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在房屋建筑过程的发展中,旋挖灌注桩施工工艺也愈发成熟。但是,在旋挖灌注桩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易控制的因素,而这一施工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对于旋挖灌注桩基础施工质量与技术控制关键点的讨论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对房建施工中旋挖灌注桩施工工艺质量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房建施工;旋挖灌注桩;施工质量
引言
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特点众多,例如:测量定位、水下浇筑砼、桩身后期检测等,本文只对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成孔方法及质量控制做了浅显的分析和阐述,因地域不同,地质情况千差万别,旋挖钻孔灌注桩最核心的技术就是成孔技术,这也是机械旋挖灌注桩在普遍具有喀斯特地貌的云贵地区被广泛运用的原因所在。
1房建工程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的特点
1.1适用范围较广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具有较高的成孔率、孔桩施工安全风险低、成孔速度快、适用范围较广等优势。旋挖钻机的操作会用到符合传感和液压先导进行控制,为此有着操作轻便的优势,还能实现垂直度的自动检测并进行自动调节,能够显示出孔深等相关数据,大幅提升施工自动化水平。
1.2具有较强的地层适应能力
旋挖钻机成孔是通过底部带有活门的桶式钻头的回转,直接将土旋入钻头内,然后再由钻机提升装置和伸缩式钻杆将钻头提出孔外卸土,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成孔的过程。这种施工方式可以在多种土层中使用,例如黏土层、砂性土层、淤泥质黏土层、强风化岩层,为此有广泛的适用范围,并且在强度不同的胶结砂岩层同样适用。
2旋挖成孔灌注桩后注浆工艺施工技术要点
2.1钢筋笼及注浆管的制作和下放
钢筋笼长度根据桩身实际长度进行调整,钢筋笼保护层采用直径160mm的素砼垫块,绑扎固定在钢筋笼螺旋筋上。为防止钢筋笼上浮或脱落,吊筋为两根主筋,主筋应在护筒上可靠固定。起吊时,钢筋笼挂钩应焊接牢固,防止钢筋笼在起吊过程中脱落。钢筋笼存放时,应放置在平坦地面上,防止钢筋笼受力形变。注浆管直径为30mm(当注浆管兼作超声波检测管时,其直径均不应小于50mm),采用丝口连接;连接时应安装密封胶垫和密封圈。为防止注浆管下放时法盘与钢筋笼碰撞刮蹭,法盘与导管连接处应焊接加劲板。导管利用吊车的卷扬机进行吊装。
2.2后注浆
旋挖成孔灌注桩桩后注浆工艺在提高桩基础承载力的同时对桩基础周围土体加固,分为桩端后注浆、桩侧后注浆及桩端桩侧复式注浆三种。后注浆工艺对桩基承载力的增强主要由四个方面提供:1)水泥浆对桩端沉渣及桩侧泥皮的固化效应;2)水泥浆液渗入粗粒土的充填胶结效应;3)桩端及桩侧细粒土通过劈裂注浆形成加筋效应;4)单桩的扩底扩径效应,即桩端形成扩大头,桩表面形成紧固于桩体的水泥结石层。
2.3注浆过程中应对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
对注浆速度、浆液浓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严格控制。注浆应于成桩7d后进行,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确定具体时间,但一般不宜迟于30d。桩端开始注浆时,水泥浆水灰比为0.5,水泥选用P.O42.5低碱水泥。注浆过程中对注浆压力实时监控,注浆压力由小到大,在增大注浆压力的同时,逐渐提高水泥浆液浓度。当压力接近注浆终压时,应停止注浆。注浆过程中还应实时记录水泥压入量,当水泥压入量达到设计值的70%,而注浆压力不足70%时,应提高浆液浓度。当桩侧注浆量不足时,以不足部分的1.2倍从桩端注入。
3旋挖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3.1塌孔问题质量控制要点
首先,对穿孔的发生情况进行简单的动态分析。
一般来说,施加在墙壁上的力、地面压力和水压,都是径向的,墙壁的材料具有抗径向压力的环,加上水文压力,通常保证墙壁材料不会被这些外力破坏,并能有效地保证基本的稳定性。但是,如果结构工程师手里没有水压,如果挡土墙的强度等因素过大,洞口墙附近的力太强,无法保持平衡,洞口墙周围的水与颗粒混合,那么这些精细的水流可能会导致原始墙损坏,而土则堆积在洞内,导致局部坍塌。局部坍塌的孔在建筑工程中无法及时检测,可能导致大面积倒塌。凸度问题有许多影响。一般来说,凹槽重量、水壶高度、筒体托架位置、环境振动影响等因素都会导致倒塌。为此,排水设施排水中的参与者必须将可能导致倒塌危险的因素综合起来,并在实际实施中加以考虑,以尽量减少倒塌危险,将安全风险推到萌芽状态。此外,应准备在局部倒塌发生后采取补救措施,防止意外倒塌危险发生后出现更严重的倒塌危险。
3.2桩问题的质量控制措施
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填充量太小,且不连续浇筑。如果注射过程过长,可能会导致初始混凝土和后向混凝土的混合,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导致混凝土两层泥的一小部分。在此问题上,有关各方应控制混凝土的比例和坡度,以确保良好、简便的操作,并确保铸件形状的连续性和速度。此外,还必须确保混凝土和材质指示器的测量值符合标准。为了避免这种一致性流动,需要保证套管的抗拉强度和内径,保持套管的光滑内壁,并及时测量混凝土浇筑深度,以保证施工质量。
4房建工程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4.1钻孔施工
钻机就位前,底架应垫平,保持稳定,不发生倾斜、位移和沉陷。用测量仪器将护桩点引到孔口的护筒壁外,形成十字交叉来进行钻机的定位,升降钻头时要平稳,不得碰撞护壁和孔壁,旋挖钻机底盘为伸缩式自动整平装置,在操作室内由仪表准确显示电子读数,当钻头对准桩位中心十字线时,各项数据即可锁定,无须再进行调整。钻机就位后钻头中心和桩中心应对准,误差控制在2cm内,并报请驻地办监理工程师对钻机的垂直、对中等情况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进行下一道工序。当钻机就位准确,即开始钻进,在钻进过程中,不应一次钻进过深,开始时以不超过0.4~0.8m为宜,确认地下是否属于有不利地层,进尺5m后如钻进正常,可适当加大尺寸,每次控制在0.7~0.9m,钻进速度和钻压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而定。钻具下钻时,应先将钻头垂吊稳定后,再缓慢下入钻孔。在下钻的同时护筒随钻进过程用钻机液压系统分节下放。进入钻孔后,不得全松刹车高速下放。提钻时,开始应缓慢,在提离孔底数米后,按正常速度提升,如发现阻力,应将钻具下放,使钻头转动方向后再提,不得强制提拉。满载悬空时,不得变换桅杆倾角。
4.2水下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是旋挖钻孔支护桩的的最后一道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支护桩的质量,应做好充分的施工技术准备后才能开始灌注。本工程桩基混凝土采用C30水下混凝土,坍落度为180~220mm,流动性和保水性良好,由地方搅拌站充分搅拌后运至施工现场。采用导管法进行灌注,初灌量≥0.5m3,先将第一车混凝土踩大油门卸料,增大混凝土下落的冲击能量,以使孔底少许沉渣被冲开,减少工后沉降,确保混凝土封底成功。后续紧凑连续灌注混凝土,严禁中途停工。全过程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视混凝土面高度上升情况控制吊车拔管速度,导管提升注意位置居中且轴线竖直。为保证桩顶混凝土质量,待灌注到桩顶设计标高后再加灌1m,此时才可停止混凝土灌注。
结束语
近年来,旋挖钻孔灌注桩及后注浆施工技术在不断的改进,该技术与现有的钻孔桩施工工艺的综合运用也逐渐成熟化和多样化。随着旋挖钻孔灌注桩及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发展,该技术与其他工艺的融合和技术创新将成为桩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
参考文献
[1]姚振华.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要点[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34):120-121.
[2]简靖坤.浅谈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特点及质量控制分析[J].江西建材,2019(11):138-139.
[3]吴怀宾.旋挖成孔灌注桩施工及其应用研究[J].门窗,2019(21):255-256.
[4]凌礼贤,王勇.影响旋挖成孔灌注桩成孔质量因素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7(31):9-10.
[5]陶晓军.大直径旋挖灌注桩施工技术分析与质量控制研究[J].工程质量,2017,37(10):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