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江河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000
摘要:当下市政道路路面工程对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应用极为广泛,从而建造出了大量抗滑性能好、路面反射小、噪音吸收强的优质市政道路。通过分析混凝土透水路面的主要优点,基于建设优质道路工程项目的目的,了解透水沥青混凝路面建设期间技术应用的关键要点,制定合理的品质优化措施,使市政道路工程的品质得以保障。
关键词: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
市政道路一般都是在在市区内,离人们生活工作的区域近,因此,市民对其修建质量很关注。而透水沥青混凝土和通常的修路材料相比,在市区中有极大的优势:首先,透水沥青混凝土从名字上看能发现,透水性是极高的,可以预防在积水的时候,道路出现水膜,不方便市民行走。其次,这种材料有很多的空隙,这就导致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减少反光现象的出现,提高清晰度,能够使市民看清各种标记,增加车辆行驶的安全性,保障人们的安全。再次,可以吸收噪音,在市区中,应该为人们创造舒适安静的工作学习环境,可以提高工作学习的效率,以上优势很适合符合市区修路的要求。
1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
1.1施工准备阶段
根据《“一纵三横”道路整治工程排水式沥青混凝土面层(OGFC)技术规定》和国家强制性规范对使用的原材料(沥青、石料等)进行抽检,沥青使用前对主要项目(包括延度、针入度、软化点、老化、粘附性等)进行复试,施工前根据混合料生产、运输、抗磨耗飞散要求及目标孔隙率确定施工配合比。正式拌制前,对确定的级配和配比进行室内试拌和拌合楼试拌,确保最佳沥青用量和混合料质量指标符合规定。符合要求后根据试拌结果编写配料单,施工拌和过程中严格根据配料单称取沥青和石料用量,沥青用量在拌和过程中变化范围不大于±0.3%。控制各种材料和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确保控制在170℃~185℃),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现象。每班抽样做沥青混合料性能、矿料级配组成和沥青用量马歇尔试验,做好各项检查记录(包括拌和温度、沥青混凝土出厂温度等)。施工准备工作重点可以分为两方面。(1)充分检查路缘石的铺设质量、路面垫层的各项技术指标,并且各项指标均需要满足相关标准后才可以开展施工。(2)施工前,统计透水沥青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机械、工具以及相关的人力资源,准备好后才可对透水混凝土进行搅拌运输工作。
1.2路面摊铺施工
在进行摊铺施工前应当先对路面中、下面层进行检查,确保其厚度、压实度、沥青用量、矿料级配等均符合相关规范。在检查达标后,可对下、中面层顶面进行彻底清扫,同时确保其湿度适宜,并在气温高于15℃的晴天或阴天进行封层施工。而在摊铺透水沥青混合料时则应当采取机械摊铺方式,由现场人员控制摊铺机进行施工,除了要确保摊铺温度维持在165℃~175℃范围内,还要将摊铺速度维持在3m/min左右。而在碾压前则需要配备足量的压路机,一般采取静压方法,而且初碾、复碾、终碾速度应当分别控制在2km/hr、3km/hr和2km/hr。为了防止施工接缝处存在明显痕迹,在实际操作时应当尽可能采取全幅摊铺方法,而且在摊铺机宽度无法完全覆盖路面时可采用双摊铺机平行作业的方法,保持连续作业,减少施工接缝数。在接缝施工时应当做到平顺紧密,同时不能出现重叠情况。其中纵向接缝多采取梯形方式,这样可以保障粘接牢固,而在无法采取梯形方式的情况下应当在铺筑邻近面层时进行再加热处理。需要注意的是,铺筑面层时应当做好透水管保护工作,防治透水管堵塞。在路面碾压成型后应当继续进行围栏保护,待终压4小时后或表面温度低于50℃,且足够坚硬后才可放行车辆。
1.3接缝施工
在摊铺和碾压技术结束之后,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确保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质量,对其实际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通过切割接缝技术,将不平整或接触不密合的地方进行整改,有效地完成接缝施工的要求,为沥青材料的性能发挥提供有效支撑。
1.4混合料的压实与成型
对沥青混合材质进行最终的压实是整个公路路面压实的最后阶段,不仅会影响到整个后期公路的具体使用,还对安全性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而整个压实和成型工作需要用到滚筒设备,一般情况下,主要将滚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振动滚筒和刚滚筒。而整个压实工作分为三个环节:第一,在开展第一遍的压实工作中,需要保证周围环境温度的适应性,具体的碾压方向也有具体要求;第二,在第二遍的碾压工作时,则需要两类滚筒的混合作用下才能完成,并不可以留下显著的痕迹;第三,最后一层的压实工作,需要利用双滚筒模式来对其进行最终的压实,只有严格按照整个流程步骤来进行混合材料的压实与成型工作,才能确保最终公路的质量和效果达到规定要求。
2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管理
2.1完善监管程序
工程的监督是提高铺路质量最有效的办法,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很多工作人员技术是很好的,但是在工作的时候,偷工减料,不认真工作,因此需要对工作进行监督。在监督的时候应包括对材料、施工步骤与施工质量等方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建工系统,在不影响工人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监督。
2.2路面维护
在施工过程结束之后,为了保障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通过集合专业人才建立路面养护小组的方式,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路面施工的安全性能与发展优势。重点对路面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在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案的同时,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频率。以此充分实现路面养护工作的综合治理与安全管控,有利于为道路路面施工的有效发展做出显著贡献。由于沥青本身的材质问题,在使用过程中非常容易沾染一些泥土或者是其他杂质,为了能够保证路面的安全使用性能,需要及时根据杂质的性能特点,选择适当的技术工艺消除杂质,保障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
2.3强化材料及机械设备品质控制的力度
材料是道路稳定性能的基本要素,在道路项目建设之前,要对道路工程的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依据材料的使用性能、强度要求、数量等因素,依据材料验收标准,保证材料的使用性能。其次,加大机械设施使用的力度,机械是工程建设秩序控制的关键手段,只有利用专业的机械设施,工程整体的建设效能才能更好的发挥。因此,在进行道路工程建设期间,要对设备使用的前后期进行检测,确保设备的使用性能;与此同时,还要通过机械设施的日常检查工作,及时发觉设备使用期间的故障,做好油品的补充,提升设备的使用周期。
2.4做好路面养护工作
要想确保透水混凝土路面的使用性能,必须做好相应的养护工作,确保其渗水、降噪及承载的能力。在进入冬季后,还要及时的进行积雪的清理,避免道路出现冻结的情况。除此之外,道路在使用年限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孔隙堵塞的情况,致使其透水性能及防滑能力下降。因此,在道路使用期间,要加大日常的清理及保养工作,提升其整体的使用效能。
结语
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作为现阶段一项重要的建设发展任务,需要在保证施工要求与规范为前提,对每个阶段的技术工艺选择与实施,保障工程建设过程当中的安全与质量问题。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通过控制技术的不断优化与管控,切实发挥沥青材料在施工过程中的实际作用,以此确保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自身发展优势推动我国的城市化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J]. 张苗,陈新民,薛德坤,葛源军. 中国标准化. 2019(24)
[2]市政道路中修工程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注意事项[J]. 贾劲松.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9(12)
[3]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J]. 窦战孟,文亚洲. 居舍. 2019(33)
[4]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全过程管理办法研究[J]. 杨明才. 四川水泥. 2019(05)
[5]市政道路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技术的应用与管理[J]. 马石磊. 建材与装饰. 20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