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6期   作者:王化民
[导读]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性格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是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

        王化民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龙驹初级中学    726200
        摘要: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青少年的性格和核心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是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基础。没有科学规范的道德观念和法治基础教育,学生很难全面、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年龄特征,系统优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增强法治观念,使学生健康成长。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经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为其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初中教学;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与社会
        在当前信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学生长期在一个多元信息覆盖的环境下成长,很难形成“社会认同感”,这与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背道而驰。而且在传统的教学活动当中,语、数、英学等学科非常重要,其它诸如美术、音乐、德育方面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处于从属地位,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地位相对不高。另外,学校对于教师教学工作的认识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分数与升学率,导致教师也只是将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灌输,没有认识到合适教学方法的作用,导致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阻碍了学生多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教师与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题材始终局限于课本内容,教学内容缺乏活力,使得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失去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根本意义。道德与法治其实是源自于生活的一门课程,如今,道德与法治的教材理论性过强,部分内容距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学生对较为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知识容易缺乏兴趣,同时,处于青春期状态的初中学生对传统的事物和教学方式接受能力较低,难以引起对这门学科的重视。每个学生因为家庭环境、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不同,使得他们自身的特点也不同。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导致教学活动逐利性特点逐渐显露,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急于求成,不加区分学生的个体差异,出现一刀切的现象,将学生的差异性抛在了脑后,没有起到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效果。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学习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拥有着性格叛逆、情绪波动频繁等特征。由于中学生年龄尚小,缺少生活经验和阅历,加上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初中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感觉比较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会对该学科产生厌倦,失去学习兴趣。面对这样的教学限制,教师不能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强制灌输,而是要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总结经验,教学中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身边新闻时事等内容,提炼道德与法治知识精华,让思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自觉进行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对《依法履行义务》这一课进行教学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尽快投入到学习中来,教师便可以列举出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教师可以用赵春光医生所写的《家书》作为课堂导入的材料,家书中蕴含的感情深厚,体现了赵春光医生对父母的牵挂感恩之情。之后教师要邀请一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家书内容,并讲解“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的内容,进而引入到依法履行义务的主题之上。然后,教师可以再次运用“某企业逃税”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其中的危害,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必须都认真履行义务,增强义务观念,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生活实例、时事新闻与教学内容相互融合,逐渐步入常态化模式,学生通过对生活实例及时事新闻的分析理解,更容易接受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开展情感教育,提升学习体验
        任何教学活动都需要讲究一定的教学方法,这既是对教学活动的创新,也是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当中有许多教学内容都是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可以用实践活动的方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提升道德品质,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教师要通过教学情景的设置来促进学生得到不俗的情感体验,提升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革命传统教育时,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来到军队退休干部休养所等场所,请老革命同志讲一讲战争年代的故事,借助这些感人的事迹,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初中生在听到这些故事之后,就可以感受到他们身上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传承革命精神的情怀。又比如教师在讲“环境保护”的知识点时,可以带领学生来到一处自然风景优美的场地,对学生引导:“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家乡是非常美丽的,不仅有高楼大厦,也有着绿水青山,如果大家都不注重环境,肆意污染破坏环境的话,我们将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家园!所以大家都要保护家乡的自然环境,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通过这样的方式,便可以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核心素养。
        (三)创建合作小组,增加互动机会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建立学习小组。通过划分小组,学生之间就可以主动交流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还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将学生划分为每组4-6人,建立学习互助小组,并且进行小组人员合理分工,选出一名担任小组的组长,然后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任务,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评总结,既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又训练了他们的综合能力,提升了他们的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贯彻落实核心素养理念,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加强学习能力;开展情感教育,提升学习体验;创建合作小组,增加互动机会这几大关键方面,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彭雪梅.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0):14-15.
        [2]王芳.面向核心素养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思考——兼谈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J].中小学电教,2020(06):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