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建苑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扬州 225000
摘要: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使得高层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的外墙施工中出现裂缝的现象也相当的普遍,而且有一些还出现渗水的状况,很容易导致钢筋受到锈蚀,并且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进行实际施工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管理,对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关键词: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裂缝;策略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同时也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结构与理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混凝土也实现了商品化供应,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出现裂缝就是一个主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出现裂缝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希望对相关的工作者有所帮助。
1 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出现裂缝的原因
1.1混凝土的收缩
对于地下室外墙上的混凝土浇筑,是一个大体积的施工,所以,产生裂缝的原理与大体积混凝土基本上是一致的:都是因为混凝土强度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收缩变形和水泥水热化等情况{1}。当变形受到内部或者外部的约束力产生的内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范围时,就会出现混凝土裂缝。水泥和水是混凝土的关键组成材料,在实际施工的过程当中,大多数的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都是由于收缩变形引起的。在混凝土浇筑后的3~16个小时到混凝土最终凝结之前,就是混凝土的一个初凝过程,水泥的水化反应也是最激烈的阶段,形成了分子链,导致水分出现急剧蒸发的情况,进而引起了混凝土的水分流失而收缩。与此同时,骨料与胶合物二者之间也产生了不匀称的收缩与变形。因此,在进行混凝土大面积浇筑之后,如果养护不当,就会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一些细微的龟裂纹,主要表现为密集、细小,并且没有规则。在具体施工的过程当中,水和石灰的比例不协调、水泥的用量较大、外部添加剂不适宜、振捣不均匀、表面失水以及外部环境温度过高等都会使得混凝土表面裂开。然而,对于地下室外墙来说,墙体厚度较薄也是引起混凝土塑性收缩的一个主要原因。
1.2钢筋对混凝土收缩应力的影响
混凝土是一种十分不匀称的建筑材料,因此,在承受拉应力作用的过程当中,截面中各个质点的应力是不一样的,进而会产生较多不规则的应力集中点。当抗拉强度超出了它们承受的极限范围时,就会导致局部出现塑形的变形。若是应力集中的位置没有搭配钢筋也会产生墙体裂缝;如果进行钢筋搭配,那么钢筋的约束力就会对混凝土的塑性变形产生一个抑制作用,使混凝土的内应力得到分散,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了混凝土的墙体裂缝,大大提高了建筑结构整体的抗裂性能。
1.3泵送混凝土的影响
混凝土墙面的裂缝还受到泵送混凝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泵送混凝土自身的特点和外部掺合剂的影响。与普通的水泥进行比较,泵送混凝土特点包括水泥标号高、用水量大以及坍落度大等特点,进而导致水化热也上升很多,很容易引起较大的温度应力与温差{2}。外部掺和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引气剂、缓凝剂以及减水剂的作用和影响上。
1.4水泥的水化热影响
在水泥水化的过程当中,要释放出大量的热量,但是混凝土的导热性能较低,水化释放出的热量长时间的积聚在建筑结构内部,并且不容易消散,这就会使得结构内部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与温差,极易引起墙体温度裂缝,给整体的建筑结构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提高了建筑的危险系数。大量的工程实践显示,绝大多数的墙体开裂都是在拆模后的4-8天之内。由于脱模后结构表面会出现干裂,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缝会逐渐的增大。通常墙体的中部位置会出现裂缝,并呈现竖向发展,距离也是相等的。
2、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裂缝控制策略
2.1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水泥的水化热可以使混凝土的温度不断升高,是它的主要热源。若是运用了中低热的水泥类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泥水化热的现象,抑制混凝土温度升高。同一标号的普硅水泥和矿渣水泥相比较,3d水化热可减少30%。把水泥用量适当的减少,在进行混凝土外墙施工的过程当中,要把混凝土后期的强度充分的利用起来。依据相关的数据显示,在每立方米的混凝土中把水泥的用量增减10克左右,水泥水化热的程度就会使得混凝土温度相对的升降2℃左右。除此之外,还要对外掺剂进行科学合理的运用{3}。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数值会随着强度的变高而变小,在进行外墙裂缝控制过程当中,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提高对水化热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法弥补。
2.2外部环境
对浇筑后的混凝土实行二次振捣,可以使得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空隙与水分进行有效排除,进而使得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度得到较大提高,避免出现混凝土沉落而裂缝情况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内部的微裂现象,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与此同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也得到了10%-20%左右的提升,增强了其抗裂性能。在对地下室的外墙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后,为了可以有效缩小由于升温而导致的内外温差,避免产生墙面出现裂缝现象,可以对混凝土进行适当的湿润养护,补充水分。可以采用覆盖湿麻袋或是淋水等方法。最好是运用一层塑料薄膜覆盖在表面上,不但可以让水慢慢的渗入,还能起到一个良好的保湿作用。
2.3约束条件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当中,会在施工期间预留一个临时性的温度与收缩变形缝——后浇带。如果地下室外墙的尺寸过大,那么通过验算对外墙进行一次性浇筑的混凝土就会产生温度压力过大,进而产生温度裂缝,这时就需要沿着后浇带的方向进行分段浇筑。后浇带要依据工程的实际需求保留一个阶段,再运用微膨混凝土进行密实浇筑,使其成为一个整体的无缝伸缩结构,而且,还要湿润保养至少15天以上{4}。一般情况下,后浇带之间的距离为15-25m之间。然而,有些施工受到工程条件的限制,后浇带的间距大都超出了这个范围。如果地下室的外墙较长,或是呈现环形封闭结构,那么它的水平方向约束力就较大,如果不能及时的释放出来,就会产生墙体的竖向裂缝。这时,一定要对应力释放带进行合理设置,并做出具有针对性和具体性的释放,这样可以大大的减少和预防竖向裂缝的发生。
2.4做好外墙的防水处理
在对地下室外墙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可以运用非焦油型聚氨酯防水涂料进行防水处理。在施工之前,应对混凝土的基面及表面是否平整和光滑进行检查,并使得表面的清洁无杂物。若是混凝土基层表面没有达到施工标准,要进行及时的处理,为防水涂料的施工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施工期间,要对每层防水涂料的厚度进行良好的控制,使其摊铺均匀。纤布要平铺,并使用干净的滚筒进行滚压,使得聚氨脂涂料渗出表面,要脱壳、露白、不起皱。在下一层涂料涂抹之前,要确保上一层涂料已经风干才可继续施工。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地下室混凝土外墙裂缝原因进行分析。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地下室墙体出现裂缝,虽然对整体结构安全的影响较小,但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它会对地下室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造成一定的影响。地下室混凝土结构的墙面裂缝是可以避免的,因此,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提高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童浩,王建斌.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外墙体产生裂缝的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08):110.
[2]吴丹,张飞凤.钢筋混凝土地下室外墙裂缝成因及控制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8):87.
[3]梁艺通.地下室混凝土外墙裂缝成因分析、处理及控制[J].四川建材,2008(03):32-33.
[4]吴永藩.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裂缝控制[J].混凝土,2002(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