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富鑫
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凤城市大队 辽宁凤城 118100
摘要:现代城市高层建筑环境相对复杂,人口密度大。如果发生火灾,很难控制火势,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可见,消防救援部门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重要方针,加强消防监督工作,及时发现和排除危险点,减少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隐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隐患;防火监督;对策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中问题较多,后续工作开展期间,应提高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工作重视。力争在上下齐抓,加强居民消防安全教育,加大高层建筑指导检查等方面,提升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建设水平,从而有效确保居民生命安全。
1 高层建筑消防隐患情况
1.1建筑内部消防隐患
从建筑内部可燃物过多的层面分析,其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易燃建筑装饰材料较多。随着人们对高层建筑功能性和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高层建筑不仅电气线路和设备愈发复杂,装修所用材料也愈发丰富。为提升高层建筑装饰的美观性,往往会大量使用木材、织物、纤维、塑料等装饰材料。这些材料都属于可燃易燃材料,具有很大的消防隐患。同时部分建筑装饰施工单位,为提高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常常抱有侥幸心理,大量使用价格低廉、防火等级未达到相关规定的劣质材料,进一步增加高层建筑的消防隐患。另一原因是居民日常生活中可燃物增多。随着国民生活电气化程度的加深,居民家中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这些电子产品的自身质量及使用方式,都会直接影响建筑的消防安全性。近几年因手机、电瓶车充电自燃而引发的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在不断攀升。
从火势蔓延快的层面分析,其主要原因也有两点:一个原因是可燃易燃物过多,一旦高层建筑某一位置起火,会在短时间内引燃周围大量的可燃物,从而加速火势的蔓延。另一个原因是为提升建筑的功能性,现代高层建筑往往会将内部空间进行细致的划分,形成多个独立、狭小空间紧密排布的建筑内部空间布局,一旦某一空间出现火情,会快速蔓延到多个小空间内。同时,高层建筑中电缆井、电梯井、通风管道以及其他管道井通常与建筑外部相连,一旦发生火情,会形成烟囱效应,使建筑外部的新鲜空气快速进入到建筑内,显著加速火势的蔓延。
1.2人员意识隐患
现代高层建筑分纯住宅建筑和商住综合建筑两种主要形式,具有人流量大、业主素质参差不齐的显著特点。在日常使用和居住过程中,很多业主或进出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不能自觉遵守相关的消防管理条例,在用电用火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如在规定区域外吸烟并随手乱扔烟头、在楼道或室内给电瓶车充电等,这些行为都会显著增加火灾的发生几率。
1.3外部机制隐患
没有效落实消防安全相关制度及监管缺失是导致高层建筑消防隐患的主要外部因素。没有效落实现相关制度体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过度重视经济效益,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忽视高层建筑的防火安全工作,不能有效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使相关制度与规定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出应用的约束力。
监管缺失体现在:消防部门日常工作比较繁重,没有精力每天对辖区内高层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细致全面的监管,因此,高层建筑的日常消防安全监管工作通常由物业部门执行。而实际生活中,很多物业部门缺乏相关监管意识和能力,普遍出现日常监管工作不到位、监管项目不全面、应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导致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监管工作存有盲点,为消防事故埋下安全隐患。
2 加强高层建筑中防火监督的对策
2.1严把消防设计关
对于高层建筑消防设计,我国相关法律有明文规定,要求高层建筑的供排水系统、电气照明系统、排烟系统等要按照建筑实际、法规条例等进行,只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消防设计和施工,才能从根本上降低火灾事故的发生频率,同时也能有效的对火灾进行控制;同时,鉴于消防设施涉及到的隐蔽工程较多,一旦施工完毕很难发现问题,因此要加强对消防施工过程中的审查和验收,以便及时发现消防设施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施工过程中将消防设施病害消除,确保消防设施在火灾发生后能够发挥其应有作用。另外,条件允许的话,在高层建筑设计时增加紧急避难场所设计,紧急避难场所需具备隔离火源、分离烟气的功能,这样可以为住户提供临时安全场所等待救援;严格按照要求设计疏散楼梯或疏散通道,确保发生火灾后人员能够有序及时撤离。
2.2强化消防设备管理与维护
(1)高层建筑运营期间,应加强对消防设备的定期检查与维护,具体检查期间,应对结构安全性能进行科学测试,然后及时更新设备,针对建筑消防设备与设施,还应创建安全检查制度。通常来讲,消防设施很少用到,因此日常期间,难以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但若火灾发生期间遇到不同消防设备问题,为时已晚。就卷帘、控制室及报警系统等不同设施,应加强定期检查,若发现设备出现损坏问题,应及时维修,然后借助表格全面记录更换及维修内容。(2)加强消防设施管理人员培训。现阶段,消防控制管理人员要求具备持证上岗。但实际情况为,很多消防管理人员专业技能与安全理论水平较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定要加大消防安全知识培训,特别应对高层建筑物业管理人员消防技术与安全知识培训;(3)消防部门应及时对高层建筑消防设备进行维护与检测,然后逐一完善消防设施检测制度,如此方能找到火灾隐患位置,最终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让专业消防技术人员承担检测职责,合理应用不同检测设备,最后参考实际规范与要求,认真开展检测工作,确保高层建筑消防设施作用全面发挥出来。
2.3防火安全躲避的场所设置
在高层建筑的设计过程中,建筑防火是最行之有效的防火方式,建议将安全避难所设置在每一楼层中。因为高层建筑中一旦发生了火灾,必须离开室内,找寻安全避难所,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万一发生火灾,这个避风港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够为高层建筑中的人们赢得等待救援的时间,最终确保生命安全。
2.4完善火灾预警系统
火灾预警系统通过将燃烧产生的热、光、烟雾等通过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报警控制器,同时以声光信号通知人员疏散。目前,建筑火灾预警系统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部分已经具备自动启动消防设施进行灭火功能,充分利用火灾预警系统,可以使人们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及时扑灭火源,最大限度的降低事故损失和人员伤亡具有重要的意义。
2.5突出消防监督重点工作
针对目前我国消防机构警力不足的现状,要优化警力配置,在安全问题多发地区和时期增加在岗警力,确保安全事故及时救援。对人员容易聚集的地方,要对可燃物和周围区域进行检查,从源头上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对人员容易聚集的区域内建筑物的消防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加强相关消防设计,不定期对相关高危区域进行检查,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对消防设施进行定期维护。完善的消防设施是消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地控制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保证救援行动顺利进行的关键。因此,各有关单位要加强相关责任人对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落实相关规定,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提高高层建筑应对突发火灾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层建筑火灾防控时,要从建筑消防设计着手,加强安全管理,完善火灾预警系统,消除潜藏的各类消防隐患,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日常应对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层建筑防火问题。
参考文献:
[1]高层建筑消防工程施工问题分析 [J]. 张惠远.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 2021(02)
[2]高层建筑消防隐患与防火工作要点 [J]. 博格达·阿尔斯兰. 今日消防. 2021(01)
[3]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设计 [J]. 张颖,雷莹,刘鹏刚,何湛. 价值工程. 2020(06)
[4]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分析与研究 [J]. 邵一平. 今日消防.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