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飞 张雪薇
河北澜途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环评是环境监管人员在建设项目日常环境监管过程中对建设项目企事业进行环境监管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环境监管人员对建设项目进行环评监管的要点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环评中关于建设项目的项目概况、工程分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估、环境保护对策措施、总量控制是环境监管人员在日常监管中的重点。
关键词:环评;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应用
1引言
环境保护必须谋求科学化、法制化的途径,而环境影响评价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建立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改善人类生存现状和获得良好环境质量的保障,是我国贯彻“预防为主”方针政策的一项重要制度,特别在保证建设项目选址的合理性和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上起了突出作用。实践证明,环评在建设项目日常环境监管过程中不容忽视,如果能得到很好的应用,势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环评在环境监管中的作用
环评有利于环境监管人员及时发现建设项目建设与环评要求是否一致。环评中详细记录了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产污环节、排污设备及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设施等一系列内容,环境监管人员可以根据环评中的这些内容对项目进行监管。通过现场逐项对照核查,及时发现建设项目是否按环评要求进行建设,从而及时发现企业随意更改原定的生产工艺及排污治污设备的违规行为,在企业对环境造成影响之前予以遏制,以便在源头上遏制环境污染的发生。切实强化日常监督检查。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在受理和审批环节做好环评文件规范性检查和编制质量检查工作。对不符合编制规范性要求的环评文件分情况不予受理或提出补正要求;对环评文件存在基础资料明显不实、内容有重大缺陷遗漏虚假或环评结论不正确不合理等严重质量问题的,一律不予批准,并依法追责。要对住所在本行政区域内的环评单位建立实施环评文件质量控制制度情况进行抽查,规范环评单位内部质量管理,防范环评文件质量问题。加大复核抽查比例和频次。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年度或季度复核、抽查计划,对本行政区域内各级审批部门(含行政审批部门)审批的环评文件开展复核,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以及重点单位和人员,加大环评文件抽查比例和抽取频次。加快环评信息化建设,完善环评文件数据库,推进利用大数据开展环评文件比对查重和质量校验,提高环评文件质量监管的智能化水平和打击违法的精准度。
3环评中的环境监管要点
3.1项目概况
该部分包括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地点、投资、产品方案、建设规模、项目内容、经济技术指标、主要原辅材料消耗量、主要设备清单等内容,是对建设项目的一个总体概况,环境监管人员通过这部分可以对项目有个整体的把握,环境统计人员可以通过这部分,填报统计报表,核算排污量,和企业实际生产状况进行对比,作为征收排污费的重要依据。
3.2工程分析
此部分对工程的一般特征、污染特征,以及可能导致生态破坏的因素做全面分析。从宏观上掌握建设项目与区域的关系,从微观上为环境影响预测、评价和污染控制措施提供基础数据。内容重点涵盖了项目的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这部分个人认为是环境监管人员监管工作的一个重点,而此部分往往容易被忽视。通过对此部分的了解,可以对项目的生产流程有一个全面把握,并能直观的了解项目污染物的产生源、中间产污环节和污染物最终去向等,我们在监管过程中可以对照生产工艺的每个环节去看,查看项目的排污特点是否与环评一致。推动公众参与和舆论宣传。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进一步推动建设单位做好环评文件编制的公众参与,落实环评文件审批信息公开,切实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环评文件质量问题开展调查核实,发动社会力量共同打击环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通报和汇总本行政区域内环评文件编制质量监管中发现的典型案例,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注重正面引领和反面警示相结合,积极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
3.3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估
这部分实际是对每个产污节点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详细的预测、分析和评估,预测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从事环境监测的人员可以侧重看这部分,因为这部分内容涉及到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的计算。下面以年装卸煤炭起尘量为例:
Q= 0.03×u1.6×H1.23×e-0.28w×G×α
式中:Q—物料装卸车时机械落差起尘量,kg/a
u—气象平均风速,m/s
H—物料落差,m
W—含水率,%
G—年装卸物料量,t
α—大气降雨修正系数
从公式可以看出煤炭装卸起尘量和物料落差、平均风速、物料含水率、修正系数等有关,以此通过粉尘浓度的衰减关系可以计算出粉尘的最大落地浓度,从而确定粉尘的卫生防护距离,对照TSP的标准限值,就可以预测出粉尘影响的预测结果,此情况适用于无组织排放的运输道路、储煤场等煤炭装卸起尘量的计算。
3.4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此部分是在结合当地环境保护目标、环境现状以及本工程排污特点、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经济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所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设施,以减少工程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一般从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固体废物、噪声、生态环境等几个方面对建设项目的排污设备、产污环节和采取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设施后所达到的污染防治效果进行论证。环境监管人员应着重对这部分内容加大监管力度,并对项目应采取哪些污染防治措施、设施了然于心,从而才能够在实际执法工作中能够自如应付。
3.5总量控制
总量控制是指在污染严重、污染源集中的区域或重点保护的区域内,通过有效的措施,把排入这一区域的污染物总量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使其达到预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一种控制手段。给出项目实施后,排放污染物的总量、排放污染物总量与区域总量关系、排放污染物的时间跨度,并选取优化方案等。对国家规定的总量控制指标,环境监管部门应落实到企业的环境管理之中,并作为企业总量确认和核发排放许可证的重要依据。
4结论
环境监管人员作为国家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实施者,应该加强对企业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学习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敏感性,环境监管一直是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对于环境监管人员来说,认真学习环境影响评价与评估是提高行政执法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舒远招. 湖南省规划环评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审视[J]. 武陵学刊,2013,38(06):16-21.
[2]高雅杰. 谈环评在环境监管中的应用[J]. 北方环境,2013,25(10):55-56.
[3]闫如松. 环评在控制经济过热中大有可为[J]. 环境经济,2008(04):54-56.
[4]郑泽雄,韩伟. 广东省深化环境影响评价“放管服”改革成效探讨[J]. 环境影响评价,2021,43(01):22-26.
[5]杨泽铭,杨未名. 作为一项全球性法律规范和一般法律原则的环境影响评价义务[J]. 环境法评论,2020(02):257-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