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苓
山东协和学院 济南 250109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教育部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应用文写作》是一门基础性、实用性的课程,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除了各种写作技巧的教学之外,更需要加强思政教学,通过思政教学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思政教学;教学改革
基金资助: 2020年度山东省人才服务行业协会课题“基于“跨界融合”的新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编号2020058
2019年4月,教育部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当前新文科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构建中国特色的文科话语体系和推进文科与新科技的融合。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就“财政学”课程而言,结合新文科建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扎根本土、扎根中国大地,考虑我国制度、历史和文化的变迁,挖掘“应用文写作”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培养人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培养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的内涵包括目标、元素和路径三个方面。课程思政本质上是一个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品格塑造和人生导向的价值教育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精心引导和栽培,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口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课程思政的元素博大精深,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覆盖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南。党领导人民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过程中,实践无止境,理论创新无止境。专业课研究方向不同,但具有很多共性的课程思政元素,具体包括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等。此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等各類课程,每一类课程都有各自的特色思政元素。其中,经管法课程的特色思政元素包括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和德法兼修。实现特色思政元素的方法路径包括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
二、《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做好《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十分重要,以下针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进行分析: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教学的基础和根本,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让教学更具目的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会更高。所以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当中,教师也需要先明确教学目标,也就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教学目标当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行培养,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二)明确教学内容。与其他课程不同,《应用文写作》是通识课的而一种,属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文体,所以想要做好《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还需要对《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的特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教育素材,将培养学生文化修养、职业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思想水平等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更好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例如,在“书信”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中华家书范文引入到课堂中,包括傅雷、鲁迅、曾国藩等,让学生在观看名人家书的同时,不但能够掌握书信的写作格式和技巧,还能接触名人的思想价值观念,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让学生掌握书信礼仪,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也能得到提升。再比如教师开展《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时候,还可以将当地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包括地方特产、名胜古迹、古典文献等,更好的提升课程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应用文写作》教学兴趣与积极性,同时还能增加民族自信,让学生充分了解和认识当地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以井冈山等地方的导游词写作为例,可以增加一些红色文化的教学,让学生感受红色文化精神,也能让导游词更具当地特色,更容易吸引人。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普遍不高,在这种情况教师想要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做好思政教育,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做好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尊重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主动性有效发挥出来。一般来说,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引入混合教学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中,从而更好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前学习任务,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预习,教师在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采取针对性教学,并且做好修改与点评,更好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最后,引入课后巩固提升,可以将一些网络学习平台充分运用起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性,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在开展课堂活动的时候,需要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其中,进一步锻炼和提升学生思政水平。此外,教师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案,将思政教育内容也纳入到考核当中,可以将考核分为平时考勤、课堂任务、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程思政以及期末考核等,从而更加全面和综合的评价学生。
综上所述,在《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引入思政教育更加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环境,因此教师还需要更加重视《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教育,做好教学改革,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等方式,更好的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
【参考文献】
[1]杨勇. 《经济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 2018, 026(003):P.87-88.
[2]韦双妮, 孙石寒. 《应用文写作》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教学探讨[J]. 文存阅刊, 2019, 17(013):78.
[3]凌伟荣. 基于应用写作能力养成的《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 语文课内外, 2018, 023(011):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