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文 聪
浙江省慈溪市新世纪实验学校 邮编:315301
摘要:素质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教学主体,素质教育旨在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习近平习总书记在今年全国素质教育工作大会上首次明确提出了并提出把"劳"教育列入全面健康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理念,旨在明确要求弘扬劳动教育精神。劳动和劳动技术教育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总体素质的基本途径。学校要正确认识劳动技术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功能。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培养劳动技术技能、技术素养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和以劳创新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为了贯彻国家教育部、市区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加强劳动技术教育,开展课程建设的要求以及近年来我校开发劳动与技术校本课程的经验,制定《劳动技术教育实施方案》。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工作;劳动生活教育;实施策略
一、引言
在2015年8月3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硬性文件要求高度加强了对学生们的日常劳动生活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日常劳动生活素养,促进全体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日常劳动生活习惯,并且积极向上地面对劳动教育。班级是中学生活的基本单位,对人才的培养发挥着奠基性作用。因此,以班级为基础,加强初中生的劳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初中生在自我成长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学生劳动心理意识教育方面的突出问题,所以需要加强学生劳动意识教育十分紧迫。
二、初中生科学劳动意识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众多难点问题
(一)没有自觉树立正确的学生劳动教育意识
现在当今社会中,大多数学生家庭都是一个独生家庭,在家里都是娇生惯养,享受着外祖父母的关心疼爱,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惬意家庭生活。家长们不放心让孩子们去做家务,也更加不会在意对学生劳动意识的树立。有些学生家长为了不能让一个子女今后能够一心致力学习,几乎就是全手包办了一个学生各项生活事务,让自己的孩子逐渐开始失去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久而久之,初中生的劳动意识日益淡薄,劳动态度敷衍。学生轻视劳动,认为劳动不应该是他们的任务。[1]这种错误的意识会愈演愈烈,逐渐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
(二)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一种劳动生活习惯
中国有一句话这样说:如果你将一件好的事情能坚持连续做21天,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完全养成了一种劳动习惯。习惯本就是一个"经常性"动作,而劳动习惯也是如此。初中生从小在家,在学校就不用劳动,顶多做做班级打扫工作,从根本上就没有养成劳动的习惯。在互联网日益发达的社会,自动化,机械化也是一种趋势。许多以前仅仅需要帮助人们用它的双手进行劳动的日常行为都已经可以使用机器人来取代,只需一个手动按钮就已经能够轻松完成这些任务。比如:洗衣机、洗碗机、扫地以及机器人等各类智能工具的大量出现与不断普及,在很在极大程度上已经减少了许多初中生在一个家庭中参与进行各类劳动社会实践的业余机会,再反之加上其对父母的关心爱护,学校的不十分重视,使初中生从小就变成了一群"公子哥"和"小公主"。
(三)没有基本形成廉洁的义务劳动基本观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财产生活物质水平在不断逐步提高,对于廉洁劳动的基本观念也就是随之不断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初中生的这种劳动性和价值意识取向自然呈现出一种功利化的劳动倾向,许多初中家长在他们孩子小的那个时候就以进行金钱劳动为主要利诱性的引导而让孩子开始进行各种家务劳动,劳动活动都被明码标价。这种社会价值观的重要导向性和作用,在很多极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初中学生对现劳社会价值观的认识取向。让孩子们从小就觉只要劳动了就要有物质奖励。没有物质报酬,他们的劳动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会大打折扣。
三、实施目标
劳动技术是一门涉及面广,融知识性、技术性、实践性及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在培育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劳动技术教育中既要利用传统技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又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高新科技知识,具有科技意识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完成劳动技术教育的教学任务。
1.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
2.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劳动技术,具有自我认识能力,养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4.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的学习习惯和主动探究的态度,发展信息素养、探究能力和创造精神。
四、具体策略
学校积极进行劳动教育探索与尝试,通过综合健康课开展劳动知识教育,利用居家学习机会尝试家务劳动实践课,鼓励学生和家长合作学习,创造了家校合作共育的良好开端。
1.打造劳动教育工作团队
成立学校劳动教育工作组,由校长担任工作领导组组长,负责总体工作;政教处、教务处和综合学科备课组主导课程体系建设,其他相关科目备课组辅助完善课程;政教处、团委和学校年级组组织开展专题活动,提供展示平台;年级组和德育处负责劳动教育过程评价与记录,全校各相应科任教师负责具体工作实施。
2.打造劳动教育课程
学校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打造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日常教学以综合劳技课为课程主体,开展个人居家生活劳动,日常家务劳动,庭台农植生产劳动,居家手工创作劳动等知识教育。知识类、方法类和习惯培养类课程在日常综合健康课中开展教学,动手实践类、手工创造类等课程与美术、音乐等科目结合开展,日常家庭家务类课程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家庭实践课。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卫生清扫劳动机会,抓住打理植物、清扫落叶、扫雪等季节性特殊劳动机会,建立校园内劳动实践课堂,打造全面完善课程体系。
3.打造品牌创意活动
结合学校现有教学环节与活动,融入劳动教育要素,让劳动教育渗透至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专门开辟学农基地,让学生体验农业作物生产、田间管理等过程。学农基地除了完善的硬件设施,更是重视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实践中成长。
4.积极开发社会资源,加强家校合作
与相关社会机构加强联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开展多样职业体验活动,如博物馆讲解员,图书馆管理员,交通疏导员等。利用学雷锋志愿活动和寒暑假假期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性活动,让学生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养成良好社会公德。
具体开展劳动教育时,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主导,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作用。初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是非观念,会对各位班主任近期布置的各项任务分析进行思考。因此,班主任在初中生价值生成和观念养成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落实到日常的学生班级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老师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广大学生们举办班级黑板报,开展学生劳动管理教育实践主题活动班会,组织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体验活动等等来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自主劳动教育意识。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使用劳动力的实践进行过程中,班主任自己也应该参与到其中,通过示范,引导学生的劳动工作。这不仅仅更应该认为是一种经济政策舆论引导,同时也许更应该认为是一种市场社会舆论监督。在这个培训活动进行过程中,班主任不仅仅是希望老师可以向学校全体学生详细的的讲解学校体育各项劳动的操作方法以及操作要领,更多的希望学生能够以身作则,增强班级凝聚力。
加强班级保洁劳动管理落实到人,增加学生劳动教育实践机会。加强班级日常保洁劳动管理是学校劳动管理教育业务实践最主要的一部分,许多初中学校将室内与室外卫生都直接交给保洁工作人员负责进行日常打扫,这实际上无疑是大大减少了部分初中生参加劳动教育实践的业余机会。虽然这样看似大大减轻了部分学生学习负担,但我们实则上却是完全忽视了在学生的日常学习活动中自我教育的这个重要性。所以,应该给在校初中生适当给予增加从事劳动的业余机会,但是一定要班主任在旁陪同,因为初中生还是未成年人,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需要班主任在旁监护。在让学生劳动的同时也要做好防范措施,避免让学生在危险的地方打扫卫生。时刻将学生安全放在首位。日常班级劳动中,教室地板的打扫,黑板的清洁工作,倒垃圾等室内劳动分配给各组学生,落实到人。户外的环境卫生打扫也可以平均分配给每个班级,确保每个班级分工相当。
五、评价体系
以开展班级活动为激励载体切实加强了对初中生的思想劳动品质教育这就需要要建有健全的班级奖励表彰机制,让初中学生在班级激励的积极影响下更加具有了在班级中的凝聚力。同时,让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劳动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意识和劳动责任感。劳动教育评价要注重坚持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评价的作用,展示学生的劳动技术成果,促进学生创新品质形成和创新能力发展。劳动教育评价时既要注重过程记录,还要注重结果展示,还需要特殊注意情感和态度评估。评估时要关注个体内差异,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正向积极引导,提升学生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结论:让劳动意识植根于学生心灵的土壤,让他们树立"我爱劳动,劳动爱我"的积极向上的劳动意识。让"劳动最伟大"回到历史舞台,以班级为单位,在初中创设出班主任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全面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 陈蕾. 基于人性假设的初中班主任管理行为研究[D].延边大学,2014.
[2] 鄢建红.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创新【J】江西教育,2006年第9期.
[3] 王凤珍,任松山,李立忠.劳动技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6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