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090219870610XXXX
摘要: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稳定发展的状态,且城市化建设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基础设施的建设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市政公用工程道路作为城市基础建设体系中的一部分,其自身的施工质量会影响到城市交通运输的安全性。路基施工质量会对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而在对道路路基进行施工时,则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技术,确保施工质量。
关键词: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引言: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有效建设,有利于推动城市的发展,因此,相关施工单位在对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进行施工建设时,需要加强对道路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视。路基是市政公路道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施工质量会对整个道路工程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相关施工单位要根据道路路基的实际施工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路基施工技术,将其有效应用到路基施工之中,借此提高路基施工的质量与效率,进一步促进市政公用工程道路的整体质量。
一、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挖方施工技术的分析
在开展挖方施工作业之前,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先进行截水沟以及排水渠的设置与疏通工作,而且还要结合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区域的土壤特点,开展有效的防渗作用,提高路基本身的防渗性能,同时还要设置相应的保护措施,以免路基施工对周围的建筑及设施产生不良影响。在做好排水系统的设置工作以及交通协调工作之后,相关施工人员还要对施工区域的障碍物予以有效清除,以此保障挖方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避免受到施工的干扰,出现坍塌现象。另外,在具体的路基挖方施工中,施工人员最好采用分层、由上到下的方式开展施工作业,并且还要对挖方材料的合格程度进行严格的检查,加强对排水工作的重视。若是道路路基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则可以采用人工开挖与机械开挖相结合的方式,并且要严格按照边坡参数以及相应的施工方案,开展相应的挖方作用,严禁出现超挖后进行回填的现象[1]。
二、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填筑施工技术的分析
在开展道路路基填筑施工工作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对填筑料本身的性能进行科学检验,同时还要选择样本路段开展相应的预填筑试验,从而对松铺系数、碾压次数以及设备应用方案等多个方面予以明确。在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若是土方回填厚度达到了80厘米,相关施工人员就需要对填筑区域进行有效的清理,并做好路基基底的清平与压实工作,接着再进行填筑施工。对于路基填筑区域而言,其自身包括平整、填作、检查以及震压这四个区域,而施工单位若想开展有效的路基填筑施工,就需要对不同区域的施工进行有效协调,促使填筑施工能够顺利进行。施工人员在使用平地机对填筑料进行摊铺时,需要结合预先测量确定好的松铺系数,明确每一层的摊铺厚度,一般情况下,每一层的摊铺厚度最好不要高于30厘米,当摊铺到最顶层时,施工人员则要保障其碾压厚度不低于8厘米,还要确保各摊铺层的路拱相一致,进一步提高道路路基本身的排水性能。
另外,在开展填筑施工时,施工单位还要高度关注填筑料的选择。在选料之前,相关技术人员需要先对材料进行取样分析,如果材料本身的性能达到了路基施工的实际要求,就能够对其进行大量使用。而且要保证选择的材料,具备运输及挖取方便、容易压实等优势,材料的强度以及渗水性能等多个方面也应该达到相应的施工标准要求。在具体的路基填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通常使用CBR对填筑料的具体参数予以计算及确认,比如,强度限值、颗粒直径范围等。现阶段,最为常用的填筑料为砾石混合料、石质土等,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水稳性。此外,一些经过处理的工业废弃物,比如煤渣、钢渣等,也可以被当作填筑料进行使用,与此同时,施工单位还要需要严禁使用淤泥、沼泽土等该类型的材料,进行道路路基的填筑施工[2]。
三、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压实施工技术的分析
在对市政工程道路路基进行碾压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先将路基铺平,并且要沿着道路中轴线,对两侧路堤予以科学整理,而且要使其坡度处于2%到4%的范围之内。在具体的压实施工中,施工人员要从路基两边开始进行碾压工作,在对其予以压实之后,道路路基的切面才会形成弧形。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按照从慢到快的速度激进行碾压作用,以免松散出来的土被压路机推走。在对弯道进行施工时,相关技术操作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由内到外这一顺序,进行弯道碾压施工作业,并且在施工中之前,还要按照从内向外这一顺序,将路基处理平整,确保其能够达到压实施工的要求。另外,在施工之中,施工人员还需要确保车轮两侧的交叠位置能够处在合理的数据范围之中,使得碾压的均匀程度得到有效的保障,这样则能够从根源处降低路基沉降问题的发生几率。此外,相关施工人员还需要将单层压实的厚度维持在0.2米以内,且要禁止单层施工中出现施工材料混合应用的现象。若是发现弹簧土,施工人员则要在第一时间将该区域的填筑土取出来,同时还要对其进行二次处理,并对其进行晾晒,在将其晾晒通透之后,才能够再次将其应用到路基施工之中。
四、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防护施工技术的分析
在完成路基施工作业之后,相关施工人员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设置合适的防护措施,以此对路基予以有效加固,避免周围环境出现变动情况,对路基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路基受到破坏。通常情况下,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设,经常与绿化施工相结合,在路基边坡上种植大面积的植被,能够产生出固土的效果,而对边坡进行加固,则能够避免自然降水对路基的冲击,进而造成内部土壤的松散。另外,施工单位还可以设置专门的防护系统,以此对路基予以有效保护。比如,施工人员可以使用聚氨酯类土工织物混凝土材料,进行防护面板的建造,防止雨水冲刷力度过大而出现边坡沉降问题[3]。
五、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排水施工技术的分析
对于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而言,其自身的路基排水施工作业会受到自然降水、地下水位的双重影响,因此,相关施工单位要针对路基的实际情况,设置科学合理的排水系统,以免因长时间受到雨水以及地下水的浸泡,降低道路路基的强度及其使用寿命。而且施工单位要保障排水系统不会对路基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并能够将路面积水全部排除。常规的路基排水系统的设计通常是地下与地下相结合的方式。地上系统负责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将路面积水全部排除出来,避免大量的积水渗入到路面下方的路基结构中,降低路基强度。施工人员在设计地下系统时,需要对地面两侧的横坡边沟及流槽的特点予以充分考虑,同时还要采用预制混凝土或者现场浇筑混凝土隔离带这一施工方式,实现对雨水的有效阻隔。另外,施工人员可以借助地下排水系统在硬路肩路面构成三角集水槽,借此对路面排水予以辅助。在设置排水口时,必须要每隔一定的距离,沿路基进行设置,还要保障各个排水口与排水沟能够连通,这样也便于将相应的积水汇集到一起,进而输送到排水沟之中。此外,施工人员要保障地下排水设施的严密无缝,以防路基受到地下水渗透的影响。
总结
路基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中的有效应用,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少路基施工中的隐患问题,提高路基的强度及承载力,保障市政道路的施工质量,提高道路运营的安全性。因此,相关施工单位要提高对路基施工技术的重视,并且要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合理调整路基施工技术工序,使其能够满足路基施工要求,进一步提高路基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唐龙华.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 中国房地产业,2019,000(020):249.
[2]吾利珍.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 中国房地产业,2019,000(002):261.
[3]余军.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分析[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000(02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