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 王戈

发表时间:2021/6/1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   作者:王戈
[导读] 摘要:企业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执行企业的发展规划,完成既定战略目标。
        北京送变电有限公司  北京  102401
        摘要:企业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执行企业的发展规划,完成既定战略目标。管理的指导原则、方法、措施、手段都必须围绕这一核心运行。包括全面预算管理在内的管理活动是对企业战略目标进行细化资源配置,并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研判和分析。因此,强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企业管理;企业战略
        引言
        随着国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任何企业只有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管理企业,提升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获胜。而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竞争力,而且还能合理配置企业资源、规避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等。但由于国内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起步较晚、理论研究不足、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等原因,在实际推行中存在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将从国内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入手,剖析当前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1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1)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组织编制全面预算,将抽象的战略以数字的形式传达至企业各个部分,即通过预算工具将战略数字化、具体化,将战略目标通过预算指标分解到每个事业部、每个部门直至每一项基本活动、每一名员工。企业通过预算监控,将经营情况与全面预算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预算执行偏差,确保企业战略目标不偏航。由此可见,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落地的有利工具。2)有助于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企业战略方向决定了资源配置结果,而企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提升企业获利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本质上就是资源分配的过程,它要求管理者在编制预算时要站在企业战略管理的高度,着眼企业发展全局,把握市场动态,寻找最优资源组合,充分发挥资源协同效应,降低企业内外部协调成本,提高执行力和运营效率。
        2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
        2.1企业管理层对全面预算管理理解不深刻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使用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的管理方法。有些企业虽然已经使用了全面预算管理,但是其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并不够深刻。有些管理者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预算管理,因此按照财务预算的方法去组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的甚至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就是财务部自己的工作,全公司各部门的预算都让财务做。此外,有些企业没有将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联系起来,全面预算管理孤立的存在。无论以上哪种情况出现,全面预算管理都不会产生预期的效果。
        2.2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足
        中小企业规模小、人员少、业务相对单一,企业所拥有的大部分人员往往都从事业务操作方面的工作。专职管理人员数量较少,拥有专业且系统的预算管理专门知识的财会人员更加稀缺。管理人才的缺乏不仅影响到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执行监督的有效性,同时也影响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设计的适宜性。造成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企业财务状况不能支持大规模人才引进的客观原因,同时也有企业经营者领导者缺乏相关意识、企业管理与业务融合度不足、管理人才引进缺乏业务需求引导等主观原因。
        2.3缺乏正确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在企业中,由于主导预算管理过程的一般是公司财务部门,企业各业务部门往往只是执行财务管理部门的要求。无论是企业各部门中层领导还是一般员工,都很难全面认识预算管理与自身工作、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和重要作用,甚至还存在着一些错误认识。比如:认为全面预算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数据和报表,只牵涉收入、开支问题,与业务的开展、企业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关系,是否严格执行不会对公司有很大的影响。

认为全面预算管理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没有办法对经济环境的波动做出及时响应。由于这些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过于狭隘和片面,也无法将预算管理与自身职责相结合,使得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缺乏足够理解。
        3对策探讨
        3.1健全预算考核机制
        针对全面预算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健全预算的考核机制。一方面建立预算管理的信息反馈跟踪机制。不要只是制定预算目标,还要加强后续跟踪管理,使制定的预算目标真正实现。另一方面,在后续跟踪管理上,要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对比预算和实际的差异,分析原因,对差异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价,进而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一个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经济利益紧密结合,做到奖罚分明。使员工真正认识到完成预算目标的重要性,同时也挖掘员工自身潜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鼓励其超额完成预算目标,从而使企业也超额完成企业总体的目标,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3.2完善预算编制内容,革新编制方法
        全面预算管理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每一种都离不开业务预算,要想实现全面预算管理,首先应当确保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不脱节。确保业财融合的关键即在于重视经营计划的编制。倘若把全面预算管理比作是引领企业未来的发展道路,那么经营计划则是一盏明灯,为企业指明了这条道路的方向。经营计划的编制工作,要与宏观政策、市场环境等因素相结合,还需要对企业所处的行业和面临的竞争对手进行市场调研和分析等。同时对企业当前的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认清企业当前的状况与要实现的目标之间的距离,欠缺的资源或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再将之与业务部门论证,确保解决方案的可执行性,在完成这些工作后再进行预算编制,这样才能确保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只是针对财务指标预算,更是包含了更多重要的影响财务指标的非财务指标预算,真正做到全面预算管理。
        3.3改进预算考核和绩效管理
        企业应围绕激励创新的管理核心建立预算考核体系,在各预算执行部门的职权范围内,遵循客观、可控、例外、动态、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原则,建立多种绩效考核标准,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辅以适当的定性指标。力求实现考核结果要客观公正,与各预算执行单位的绩效工资、员工个人的职务晋升等挂钩。预算执行偏差超过规定范围的,予以处罚,对完成预算考核指标的预算单位和人员给予奖励。这样可以实现有效的监控和考核,提高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4强化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管
        预算执行过程是否到位,直接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一是企业应当建立预算执行的监控和预警机制,发挥企业管理的“哨兵”作用,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准确发出预警,及时采取措施。二是企业应当建立预算调整制度,针对企业经营环境发生的变化,通过调整预算作出应对和反应。例如当外部市场变化对企业发展有利时,企业可能采取更加积极的投资政策,加大投资预算,扩大收入预算,增加成本费用支出,而当外部市场发生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变化时,企业可能需要采取紧缩战略,收紧投资和成本费用支出。
        结语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的经营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应重视预算管理工作,一方面要结合外部市场形势和企业自身的情况,编制好预算。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使预算真正落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凤.全面预算管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8(17):45-47.
        [2]彭春梅.企业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9(33):201+198.
        [3]冯琦.试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20(04):7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