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摄影师在传统戏曲宣扬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戏曲摄影为例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期   作者:万晓娣
[导读] 摄影有义务和责任将传统戏曲艺术的美和博大精深,以图片的形式进行记录和宣扬。

        万晓娣
        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学院  
        摘要:摄影有义务和责任将传统戏曲艺术的美和博大精深,以图片的形式进行记录和宣扬。传统戏曲,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炫丽的行头和优美的身段,一直以来便广为世人所接受和喜爱。戏曲丰富了摄影艺术的形式与内涵,同时摄影也促进了戏曲的传播和繁荣。将拍摄戏曲题材的女摄影师作为研究对象,这在摄影或戏曲艺术领域都不多见。在众多优秀的,宣扬戏曲艺术的摄影图片中,不乏女性摄影师们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她们的成绩应当被肯定和认可。
        关键词:女性摄影师,传统戏曲,摄影
        戏曲艺术是集中国传统艺术之大成的综合艺术形式,其历史长、成就高、流传广、品种多,至今仍有极强的生命力。戏曲艺术凝聚着中国广袤大地上不同文化领域、不同种族共同的审美趣味,是民族文化丰富多元的结晶,更是中华文明的骄傲。摄影,作为一直以来存档、留念的手段,有义务和责任对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之处进行记录和保留,并以其通俗、易懂、无国界的特性,激发当代年轻人乃至外国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与热爱,从而促进中国优秀文化融入世界多元文化共享的潮流。当下积极、自觉投身记录、拍摄中国戏曲文化传播工作的摄影师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促进着大众对中国戏曲文化的热爱、自尊和自豪,并希望能够以此促进戏曲的教学与社会认知度,这也使他们的创作有了更深的意义。其中,女性摄影师们为此所付出的努力和获得的成绩,也应当被肯定和认可。
一、戏曲拍摄领域的女摄影师及其影响
(一)代表人物:王瑶
        王瑶,曾任中国新闻社图片中心总编辑、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她的作品九十年代后期就被国际同行所了解,并得到肯定。她曾于2000年以《60岁舞蹈家重返舞台》组照获第43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艺术类金奖(荷赛奖),这是中国记者在荷赛系列奖项中的最高奖项。在众多以戏曲为拍摄元素的纪实摄影作品中,最成功、最具社会影响力的当属王瑶女士在2006年耗时一年完成的《粉墨人生》系列,她采用虚实相间的纪实手法,将舞台上的“大江东去、小桥流水”,通过生旦净末丑的演绎搬上镜头。
(二)王瑶作品的成功之处及社会效应
        王瑶是一位勤奋、富有创造力的摄影家,她通过广阔的文化视野,熟练运用国际通用的摄影语言来表达中国的故事。《粉墨人生》是她利用摄影对传统戏曲的艺术性探索与追求,在展示戏曲魅力的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舞台上看不到的画面。比如演员的幕后生活、孩子学戏的场景以及排练等。她通过独特的视角来审视镜头下“戏曲人”的粉墨人生,记录她内心的感动,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正如王瑶所言:“以京剧作为摄影主题来创作,初衷是为了吸引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走进剧场,把传统融入现代,也把中国民族精粹介绍给全世界。”《粉墨人生》一经展出,便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对促进京剧艺术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二、女性摄影师在宣扬传统戏曲中的优势和作用
        第一,相对于男性摄影师而言,女摄影师具有其特有的细腻、敏感,不放过每一处细节,她们会特意追求巧妙的画面效果,而淡化作品的思想性。她们的关注重心、创作方式以及表现手法,都有其深深的烙印,能够利用自身细腻的观察能力、真挚的情感意识,揭示一个又一个直击心灵的主题,创造出一个个经典的瞬间,这是当代摄影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女性摄影师拿起相机拍摄时,瞬间凝固的是戏曲演员的表情、动作和舞台场景,但人们从她们的影像作品中,却能悟出些许不寻常的东西,比如:文化、情感和精神……
        第二,以《粉墨人生》为例,王瑶女士以从未有过的视角,从未有过的细节,利用女性独有的细腻心思,用手中相机为观众勾勒出一幅幅梨园深处最原汁原味的光影画面,将镜头前的客观事物与作者自身主观的情感感受进行融合,实现灵魂与画面的全方位释放,以展示国粹艺术所传承的人文精神。优秀摄影师应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处处表现对人的关怀,只有承载人文情怀的摄影作品,才可以超越时间与国界,引起更多的共鸣与感动。王瑶女士巧妙地将戏曲的动感和人生哲理思考的静态结合在一起,在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的同时,使戏曲摄影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独特魅力,让人为之赞叹。她的照片清晰又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充满了对国粹京剧的的情感和关注。著名摄影评论家鲍昆这样评价她的作品:“几乎完全屏蔽了传统的剧照式摄影。她将自己的镜头延展到了有关京剧的所有视觉可能,用一种近似于虚拟的手法多侧面地演绎了一种京剧景观和生活。”只有善于观察的摄影师尤其是情感细腻的女性摄影师,才能找到其中的闪光点。
        第三,女性摄影师善于用摄影的眼睛看待周围世界,捕捉世人经常忽略的东西。她们用镜头记录戏曲,用影像映射心灵。在当下这个发展迅猛、容易心烦意乱的浮躁时代,女性摄影师已经不再纠缠那些“无病呻吟”的东西,对社会一切敏感话题、美的事物,她们都会毫不顾忌地通过镜头甚至身体力行地去体验。同时她们的内心又是异常脆弱和敏感的,这一切也最终通过她们的镜头被呈现出来。
        女性摄影师凭借其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想象力,利用戏曲中的道具,拍摄戏曲日常环境,通过自己的心路历程、戏曲演员的生存状态等体现出一个个动人画面,揭露不同时代戏曲人的精神面貌、社会环境等,她们从细节处入手,更能展现出女性摄影师的拍摄意蕴和内涵。
三、同为女性摄影师,我为宣扬传统戏曲所做的贡献
        我拍摄的专题摄影《国粹京剧》,获得了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的项目资助,并于2019年顺利结项,作品曾多次在网络和传统媒体发表。和其他女性摄影师一样,我对中国传统戏曲的拍摄动力,来源于戏曲艺术家们对戏曲艺术的热爱和创作渴望的捕捉。既是一种表达自我的需求,也是通过图像进行交流。当艺术家们允许我凝视他们的灵魂、环境以及才智时,沿着他们的笑声、面容,甚至是坠落的汗水,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希望通过我的创作来致敬中国传统戏曲,用摄影艺术表现中华传统艺术之瑰宝,让观众在观看、审美的同时,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
        《国粹京剧》是以摄影的全新视角、独特语言、细腻感情,深入挖掘戏曲中富含的民族文化深厚底蕴,力求将其博大精深的历史人文展示给世人。本人力求利用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细腻心思,通过摄影语言来表达“戏曲人”的故事,用相机勾勒出一幅幅梨园深处最美轮美奂的光影画面,以展示戏曲艺术所传承的中华民族人文精神,记录“戏曲人”的台前幕后和他们内心的感动。作为中国传统艺术,戏曲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摄影人,我们关注的主体永远是人本身,我在探寻戏曲的艺术之美,更多的是关注戏曲艺术在新时代中的发展与困惑,戏曲从业者们在戏里戏外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在大时代浪潮起落中的执著与坚守。
        希望我的创作,不仅是对博大精深的戏曲艺术的挖掘和表现,更能推动其普及和传播,以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和关心中国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推动戏曲的传播和发扬,让这一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代代延续、薪火相传。众所周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作为摄影人,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与这些“戏曲人”一起,共同努力,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戏曲艺术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林路,她的视角:女性摄影家及其作品.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林路,女性摄影新生代.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 摄影世界,《摄影世界》杂志社,20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