢4处热源,现有供热能力4890万平方米,2020年潍坊发电厂完成2#机组改造后,可增加供热能力600万平方米.总的来看,东部城区热源可满足今后3~5年供热需求。西部城区现有3座区域锅炉房,总供热能力710万平方米,2020年市热力扩建1台92MW锅炉后,可增加供热能力200万平方米。总的来看,西部城区热源可满足今后2~3年的供热需求。
        (二)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比重低。一是缺乏实质性的支持政策。地源热泵、空气源热泵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均比集中供热高,在尚未出台实质性财政补贴等支持政策的情况下,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成本高于燃煤集中供热。二是统筹规划不够。

中心城区已编制《供热专项规划》,通过热源升级改造和供热管网“汽改水”,基本实现了清洁化集中供暖,但对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的规划比较笼统,定位和目标不明确。三是管理尚不到位。我市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相关供热项目大多由用热单位或物业管理机构管理维护,专业公司数量较少,市场认可度不高,未充分纳入行业管理。
        (三)供热市场比较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中心城区13家供热企业中,恒安热电和新方热电是纯热源企业,民生热电是只负责热源输送的管网公司,有10家从事供热经营服务的供热企业,供热面积从1500万平方米至30万平方米,规模差别很大,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四)供热设施存在短板,供热能耗高。一是供热企业调节控制设施比较落后。我市建成省内首个市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但供热企业的装备水平普遍不高,尤其是调节控制设备比较落后,未实现真正的智能化自动控制。二是老旧小区供热设施问题较多。一些老旧小区供热管线超期服役、老化严重,管线存在跑冒滴漏等问题,不仅浪费能源、影响供热效果,还有安全隐患。
        (五)未实现集中供热的居住建筑存量较大。中心城区还有700万平方米居住建筑未实行集中供热,其中多是老旧小区,不少原有住户已经搬离,居住人群多是收入较低的老人及进城务工人员,供热改造资金筹集难度大,接入集中供热后实际交费供热率比较低。
        三、中心城区供热问题建议及解决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结合潍坊实际,提出以下解决对策:
        (一)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热源热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充分挖潜,提高热源供给能力。完成潍坊发电厂2#机组切缸改造和市热力1台92MW高温水锅炉建设,完成潍坊特钢工业余热利用一期工程。启动两座调峰助燃站可研论证工作。积极争取城区西部大型热电联产项目。二是加快热网建设,提升输送能力和供热稳定性。东部城区,依托华电潍坊发电厂至奎文区、寒亭区和高新区的三条主管线,建设高温水连接线,实现主管网互联互通。西部城区,连通市热力、万潍热电、五岳热力供热管网,通过万潍热电健康街高温水管网,将潍坊发电厂热源接入西部城区热网,实现东部热源对西部城区的有效补充。
        (二)整合资源,提高供热集约化水平。一是逐步整合供热市场。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推进以城投集团为骨干、其他投资主体参与的供热企业整合,重点整合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和规模较小的供热企业,组建大型供热企业,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供热成本。二是加快“智慧供热”建设。组织各县市区和全市供热企业高标准建设全市“智慧供热管”理系统,实现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和供热企业调节控制用同一个平台,充分发挥市级“智慧供热”管理平台的优势。三是加快供热设施提升改造。以建设智慧供热为指引,加快供热设施升级改造,加强热源、热网、换热站、热用户供热数据采集、监测及智能分析,提升供热管理水平,推动供热工作实现管理规范化、运行调控智能化、考核评价数字化,推动中心城区供热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三)强化服务监督,提升供热服务质量。一是完善供热企业考核监督机制。建立市区协同、以区为主的监督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财政补贴挂钩。对于考核成绩较差、群众投诉较多的供热企业,调整其供热范围,直至清退出供热市场。二是提高服务快速处置能力。监督供热企业配齐配强抢修队伍,设置专门的客服大厅,开通24小时客服电话和微信公众号,及时受理、处置用户投诉和咨询、求助。三是常态化延长供热时间。中心城区执行统一的冬季供热起止时间,让适当延长供热时间成为常态。采暖季前后,根据天气预报情况提前或延长供暖时间。
        (四)综合施策,大幅提高集中供热覆盖率。一是努力扩大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加快城市集中供热管网向城区周边延伸,优先满足居民小区供热需求,在供热企业经营范围和高温水管网合理供热半径内做到应供尽供。二是大力开展老旧小区供热改造。对于未供暖老旧小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多方征求居民意见,采取实施财政补贴、协调供热企业减半收取配套费、合并建设换热站等措施,推进老旧小区改为集中供热或清洁能源供热。三是全面治理水源热泵供热项目。坚持“不增新量、消除存量”,禁止新上水源热泵供热项目,正在建设或已建成未投产的项目,立即进行整改。
        (五)落实政策,加大财政资金保障力度。市、区两级政府要将供热政策性补贴纳入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用于补贴供热企业成本与价格倒挂亏损、延长供热时间、供热系统节能改造、老旧小区供热设施改造等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