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创新模式研究 ——以安吉县为例

发表时间:2021/6/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5期   作者:罗淋 陈乐乐 王维明
[导读] 摘要: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安吉县一直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前列,是浙江建设生态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一面旗帜。
        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4
        摘要: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安吉县一直走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前列,是浙江建设生态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也是一面旗帜。经过多年探索,安吉县已形成县城区“两点三站-直运-县处理”、农村“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以安吉县为例,对县域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创新模式进行总结和探讨,为我国县域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提供重要思路。
        关键词:县域 垃圾分类 模式 安吉
        1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保质量的不断提高,对于生活垃圾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1]要求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因地制宜制定分类办法。《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2]于2019年11月1日正式施行,规范了生活垃圾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和大件垃圾、园林垃圾及建筑装修垃圾“4+3”分类体系,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操作规范。然而,在生活垃圾分类从省域、市域向县域下沉的实践过程中,县域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如何有效开展成为一个影响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重要命题[3]。安吉县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早在2013年便开始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经过8年的实践和总结,安吉县走出了一条县域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创新之路。
        2 县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创新模式
        2.1“两点三站”模式
        2018年以来,安吉县县城区根据生活垃圾分类的特点,提出居民粗分、企业细分的“二级四分”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并因地制宜地推行“两点三站”建设。所谓“两点”是指分类投放点、四分类集置点,“三站”是指环卫服务站、可回收利用服务站、建筑装修和大件垃圾服务站。安吉县在县城区共设置“两点”1500处,建成“三站”设施157座,将垃圾分类工作化繁为简,提高群众参与地积极性和垃圾减量的效果。
        2.2虎哥模式
        2018年以来,县城区积极推广“虎哥模式”,即由第三方环卫企业上门收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园林垃圾,实现前端“居民简单分,企业精细分”的垃圾分类模式,并对可回收物按照重量给予“生态金”,用于线上“虎哥商城”和线下“虎哥便利店”兑换生活必需品,提高居民分类积极性。据统计,2020年安吉“虎哥模式”全年回收总量达12963.82t(其中可回收物7622.31t,有害垃圾10.69t,其他垃圾185.7t,大件垃圾4725.30t,园林垃圾1419.82t),实现县城区城镇生活垃圾减量35.52t/d,收集可回收物、大件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以上,有害垃圾的无害化率达到100%。
        2.3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清运模式
        2020年以来,安吉县进一步优化分类模式,在城镇住宅小区推广“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清运模式。居民投放垃圾时间为每天6:30~9:30和17:30~20:30两个时段,小区结合实际设置1~4个投放点。2020年安吉县“定时定点”投放清运实施范围为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小区和市级标杆小区,已建成44座定时定点投放驿站。


        3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创新模式
        3.1农村生活垃圾分类
        从2013年开始,安吉县选取7个积极性最高的自然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组织师资力量,重点开展垃圾分类专项暨农民培训计划,规范农村生活垃圾分为四类进行投放,厨余垃圾进绿桶、可回收垃圾进蓝桶、有害垃圾进红桶、其他垃圾进灰桶,形成了厨余垃圾生物菌高效处理、沼气利用等五大处理模式。在农村分类试点基础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在县域层面推广。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别新增农村生活拉圾分类实施村39个、44个、50个、55个,垃圾分类全覆盖的乡镇(街道)在2015年达到7个,2016年达到11个,2017年达到15个,实现安吉县农村区域全覆盖。
        3.2“垃圾不落地”模式
        2016年,天荒坪镇余村村和上墅乡率先试点“垃圾不落地”,实行“定点投放、定时收集”,初步实现了“垃圾不暴露、转运不落地、沿途不渗漏、村容更整洁”的要求。截至2020年,安吉县“垃圾不落地”模式已覆盖全县94%的行政村。
        3.3农村生活垃圾“物业管理”模式
        近年来,安吉县农村区域陆续引入物业管理,通过村(社区)、物业公司、乡镇(街道)三方签约,明确三方的主要任务和职责,改变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由村(社区)一方管理走向三方管理。2017年3月,安吉县成立农村物业管理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和垃圾分类业务培训。截至2019年3月,安吉县98%的建制村引入兼顾生活垃圾分类服务的专业物业公司,完善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长效管理机制,极大提高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质量。
        3.4垃圾分类智慧化收集模式
        2020年,安吉县农村区域在垃圾不落地的基础上,在各乡镇(街道)逐步开展垃圾分类智慧化收集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模式,提升农户源头精准分类质量。其中,报福镇和鄣吴镇在全乡镇推广垃圾分类智慧化收集工作。
        3.5“无废村庄”与“无废乡镇”建设模式
        安吉县报福镇横溪坞村自提出“零垃圾”村庄建设,并打造“蛹工坊”垃圾分类培训教育基地,组建垃圾分类宣讲志愿者队伍,为村民讲垃圾分类,资源再利用的方法和理念,教村民开展变废为宝的创意制作。2019年8月份开始,报福镇农家乐、民宿以取消提供“六小件”为抓手,横溪坞村向“无废村庄”建设迈出实质性一步。2020年横溪坞村所属乡镇报福镇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无废乡镇”建设。
        4结论与建议
        安吉县基于生活垃圾分类实践的基础,结合生活垃圾分类的可操作性,县城区引入专业的环卫企业负责县城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大件垃圾和园林的收集清运等工作,并由环卫所负责县城区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收集清运,形成了“两点三站-直运-县处理”体系,其他街道及乡镇等农村区域引入专业的物业公司负责辖区内垃圾收集清运等工作,并依托现状生活垃圾中转站,并形成了“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处理”体系。安吉县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县域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样本,各地可以基于“安吉模式”和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创新,积极推动生活垃圾分类。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EB/OL].[2016-12-31].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ghwb/201701/t20170122_962225.html.
        [2]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DB33/T1166-2019,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S].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9.
        [3]孙雪婷,凌水仙,李李.嘉善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分析与对策建议[J].浙江农业科学,2020,61(09):1939-1941.
        作者简介:罗淋(1994-),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市政第一设计院、环境工程设计院,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固废工程/环境卫生工程咨询、设计等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