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鑫泽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160
摘要:目前国内外建筑业正在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这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模块化设计、工厂化制造、现场车间装配、高度机械化施工的新型建筑。建筑主体结构体系与局部结构体系分离,使建筑具有结构耐久性、室内空间灵活性和局部可替换性等特点。同时具有生产效率高、能耗低、质量高、季节影响小、现场安装施工速度快等优点。结合长沙市河西试验区阳湖蓝天保障房一期工程建设项目,进行了施工技术及应用研究。
关键词:预制装配楼;工厂制造;现场车间装配
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由预制和装配组合而成,在开始使用此技术进行施工前,首先进入预制阶段,比如:剪力墙、叠合板、窗体等都是预制阶段的重要工作;其次是装配阶段,需施工单位与工厂进行预制构件的组装沟通,完成装配阶段,同时需保证装配过程质量符合要求标准。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在环保的同时,可有效降低建筑功能消耗,对我国社会生态经济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优势
1.1有助于提升建设单位的经济效益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运用过程中,预制构件工厂可直接加工,帮助建设单位节约材料成本,且工厂对预制构件加工时,流程极为简单,能够有效提升预制工作效率,帮助建设单位提高建设工程进度管理,实现工厂高经济效益。除此之外,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有效降低以下施工环节的成本:排水、采暖、电气等,根据对比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明显优于传统建筑施工模式,可利用率极高,必须要在建设单位内部广泛推广。同时,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时构建重量较轻,相比传统混凝土构件,能够有效节约建设工程的时间成本,并降低施工难度,从整体让建筑工程有所提升,实现建筑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
1.2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所需预制配件,可由工厂代为加工,能够避免传统施工中的构架消耗。除此之外,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对比传统施工模式,能够节约15%左右的能源,尤其是水资源,在使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时,可节约30%以上的水资源。
1.3有助于提升环境质量
根据调查研究数据表面,以工业化方式开展工程建设,相比传统施工模式,可降低建筑垃圾,且不影响周围空气质量及环境质量,尤其在噪音控制方面更为明显。同时,使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施工,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施工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响应国家环保号召,在施工中既保证施工效率又对保护环境事业做出贡献。
二、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核心关键
根据我国目前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的运用大体情形来看,下文针对于使用最为之多的两个结构体系进行相关设计核心关键的探讨。
2.1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在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的体系中,其的性能优秀,不仅使用简单、运输方便而且其还有质量相对较轻的优势,因此在建筑项目的施工中被大范围的应用,并且对于高层的建筑施工中运用最多,这也与目前我国的建筑理念相同,在这个结构体系之中,最为关键的是预制叠合板以及预制叠合梁,而这两个在工厂内可以可以直接进行预约装配的,在现场的施工中只需要浇筑以及焊接即可。当然为了确保工程的质量,在这个结构体系的设计中还需要注意:第一点一定要控制结构的平整度,以及内部的承受力支撑必须符合规范要求,且梁的受力点必须要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二点对于梁与柱的对角接触位置一定要采用足够稳定等等的钢框架进行固定,并且混凝土的强度不能低于c30;第三点对于各个结合部位的焊接一定要合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焊接方式。
2.2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在预制装配式的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对于其的设计要关注一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根据现场的各个环境以及施工条件进行对于纵墙结构的选择,并且还需要考虑各方面的性能是否符合力学等等;第二点对于在横墙的设置中,需要根据其结构的承载力的特点等等选择设计最为科学合理的承重墙板;第三方面,在剪力墙的连接位置,也要根据其承受力性能方面进行设计。
三、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技术
3.1预制剪力墙的施工技术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工程中进行预制剪力墙的施工时,为了确保各个预制构件实现有效连接来保证建筑工程整体的抗震性,这就需要在进行施工作业中,首先要在下层板中进行插筋的预留,并且在内剪力墙中进行螺栓孔的预留,这样在进行安装作业时就可以在进行螺栓连接之后在此孔中进行高压灌浆来提高其连接的牢固性,保证剪力墙与其他构件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而且此种连接方式在施工中具有较高的效率,还可以对预制构件之间连接的精确度起到保障作用。并且在实际的剪力墙装配施工中,通常在整体结构的中心位置进行连接螺栓的设置,从而可以对剪力墙整体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起到保障作用。
3.2预制叠合板的安装施工技术
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中,预制叠合板的安装质量也是影响建筑施工整体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在进行预制叠合板的安装时,首先需要确保叠合板安装方向的正确性,并且需要在安装过程中要对此安装方向进行实时调整来避免偏差的形成。然后是对叠合板与作业层之间的距离进行控制,通常要求此距离不应低于30cm。此外,在对预制吊板进行安装时,最主要的是对吊板安装方式进行合理选择,而且在安装过程中要加强对叠合板的保护,通常可以采用模数化吊装的方式来对吊装的紧密度进行保证,并满足上述要求。在具体的叠合板安装中,首先需要在底部进行临时支架的设置,用以确保叠合板的稳固以及其对进行保护的作用,并且在吊装完成之后将其拆除。如果是进行双层结构的安装,还要根据现场施工的具体要求进行双层支架的安装,还要通过淋水养护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并避免裂缝等问题的发生。而对支架的拆除通常是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3/4时进行。
3.3预制窗体的施工技术
预制窗体在预制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数量较多,在对其进行装配时通常是用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安装,具体的试讲窗体预留的螺母与建筑主体采用螺栓进行连接,而且在连接施工过程中需要对窗体的方向进行调整,不仅要确保螺栓能够顺利插入连接孔中,而且要确保预制窗体连接施工的稳定性,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四、预制装配式建筑发展趋势
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内发展良好,但却没有形成稳定且完整的产业链,需要技术人员对其加强研究,为城市及国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首先技术人员必须要学习国内外优秀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出适合我国城市发展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其次,建设企业及国家政府需对技术研发投入资金支持,帮助技术人员优化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并将其形成体系,由此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为技术研究事业做出贡献,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不断优化过程中稳定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预制装配式建筑是现阶段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其与我国绿色环保理念相适应。不过在施工过程中,还需要对各环节进行有效控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此加强预制构件制作的合理性。而且还要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合理应用新型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避免污染问题的产生,在保证预制装配式建筑质量的同时,降低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真正实现绿色建筑的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孙俊.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No.531(22):8-9.
[2]张海燕,申琪玉,黄玉龙.香港地区新型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施工研究[J].建筑技术,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