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药学干预对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6/22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6期   作者:李书敏
[导读]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的开展对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所发挥的作用。
        李书敏
        西安外事学院
        摘要:目的分析药学干预的开展对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间使用抗生素的148例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时间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用药指导,干预组实施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及用药费用,抗生素使用情况及AAD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抗生素用药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抗生素使用概率、联用率和AA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细菌标本送检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可以显著减少儿童AAD的发生率,减少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和治疗费用,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关键词:药学干预;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作用
        引言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若是给予患儿抗生素治疗不当,可能会导致患儿的炎性因子水平不断提高,给患儿的日常生活饮食与精神状态上造成严重的影响。另外,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还会导致患儿出现腹泻等反应,这主要是因为抗生素使得患儿肠道内菌群平衡受到破坏而导致产生,临床中也被称作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通常会表现出发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脱水症状,会对患儿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对于抗生素患儿给予合理干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相关研究表明,药学干预应用于抗生素治疗患儿中能够有效降低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基于此,本次探究药学干预对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间使用抗生素的148例患儿进行研究。患儿主要因发热、咽喉炎、呼吸道感染等使用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头孢呋辛酯等抗生素,均为初次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入院,其中轻度76例,中度71例,重度1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4例。对照组患儿中,男42例,女32例;年龄4个月~6岁,平均年龄(3.02±0.43)岁。干预组患儿中,男45例,女29例;年龄4个月~5岁,平均年龄(3.17±0.51)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自愿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有慢性肠道疾病、原发性腹泻、缺血性肠炎、病毒性肠炎、食物中毒的患儿。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药学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如下:①制定抗生素合理使用计划,药剂师需要结合患儿的病情、身体素质以及年龄体重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制定会科学合理的抗生素用药计划,同时把计划给治疗医生详细讲述。②当计划制定完成并得到合理确定后,药剂师需要把整个抗生素用药计划告知家属,寻求家属的意见,并且将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危害告知家属,提高患儿家属的用药意识,从而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开展。③严格规范抗生素使用,药剂师需要和医生沟通交流,并且要求必须要严格根据药物原则进行给药,同时还要确定相关用药指征,以防止用药时间过长以及联合应用比例过高等问题发生。④健康知识指导,医院相关科室需要针对抗生素使用的主题开展知识讲座,或者是通过发放手册与多媒体播放等方式,将抗生素合理用药知识进行扩散,有效提高医生与患儿家属的认识。⑤监测,患儿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及时观察体征变化以及抗生素运用情况,当发现患儿存在轻度腹泻症状时,医生则需要及时对抗生素用药进行合理调整,同时指导患儿家属多给患儿饮水,以防止出现脱水现象;若是患儿发生严重的腹泻反应,则治疗医生必须要停止抗生素的治疗,并且立刻开展其他肠道功能相关治疗,以快速改善患儿腹泻症状。
        1.3观察指标
        两组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及用药费用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及AAD发生率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及用药费用比较
        干预组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为(4.21±2.64)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7±2.25)d;干预组抗生素用药费用为(142.32±3.67)元,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8.09±4.43)元,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儿干预前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及AAD发生率比较
        干预组抗生素使用概率、联用率和AA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细菌标本送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概念特指使用抗生素后造成肠道菌群失衡、优势菌更迭而引起的腹泻,同时也包含抗菌素自身的副反应所致的腹泻。此外,AAD诊断依据还需要排除其他:包括炎性肠病、肠易激综合症、食物不耐受等所致腹泻。广谱抗生素类均可以导致儿童AAD的发生,但常以头孢类、氨基糖甙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青霉素v等)为常见,特别是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使用是造成儿童AAD的原因。益生菌是特指一类对人体健康有益处的细菌或真菌,根据目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益生元的定义足量摄入后对宿主产生有益健康作用的活的微生物。估计有22%的患者在停止使用抗生素后3天内腹泻等临床症状得到缓解。由于AAD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肠道菌群失衡所致,所以可以在诊疗中对症使用益生菌制剂,促进恢复肠道正常菌群平衡,通过改进患者肠道天然屏障功能和免疫刺激-产生免疫应答等联合诊疗思路,健全患者肠道保护机制,来重塑患者肠道健康。临床常用益生菌包括有双歧杆菌四联、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酵母菌等制剂,另外合生元和益生元也有益生菌相同或相似作用。
        伴随临床小儿科中抗生素的日趋普遍使用,由此产生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也逐年增加。临床实践表明,某抗生素治疗的时间越长,其抗菌谱范围越宽,病患年龄越小,由此产生的副反应即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生率就越高,并且临床表现更为严重。抗生素在治疗过程中,同时也打破了正常肠道菌群的稳态平衡,造成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调。在使用抗菌素治疗时加用益生菌能够显著降低患者AAD的发生风险,同时可以减缓AAD的临床症状。根据益生菌临床应用指南:益生菌在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①应关注菌株特异性和使用剂量-效应关系②多菌种联合用药以及单一菌使用的效果评价③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结束语
        综上,药学干预在抗生素治疗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炎症因子水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雷红.药学干预对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作用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27):55-56.
[2]黄猛.药学干预对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发生率的干预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8):93-94.
[3]郑秀.药学干预对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效果观察[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9(01):125-126.
[4]刘燕群.实施药学干预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4):127-129.
[5]陈春芳.药学干预对减少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效果分析[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8(07):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