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芬
福建省宁化第六中学
摘要:数学学习是艰辛的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因而学习中要伴随思维活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显得特别重要。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文章从发展思维、学会复习与发展能力三个角度展开论述,对于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启发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数学学习;主动性;思维;复习;发展能力
美国教育哲学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是要教会学生思维模式,复习方法以及发展学生能力。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策略从发展思维、学会复习与发展能力展开论述。
一、发展思维
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并不是一味的思考过程,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中,它是一个与读、讲、做、想等动态活动相联系的过程。
1.读一读。开始可以为学生编好阅读提纲,并指导学生掌握“读读、划划、算算、写写”的预习方法,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如学习“菱形”一节时,可布置以下三个问题让学生预习:⑴菱形是怎样定义的?对比矩形的定义两者有何不同?⑵菱形有哪些性质,有哪些特殊的性质?⑶如何证明及应用菱形这些特殊的性质?
2.讲一讲。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如在学习菱形的性质时,可鼓励学生参照平行四边形、矩形的知识从对边、对角、对角线等方面去讨论、说出菱形的性质。
3.做一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如学习菱形时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从中发现一些不同性质。学习三角形相似知识时,进行校园旗杆高度测量实践活动,既让学生动手操作,又让学生反思操作过程的优化与改进。
4.想一想。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诱导学生展开想象,题设条件能否减弱?结论能否加强?问题能否推广等等。这样,就可以实现一题多解,一题多练,一题多变,充分发挥一道题的思维功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学会复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对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要经常复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复习其实比学习新知识更加重要。可以说,复习对于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提升思维层次具有决定性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复习,可以把学习的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实现系统性更加强大的思维效果。
复习有多种,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整体性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方技巧。
课后复习可以是对当天学习内容的总结提高。如学习了整式乘法中的平方差公式,我们可以进一步提炼方法:第一步,观察是否有相同项,是否有相反项;第二步,用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这样学生操作起来就有方法可“依”,
系统复习如,学习因式分解,学生学习结束后,知道因式分解有好几种方法,如提取公因式、公式法、十字相乘法、配方法、拆分法等。如果不系统复习消化,就会显得庞杂凌乱。其实,除了提取公因式法外,其他分解方法是同一个系统的,那就是它们都可以看作是十字相乘法。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其实都是十字相乘法的特殊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单纯记忆负担,而且让数学思考方法更加具体化。
三、发展学习能力
数学知识只有发展成为学习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因此,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推动力。如何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呢?
1.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解方程x+1/x=2,常规去分母解法比较麻烦,但却可以一眼看出其解为x=1。然后引导学生发现x+1/x=5.2的解为5或者1/5。一般地,就有x+1/x=a+1/a,其解为x=1/a,或者。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提高解题中的便捷性。
3.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有个性。如,在课堂教学中,可根据不同气质的学生因人施教,对“兴奋型”学生可采用“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根据他们反应快,愿意表达自己看法的特点,多提问,多让他们发表意见,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拉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重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有其广阔的天地。教师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小组,利用数学园地开辟“请你攻擂”、“一题多解”等栏目,推荐不中同解法,展现独特见解;定期组织讲座、竞赛等活动。既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的相似性进行分组括动,又要留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数学教学也要注入时代活水,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与数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把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以至用,体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胡登远.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J].中国新通信,2019(06):189.
[2]于征途.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03、20.
[3]周洁.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J].中国培训,2015(20):236.
[4]余文娟.运用历奇教育理念激活初中数学课堂的策略研究[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04):72-76.
[5]刘心德.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5(1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