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分析 罗伟1,

发表时间:2021/6/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罗伟1,2,3, 赵虹瑞4
[导读] 摘要:近年来,水环境资源对于地球来说至关重要,可以维持生态的平衡。
        1、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湖北武汉  430040 2、长大桥梁建设施工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430040 3、交通运输行业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制造技术研发中心  湖北武汉  430040 4、北京北华中清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76
        摘要:近年来,水环境资源对于地球来说至关重要,可以维持生态的平衡。其中,水生态环境是评判水环境好坏的重要依据,其中“生态”包括微生物、植物、水生动物等等,它们的存在具有净化功能,同时也是影响净化功能的主要因素。为了保证水环境的健康,做好实践机制的探索和落实尤为重要,但是现阶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尽快优化。
        关键词: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分析
        引言
        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与人类的生活具有密切联系,人类农业、工业生产也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水资源受到破坏和污染,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还会导致人类正常生活陷于困境,积极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水环境保护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水生态环境整体质量,明确水资源污染的主要问题。在水生态环境保护时,还存在许多方面的问题与不足,导致保护工作无法有效落实,需要积极探究水环境保护措施技术现状,加强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究,明确具体解决策略,采取正确方式方法,保证水生态环境治理得到全面提升。
        1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状况的不断发展,部分工业生产部门存在的大量污染物排放以及生活污染用水的排放等问题,给基本的水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导致基本的水生态环境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由于破坏深入度不断增加,各种污染水体的治理成本投入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因为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隐患,水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同步的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污染。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了基本生态问题的不良存在,微生物、致病细菌滋生,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水生态环境污染使得部分河流的不良气味蔓延,造成附近居民生活质量下降。因此,进行水生态环境及时有效的治理,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大事,也是实现基本生态问题有效应对的必由之路。
        2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分析
        2.1因地制宜地规划水利工程建设
        为了有效地保护水生态环境,水利部门需要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原则,针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进行合理规划,深入分析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如河流所在区域的美学价值、自然属性,以此为基础合理地制订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方案,确保水利工程项目生态化建设。同时,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建设人员必须树立生态化理念,改善传统的控制自然界理念,促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另外,水利部门需要树立生态化建设理念,在保证不破坏水环境的基础上,确保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建设生态性、环保性的水利工程项目,满足大家对水环境生态建设的需求,提高水资源的整体质量,为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2.2建立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专项计划
        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开展不能脱离科学的计划方案指引。要使得科学的计划方案能成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开展的基本指导依据,实现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断发挥出其科学指导和定位效果。专项计划的科学指导优化,不能脱离具体的问题实践,要能在具备良好工作开展前提基础的情况下,实现对于基本专项计划内容的科学制定。

乌梁素海的基本水生态环境情况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其一,要能在持续进行生态环境监控的基础上完成,实现对于基本水生态环境各项参数指标的长期研究调研,分析其变化趋势,找准有关专项计划执行过程中的不足,把握重点具体对象;其二,根据长效检测机制,搞清楚造成水生态环境出现问题的基本原因,在水生态环境专项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能找到问题的源头,对于基本问题开展研究的有效的机制保障,基本的存在问题对象被有效地识别;其三,专项计划的执行要能充分体现其工作开展指导内容的科学性和全面性,也就是能反映专项计划工作开展的实际,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能具备良好的工作开展优势效果发挥,将基本内容及工作执行进行细化层面的科学指导;其四,要能发挥好工作开展执行过程中,专项计划的调整优化反馈机制落实,也就是要能根据具体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效果,实现对于基本工作开展指导计划内容的调整,一般在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过程中,要能做好充分的治理方法、投入材料、人力、设备等方面的资料记录,对于产生的阶段性效果要能进行科学统计分析,根据投入和效果比对,实现对于基本工作开展的有关执行依据的调节优化,不断在调整中实现具体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开展的科学保障。
        2.3积极采取生物净化修复方法
        在进行水生态环境修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采取科学有效的生物净化修复技术,与化学修复技术相比,生物净化修复技术的治理效果更加明显,并且成本也比较低,在面对大面积污染的河流治理领域,生物净化修复技术更加具备有效性和经济性。科学合理地运用生物净化修复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各种各样的污染物,或者是代谢掉一些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然后利用相关技术及时排出无害化的物质,进而使水体得到有效的净化和修复。除此之外,生物降解还可以利用破坏水体中的微生物和矿化难以溶解的有机物,进而使其容易被水体中的动植物全部吸收,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改善水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进一步保护了水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4完善政策
        在水环境生态建设中,需要高度关注水环境污染问题,提高治理能力,在水环境监测管理中,要高度关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整体效果提高资金投入力度,确保水环境质量监测的水平,效率全面增强。有关部门必须要转变被动监测的思想,从宏观上和主观上对水环境质量进行及时有效监督,当前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必须对整个水环境质量问题及时监督提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问题的治理效果,要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效果,确保水环境得到有效恢复,在水资源生态管理中,如果发生水污染事件,必然会对人体健康以及社会公共卫生造成巨大影响,所以有关部门要高度履行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加强水环境质量的监测,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需要严格按照监督管理要求扩大宣传力度,通过微博,微信等互联网社交软件,加强宣传的效果。
        2.5加强工业污染源控制
        “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对水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加强排污总量控制的具体措施有:①合理规划水环境功能分区,并计算纳污能力,实行限制排污总量制度,加强水污染防控和工业污染源控制,加大重点污染物减排力度,提高城乡污水处理率。②环保部门应按照核定的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意见和水功能区达标情况,制订排污单位各类污染物减排计划,确保排入水功能区的污染物总量小于限制排污总量。③排污企业要更新企业生产设备,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老旧生产设备,应安装污水处理系统,严格处理废污水,控制排污总量。④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政府环保监督,积极贯彻“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的原则,把生产建设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保证生态城水环境安全。
        结语
        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问题的开展,要能做好实践机制的探索和落实。建立水生态提升目标,打造水环境问题应对科学机制,落实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发挥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治理优势。在水生态环境控制的过程中,发挥经济效益,将人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优势不断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陈卫连,苏青峰,刘晓娜.水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技术探析[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8.
        [2]付意成.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D].北京: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19.
        [3]魏开湄,侯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J].中国水利,2020,1(23):79-86.
        [4]熊春茂,陈敏.湖北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实践与思考[C]//河湖水生态水环境专题论坛论文集,武汉:水利学会,2018.
        [5]徐建平.关于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的思考[J].水利技术监督,2019(05):34-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