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北理工大虚弱经济学院 河北唐山 063210;2华北理工大学心理与精神卫生学院 河北唐山 063210
摘要:随着国家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大众化趋势已势不可挡,不可避免,再加之中国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作为未来国家栋梁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就成为了当下的一个热点话题。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以及就业人口高峰三者紧密的交织在一起,就业竞争压力激增,从而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格外突出。我们应如何在这个飞跃的时代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希望扫除障碍,开辟一条道路,同时处于时代洪流中心的大学生群体自身应如何搏的一席之地,这是值得思考、分析、研究与探讨的。
1.现状
随着高校连续数年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人口基数不断增长,打破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稳定机制。就业基数大,就业人数增长迅速是大学生就业最显著的特点。目前,就业市场的人才供需能力不足,就业岗位竞争力大,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几何式的增长与就业岗位数量失去平衡,这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同时,就业区域集中以及就业领域单一化。大多数人都期望能够到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大城市就业,这导致了就业结构分布不平衡。近年来,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大都选择在东部沿海区域、经济发达地区及一些一线中心城市寻求就业机会,而对于那些西部地区、落后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而言,在基于人口少、经济不发达、地区偏远等多方面的因素的考虑下,大学生很少会选择去这些地方寻求就业机会,这便导致就业分布的失衡,有的地方门庭若市,众人同挤“独木桥”;有的地方寥寥无人,门庭冷落。
2.问题
大学生是对祖国未来发展做出贡献的主要力量,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与探讨是相当有必要的,我们围绕着高校、学生本身以及社会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有限的职业空位与增长迅速的大学生毕业人数存在极大的落差。近年来国家对于人才培养极为重视,各高校招生人数增多,毕业生人数相应的增长,高校人才从刚开始的精英化逐步走向大众化,人才遍地,而此时的社会想高科技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化,许多传统的手工业被机器所替代,人工岗位缩减,这与增长的毕业生就业人数极度的不相符,职业岗位的竞争力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难。
(二)高校内部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限制了大学生的发展。大学本就与社会接轨,是一个锻炼学生能力的地方,但是由于学校的办学方法以及教育理念的落后,没有了市场意识,使大学与社会脱轨,设置的专业与社会需求不符合,缺乏科学的、系统的职业指导,导致学生的发展受阻,没能真正的对他们的就业起到作用,反而浪费了时间,耽误了人才。
(三)大学生自身由于家庭环境和成长环境而带来的不合时宜的就业观导致的就业问题。在长期的同化思想影响下,大学生对于职业精英有着莫名的追求,易受从众心理影响,他们总是倾向于对繁华地区的向往,而“看不起”偏远地区、小企业,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地区分布不均,有的职业岗位竞争激烈,门庭若市;有的职业岗位没有人应聘,门庭冷落。
3.原因
大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产业结构调整快,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缓慢,二者不匹配的调整速度致使大学生就业冲击着整个劳动就业市场,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状况不甚乐观,对于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低。
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下,众多教育理念孕育而生,在新理念、新思想的号召下,各个高校围绕着教育改革进行了探讨和行动,不过改革的效果不甚明朗,未能触动根本,高校内部的教育结构失调,课程结构薄弱,专业结构狭隘等方面造成了人才培养模式依然守旧,高校专业与市场就业岗位脱轨,大学生的理论专业知识涉猎过窄,综合能力整合不足,工作经验少之又少,实践创新能力停滞不前,当在进行就业选择时,由于不满足企业招聘人才的标准,从而被拒绝录用,形成了“毕业就等于失业”尴尬局面。
政府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具有引领作用,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偏远地区工作,鼓励各类企业跨区域聘用高校毕业生,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自主择业,这些毫无疑义是能够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但是就业市场的不健全、不完善,人才机构服务缺乏,导致就业信息滞后,问题无法合理高效的解决,加之虚拟网络存在着一些虚假信息扰乱我们的判断,这一系列的原因使得原本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府政策,发挥的作用大打折扣。
就业心态也影响着人们的就业选择,既想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又想成为精英人士,既想拥有一份高收入、高福利的工作,却又被紧张的工作环境弄得苦不堪言,在多重复杂又纠结的心理影响下,阻止了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其久久停滞不前。
4.结论与对策建议
时代不断进步,我们要想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紧跟时代的脚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对于实现充分就业状态下的人力资源得到最优配置,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处在和谐状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关乎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前景,社会的稳定与繁荣。未来属于青年一代,面对如此困难,我们不惧前路险阻,同时也从高校、大学生本身以及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积极有效的处理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问题。
(一)对于职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的不平衡,我们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创新理念的教育,鼓励他们积极自主进行创业,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挖掘他们的潜力,通过创业进行就业问题的缓解。在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时,相应的硬性条件要到位,首先,高校就应多设置与创业类有关的课程与讲座,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关的知识储备,了解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营造相关的创业氛围,培养独立创业精神的能力和创业意识,打好基础;其次,钱财、手续申请渠道等物质基础也得跟进,国家放宽对大学生贷款的条件与金额,在对他们的创业项目与人品保障的考察下,对于有前景的项目,能够给予全力的支持,使其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创业的热情中。
(二)对于高校内部的问题,需要教育部门进行细致的排查,明察加暗访,落实到位,对于那些不合格的高校教育体系,可以派出专业人士推行改革,根据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将高校与市场接轨。同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为大学生就业指点迷津,关注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力求做到极致。
(三)对于大学生本身而言,需要多了解社会对于职业的需求情况,积极转变就业观念,从实际出发,全方位的评估自己的现状与能力,寻求最有利于自身的就业职位,逆向思维看待就业问题的本质,培养就业的意识,树立奋斗意识,提高就业素养,从基层做起,锻炼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充实自己,挖掘自身潜力,习得一技之长,掌握过硬的本领,将职业选择权把控在自己手中。
总而言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仅是个人问题,更关乎国家的命运与未来。高校、毕业生与社会,这三者紧密相关,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们向着目标靠近,尽管前路艰险,但我们不惧。在这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我们保持初心,直面困难,充实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厚积薄发,迎接挑战,争做未来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参考文献:
[1]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引导思路——以S学院为例[J].周更生.高校后勤研究.2020(01)
[2]关于本科生提前毕业的探讨[J].宋伟,朱柯,刘远周.课程教育研究.2017(32)
[3]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应对[J].许庆红,杜嘉.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02)
[4]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及就业之道[J].杨吉考,杨爱.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