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3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   作者:郭世莉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整体发展,作为初中生物课程教育工作者,就要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郭世莉
        重庆市涪陵第七中学校 重庆 涪陵  40800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整体发展,作为初中生物课程教育工作者,就要通过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带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初中生物高效课堂的建设,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生物教学工作。本文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创新研究,以供有需人士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  生物  教学模式
        引言: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促进当前教学工作持续发展,所以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开始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研究,以达到提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并主动进行学习的目的。
        一、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初中生物课本中重点不少,也有很多知识延伸方面的拓宽,涉及范围广泛,所以需要学生具有足够的抽象思维和严谨的学习态度。但是参考目前的初中生物课堂现状分析发现,由于初中生物课程在学生进学考试方面所占比重不大,所以一直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足够的具有专业学科知识的教师队伍,而且教师教学方式老化单一,大多沿用着以往刻板的课堂讲授方式,对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引进不及时,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从教师到学生,对生物课堂的积极性都不高,也导致了我们初中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1、提高教师个人素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阶段,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是巨大的,要想让初中生物教学效果较快得到提升,就要注意教师的个人素质的培养。加强教师学科知识的积累,以便于能够更灵活的使用新式的高效教学方式,更有效的将课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师对于课本知识的透彻理解,可以将课文知识点讲解的生动简洁,并结合新式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1】比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课本内容《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教授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课堂情境的构建,让学生感受一下身边生物圈的多种多样的生物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如果有一天我们身边的其他生物越来越少,我们身边的各种鸟语花香都渐渐失去了他们本该有的声音和色彩,那么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多么悲哀和寂寞的世界。更严重的是,各种生物在生物圈本来有他自己的重要作用,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对一个完整的生物链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到那时候,人类也必然会慢慢的跟着其他生物走向灭亡。足够生动和具体的课本知识延伸,一定能够引起学生的心灵的触动和震撼,从而引导学生对生物学习的重视和兴趣。

利用教师的个人学科素养,带动学生学习效率,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2、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位置  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在新课改下的新式生物课程教授过程,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足够的重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和老师的有效互动。【2】这样才能够让教师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进度,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以便可以灵活的根据初中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制定合适的教学方式和知识结构的合理布局。在学生进行生物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肯定有学得好和理解得不是那么透彻的不同情况的学生状态,而通过课上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环节,教师可以掌握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效率情况,并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和讲解,以提高学生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比如在生物的教学中有一章是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内容,需要重点体现出亲子间的相似性,以及亲子与子代个体中的差异,比如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掌握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位置,并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性教学。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位置,支持学生进行主动实践和探究,可以提高初中生物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3、教学内容联系实际生活 拓展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一种终生学习的能力。【3】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能够熟练运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进行解释和处理问题提供理论知识基础。所以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师应该注重把课堂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联系,注重生物实验的开展,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去进行操作和亲身体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开拓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路径。学生只有在不断的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比如我们在课本《传染病及其预防》一节的学习中,告诉了学生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可以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者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参考现在正全球闻之色变的新冠病毒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将课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联系,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对生物学习的重视以及兴趣,培养学生利用生物知识对实际生活中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结语:总而言之,在我国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初中生物课的教学效率,也应该得到大幅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初中生物教师积极做出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生物课堂的教学目标的高效完成,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秀娟.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7).
[2]贾正华.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成功:教育.2018(3).
[3]王宇腾,王琳.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对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8(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