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施工架空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21/5/27   来源:《当代电力文化》2021年5期   作者:孙强
[导读] 针对传统的输电线路故障检测结果误差较大、检测过程受外界影响较大的问题
        孙强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敖汉旗供电分公司   内蒙古 024300
        摘要:针对传统的输电线路故障检测结果误差较大、检测过程受外界影响较大的问题,设计了架空输电线路暂态电流行波故障检测方法。采集架空输电线路故障区域暂态行波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征,结合小波分析法分析暂态电流行波特征的多分辨率;根据特征分析结果有效分解并重构暂态电流行波的小同频段数值,并完成对架空输电线路三相暂态电流行波故障类别的判断。
        关键词:电力施工 架空输电线路
        中图分类号:TM75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架空线路作为输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稳定运行对电网及用户至关重要。架空线路与室内电力设备不同,其暴露在旷野中,分布广,线路易受损,断线情况经常发生,从而引起供电故障甚至跳闸断电故障,导致供电可靠性差。架空输电线路断线处置措施可为线路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1 架空输电线路暂态电流行波故障检测
        1.1暂态电流行波特征采集
        在实现故障检测时,需对架空输电线路暂态电流行波故障时域和频域特征进行采集,结合小波分析法对高压架空输电线单端和双端电流数值进行检测,获取高压架空输电线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标准波频,以及相应的附加脉冲信号。
        1.2暂态电流行波故障分类
        针对不同故障区域导致的脉冲信号和波频传播速度进行判断,针对架空输电线路的不同材料判断其传播速度,以便根据不同材料的电流域波传播速度进行故障特征类别的判断和分析,并记录成表。
2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施工的关键技术要点
        2.1 基础施工内容
        全面的现场勘察是大面积施工前的必要工作,以施工现场的地形、地势以及区域价值属性(农田、林地等)为主要考虑对象,合理规划路径。塔杆下设坑道,施工期间应合理应用掏挖技术、联合基础技术等,以维持安全性和稳定性。掏挖技术常被应用于土质偏软的区域,首先需确定掏挖的具体位置,经过开挖作业后组织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固结后达到加固的效果,再设置塔杆。浇灌基础应始终维持稳定的状态,为满足此方面的要求,施工期间需利用振捣器加强振捣,以减小混凝土中的空隙,提高密实度。塔杆所处位置以土质岩石为主时,宜在岩石上打孔并浇筑混凝土,但需要控制作业强度,以免在打孔的扰动性影响下导致岩石结构受损。部分施工区域的挖掘难度较大,施工时宜在该处设置基础底板,经过浇筑后使其与塔基共同组成完整的结构体系,以免因受力不均而引发弯曲现象。
        2.2线路铺设的施工内容
         以线路下方的区域特征为准,合理匹配相适应的布线方法。若跨越电压达到3.5kV以上,较合适的是高空度线法,具体可采取张拉展放和拖地展放两种细分方式,但后者的局限性较强,即线路磨损程度较深且对施工人员的需求量较大,存在施工质量欠佳、经济效益偏低等问题,因此更为适宜的是张拉展放的方式。施工中线路不可接地,应加强防护,尽可能避免线路受损的情况。施工期间需做全面的检查,若局部线路破损需采取处理措施。随时间的延长线路将逐步老化,严重时将断裂。为避免此问题,在前期铺设线路时需严格控制水平张力,该值应略小于导线可承受最大拉力的20%。紧线。紧线施工前需检查子导线,明确其在滑车中的具体位置,以免发生导线出槽的情况。整理导线使其维持顺直的状态;检查压接管的位置,与设计要求对比后根据偏差情况合理调整;提前准备临时接地线设备,若各项工作均无误则正式进入紧线环节[1]。


3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施工的主要问题及技术优化措施
        3.1配网架空线路的运营环境较为苛刻
        因所处自然环境中且架设高度较大,其在日常运行中易受到强风的影响,需按照承受 10 级以上的强风标准组织架设作业。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电力配网架空线路各区段的自然环境各异,局部地区的风力未达到 10 级,施工单位为缩短工期并降低成本,常出现偷工减料、随意变更施工工艺的情况,这种侥幸心理将导致电力配网架空线路的施工质量偏低,实际运营期间线路较为脆弱,在遇突如其来的大风时易失稳甚至坍塌,导致全线处于异常运行状态,并将明显增加修复工作所投入的资源和成本,出现适得其反的局面[2]。
        3.2自然环境干扰因素
        自然环境是施工中的主要干扰因素,其具有复杂性与变动性,在不同时段的表现存在差异,给施工作业带来较明显的干扰。夏季高温天气施工易发生施工人员中暑的情况,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施工效率普遍偏低;冬季严寒天气,地面易结冰或打霜,也不利于正常施工,安全隐患增多。此外,施工期间产生的废弃料在未得到有效的清理后将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难以契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3塔杆施工的技术优化
        塔杆架设主要考虑如下几点:材料转运和安装期间应避免彼此间磕碰的情况,需对杆顶采取封堵措施;塔杆安装时应维持垂直的状态,要求杆体横向偏差< 5cm;在设置转角塔杆时,需向外偏转再进一步完成紧线作业,最后将其拉垂直;二型杆应满足垂直的要求,偏差不可超出许可范围。塔杆塔基施工期间,首先需对塔基基坑采取定位措施,应保证直线杆的横向偏差在 5cm 以内。转角杆、分支杆施工时,各自所产生的横向、顺向偏差均要在 5cm 以内。若现场存在障碍物易出现杆位偏差过大的情况,若实际偏差超出许可范围需重新定位。若施工现场以黏土等稳定性不足的土质居多,需辅以加固措施[3]。
        3.4避雷设备技术
        在户外电缆头处增设避雷装置,具体安装位置以刀闸、开关以及跌落式熔断器处较为合适。在设置避雷设备时,应保证其紧靠被保护设备,以便有效发挥出防雷的作用。配网架空线路的电压达到 10kV 以上时,主要采取如下两种避雷方法:一是双向穿刺型放电线夹,各类零部件应根据现场气温情况合理选择;二是外间隙氧化锌壁垒的方式,常被应用于继电器保护范围的线路末端。塔杆的接地电阻应在 10Ω以内,目的在于使绝缘子所承受的电压降低至较低的水平,以免出现跳闸或闪络等突发状况。
        3.5施工环境的管控
        电力配网架空线路正式施工前需全面检查和明确现场情况,例如车辆行驶状况、既有建筑物的分布等,从中推测可能会对施工带来影响的因素,并采取控制措施,从源头上规避质量问题。架空线路包含大量的高空作业内容,同时电力设备自带危险性,因此在施工前需做好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以规范化的方式完成建设工作;施工期间将该监督工作落实到位,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4]。
结束语
        电力施工中架空线路缆化施工经常会面临巨大挑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因此,作为设计人员应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加强勘察以及调查,并将收集到资料融入架空线路缆化工程中来,提升架空线路揽化设计方案科学以及合理性,减少由于设计原因造成的施工质量问题,另外,施工质量提升还离不开管理人员对施工准备、以及施工过程中电缆敷设、材料质量检验等的重视,了解施工细节,若是发现施工质量问题,应依据规范以及标准及时纠正,降低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概率,保障施工后的架空线路可以顺利运作[5]。
参考文献:
[1]赵蓂冠,王辉,董新胜,张小军,岳云凯,张振浩,欧洋.某220kV架空线路地线断股故障分析[J].电工电气,2021(03):41-44.
[2]霍晓波,任民,郭跃平.采空区架空输电线路防护大板基础造价研究[J].山西建筑,2021,47(06):174-176+181.
[3]郑琰,张延辉,朱莉.架空输电线路绝缘修护管封合装置[J].中国设备工程,2021(04):48-49.
[4]马永亮.架空输电线路大跨越段断线处置措施探讨[J].黑龙江科学,2021,12(04):100-101.
[5]丁萍刚,杨洲,王祎.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研究[J].电气自动化,2021,43(01):59-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