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探微 刘其勇

发表时间:2021/5/31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3期   作者:刘其勇
[导读]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建筑工程中,虽然深基坑支护具有临时使用的特性,但是其在实际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与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其技术性有较高要求。
        淄博轩宇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有了很大进展,在建筑工程中,虽然深基坑支护具有临时使用的特性,但是其在实际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与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其技术性有较高要求。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所影响的不仅是基坑范围,临近的桥梁、建筑物甚至是道路都会受到危害。主文重点对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要点,以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引言
        新时期建筑业发展下,建筑项目高度与复杂程度逐渐提升,为保证工程项目建设安全,人们对地基基础施工提出较高的要求。深基坑支护技术是项目建设下保护基础作业施工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其主要目的是提高深基坑边坡稳定性,实现地基基础加固效果。由于工程项目建设特点与工程地质条件约束,不同项目建设对深基坑支护技术要求也有所不同,虽然已经创新出许多样式的深基坑支护技术,为保证合理性还需要结合诸多因素进行分析,以保证深基坑支护技术的最优化。
        1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概述
        深基坑支护主要指地下建筑工程施工中,为切实保障周边环境和地基安全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在深基坑工程建设和施工中,应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作为重点管理内容,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地下防护措施,预防严重的坍塌事故。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能有效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该技术也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施工团队务必高度重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2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1)环境。①深基坑积水问题。深基坑工程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每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不同,如南方降水较多,在暴雨或连续阴雨天气,深基坑积水严重,容易造成深基坑坍塌,危害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②材料质量问题。材料质量是影响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环境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施工材料易损坏和锈蚀,严重影响深基坑支护施工质量,使工程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2)施工。施工影响因素涉及面较为广泛,包括安全保护措施是否落实、安全监督作用是否发挥、施工质量管理是否到位、施工技术应用及选择是否合适等,如不同的支护施工方式会引发不同的安全问题。(3)监测水平。深基坑支护施工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对工程进行监测。深基坑支护施工监测的重点在于地下水位监测与深基坑结构监测,能够有效发现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并及时调整、优化施工方案,指导施工人员更换施工技术,避免危险的扩大。地下水位监测是防止深基坑出现管涌、涌砂现象的重要手段,施工人员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降水,可保障深基坑支护施工的安全性。在建筑施工中科学合理地选择施工技术,并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作业,不仅能够保障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还能够提高基坑结构强度。
        3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要点
        3.1土钉墙支护
        土钉墙支护属于经济性较强的支护方式,利用细长杆,密集插入至深基坑内,将钢筋网铺设在细长杆上,采用喷锚方式产生保护层,对土体起到保护作用。土钉墙技术可以应用到5m、10m、15m范围的深基坑内,可以联合其他支护方式,应用成本低廉。然而土钉墙支护技术无法应用到高水位地区,建筑物沉降、移动,对技术应用的影响较大。
        3.2锚杆支护施工技术要点
        锚杆支护施工技术首先应确定好锚杆的位置,随后勘测深基坑情况、准备好锚杆支护需要用到的工具,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之后再依据设计方案开展实地施工。在施工中需要时刻注意钻孔的质量,并选择合理的钻孔深度。

对于水平方向孔距误差应保证在50mm内,垂直方向的孔距误差则控制在100mm范围内即可。锚杆支护在施工过程中同样要注意水灰比例的把控,保证注浆材料的质量,达到质量检测的标准与要求。在工程中正式运用锚杆的时候,应在提前确定好浆液中没有杂质的情况下,把浆液始终按照自上而下、匀速不断搅拌的方式注浆,直到浆液注满方能停止施工。
        3.3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具有形式多样、灵活性特征,连续排桩的设定还有助于优化基坑防水性能,改进支护效果。目前常见的排桩支护形式以柱列式排桩、水泥搅拌桩、密排钻孔桩三种为主。柱列式排桩一般用在土质结构良好、地下水位较低的基坑施工环境中,通过设置一定数量挖孔桩形成柱列式排桩结构;水泥搅拌桩则被应用在软土基坑施工及地下水水位较高的深基坑施工中,目的不仅是加强基坑支护效果,也是为了优化防水性能,避免地下水倒灌对基础结构造成的影响;密排钻孔桩技术的应用取决于基坑的实际深度,且要求工作人员做好前期勘察,注重施工方案的合理性,通常情况下,基坑深度越大时,密排钻孔桩的排列密度也就越大,需要越多的设备支撑。
        3.4钻孔灌注桩
        施工人员操纵钻机等设备,或是选择采取人力挖掘等方式,在深基坑施工现场中开挖适当数量与宽深度的桩孔。随后,在桩孔内放入钢筋笼,再向孔内浇筑适量的混凝土浆体。待混凝土浆体硬化凝结后,即可形成具有较大强度、刚度、良好稳固性能的桩体结构,起到深基坑支护作用。与其他支护技术相比,钻孔灌注桩技术具有施工噪音小、施工效率快、适用范围广等优势。但是,这项技术的施工难度较大,时常出现塌孔、桩孔偏斜、桩体断裂等施工质量问题,且混凝土质量控制难度大。因此,在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时,技术人员应结合深基坑施工现场情况,合理设置灌注桩布置位置、控制相邻桩体间隔距离;在钻孔过程中,定期对桩孔垂直度进行测量校正;为避免基坑土壁受到钻孔干扰而出现坍塌等安全事故,施工人员应提前在基坑土壁表面涂抹适量的水泥浆。待水泥浆硬化凝结后,方可开展钻孔作业;严格控制泥浆指标。
        3.5深基坑监测
        基坑监测是深基坑支护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设定监测预警值,能够有效识别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当监测预警值发生连续跳动时,表示基坑沉降、变形等加剧,此时需要施工人员停止施工,监测人员反复核测后发现施工问题,继而优化施工方案。由此可见,基坑监测能够识别环境、施工等对基坑支护稳定性的影响,实现保障施工人员安全、保证施工进度的作用。各工程基坑监测的内容有所差别,监测方式即监测相关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结合工程施工实际选择监测指标。在基坑监测过程中,监测人员需要分阶段收集监测数据,并准确记录,还需要根据数据的变化情况识别安全风险。同时,适当调整监测频率,当基坑开挖超过2m后,需要增加监测次数,必要时进行连续监测,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此外,根据工程周边环境及施工技术难度设置监测基准点,增加初始值的监测次数,保证监测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高大建筑数量的增多,地下施工工程规模也会持续扩大。为了维护地下工程建设质量,必须合理应用深基坑支护技术。为了使深基坑支护技术发挥出作用,施工技术人员必须做好技术研究。按照工程实际情况,对深基坑支护理论进行优化整合,提升深基坑施工技术水平,以此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艳清.建筑工程项目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18,44(12):104-105.
        [2]方圆.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15(36):21-22.
        [3]王卫勇.建筑工程中深基坑中支护施工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9,41(1):297.
        [4]李波.对建筑工程中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思考[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67(1):229-230,2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