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党史工作 助推榆林经济发展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8期   作者:郭璇
[导读] 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把学习党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榆林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史学习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史工作。
        榆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把学习党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榆林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史学习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史工作。因此,本文根据榆林市具体情况,分析了做好党史工作重要性,同时阐述了如何创新工作方法,使党史工作与地方经济深发展深度融合,找准党史工作为我市经济建设服务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关键词:党史  榆林  经济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迈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市在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下,更应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的党史工作,努力开创党史资政育人工作的新局面,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认真思考、加以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紧跟时代主题,充分认识做好党史工作的重要性
        2010年7月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是经历革命、建设、改革长期考验,在异常复杂环境中团结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伟大奇迹的党。做好党史工作,就是要深入研究党的历史,认真学习党的历史,全面宣传党的历史,充分发挥党的历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由此可见党史工作对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要性。
        (一)社会思潮多样化迫切需要做好党史工作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于时代转换、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过渡性以及市场经济的多重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思潮也开始泛滥,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着不少挑战。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发展上牵制、形象上丑化、思想文化上渗透,其中一个突破口就是歪曲近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歪曲近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否定我党的历史。所以,我国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任务更加艰巨繁重。这就更需要我们做好党史工作,引领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深厚的红色基因迫切需要进一步传承和弘扬
        榆林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九边重镇”之称,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20世纪20年代,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省立(绥德)第四师范学校就名震塞上。这两校是陕北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共产党组织的地方。这里走出去的李子洲、刘志丹、谢子长等影响了中国革命的共产党人,开辟了陕北革命根据地。正是这个“完整保存下来的根据地”,才使得万里长征有处可去。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时,很多重要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完成从防御到进攻的“十二月会议”在米脂杨家沟,指导解放军大举进攻的小河会议在靖边小河村。在中国革命史上有重要的地位,留下了深厚的红色革命基因,新时代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革命传统。
        (三)能源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发挥党史资政作用
        榆林市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是承接东西南北、紧联祖国中部和西部的战略要塞,区位优势明显。资源优势突出,全市已发现八大类48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开发潜力巨大,为国内外罕见。榆林曾经是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贫困落后地区,改革开放为榆林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经济强市、西部文化大市、塞上生态名市”三大目标,坚持以跨越发展为主题,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切实改善民生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良好态势。神木、靖边、府谷先后进入全国百强县,定边进入西部百强县,榆林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成为陕西省重要能源化工城市。
        在榆林能源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学好用好党的历史,为探索发展之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积累好的做法。从历史的角度,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市情的认识和对发展脉络的把握,有利于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有利于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党史工作与地方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一)总结榆林精神,为文化产业发展添砖加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达到一定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我们要在榆林的历史发展中萃取出属于我们榆林人自己的精神内核,如吃苦耐劳植树造林中练就出的“治沙精神”;老区人民为抗战和解放战争胜利,献猪、献羊、献粮食,甚至献出生命的革命斗争中熔炼出的革命精神;煤油气开发,迈进新时代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催生出的时代精神。这些都是榆林人的标志,也是榆林精神的体现。我市可以采取开研讨会、组织纪念活动、出版读物、组织文艺演出、编排地方特色小曲、拍摄短片、视频、办图片展览方式,宣传榆林精神,打造精神文化品牌,发展一系列业精神文化产业经济。同时通过媒体、网络、知识竞赛、演讲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感化人心,凝聚力量,促进榆林的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用好红色资源,构筑培训教育和红色旅游高地
        榆林必须积极挖掘红色资源,构筑干部教育培养精神阵地,立足实际,多维度拓展干部党性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近几年榆林依托党中央转战陕北、西北革命策源地、红军东征等“红色资源”,打造了30处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设置了红色革命、绿色生态、传统文化、发展成果、廉洁警示教育五大模块,构筑起丰富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在教学形式上,采取现场参观、课堂讲授、情景体验等形式,引发学员更深层次的感悟和思考。
        地方党史资源是红色旅游的“灵魂支柱”。党史部门要利用掌握的丰厚历史资料,对全市重要革命遗址遗迹进行全面普查清理,在维修保护的基础上,积极配合旅游文化等相关部门申报全国或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定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组织编写出版红色旅游宣传品和导游培训教材,参与红色旅游工作的指导。同时,要向延安学习先进经验,作为陕北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延安,早在1950年就建有延安革命纪念馆,馆内文物3.5万多件。因为对延安时期资源的整合和保护,2008年延安革命纪念馆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所以,榆林可以借鉴延安,建立革命纪念馆,对有关历史资料、革命遗物遗件、有关事件和人物资料等方面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征集,最大限度地将“红色物件”填充到革命纪念馆中,丰富红色场馆的内容。
        (三)汲取前行力量,助推榆林能源经济转型升级
        我们党历来十分注重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的重点要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响亮地吹起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经济发展奇迹。这一伟大成就的取得,从根本上归功于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探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路径,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因此,我市要全面系统地回顾改革开放历史,认真总结我党在改革开放的历史中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为推动榆林能源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历史借鉴和启示。
        从2002年开始的煤炭“黄金十年”,榆林经济飞速发展,总量由全省的靠后位置一跃上升到第二位。2013年前后,在煤价下跌的“暴风骤雨”冲击下,全市经济滑坡、信用危机……告别粗放式的资源依赖式发展,如何进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一大问题。
        今年陕西省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高水平建设榆林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推进能源技术融合创新和产业化示范,着力构建万亿级能源化工产业集群,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正式着力在破解产业精细化程度不够这一短板。同时,榆林每年有大量的副产氢,在西部地区发展氢能产业上,具有可预见的广阔空间。除了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也是榆林能源转型升级另一个方向。
        榆林能源化工产业历经多年历程,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低向高的快速发展。但存在很多问题不容忽视,如:产业链条短,项目协同关联度低;科技平台小,创新成果转化率低;招商引资项目不够精准,营商环境欠佳。刚性约束强,环境保护压力增大;能化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等诸多问题。同样,在发展氢能产业上同样存在技术研发力量薄弱、创新不足、政策环境欠佳等诸多问题,这些都是制约榆林能源经济转型的短板。
        新时代党史工作应该积极配合中心任务,在征编、研究的内容选择上要拓宽领域,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努力挖掘历史题材,更注重研究现实,及时总结经验,撰写具有较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资政报告,为今后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尤其是要展望未来,为领导决策作出前瞻性预测。同时,要加强榆林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经济发展,围绕榆林城镇社区建设、文明创建、经济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国企改革等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独到的见解,为榆林能源经济的改革和发展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①《榆林能源化工基地二十年发展研究》 黄晔 周秋成 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9年1月第1版
        ②邱  巍 改革开放史研究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近平关于改革开放历史的论述及启示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③张金锭 党史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考 福建党史月刊 200104
        ④进一步提高对党史工作的认识 习近平  7月21日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榆林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郭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