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初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2月第4期   作者:   张临春
[导读] 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推进下,增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师教学重点

        张临春
        (重庆市万州区响水学校,重庆 404000)
        摘要: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推进下,增强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教师教学重点,教师教导的侧重点已经转变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对能力的培养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划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提供教学。本文就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三个方面的培养与提升策略进行了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 核心素养 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四个方面。教师教学的时候应该围绕着四个方面进行教学与展开,针对培养学生能力的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通过对学生专业性的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以后长期的学习,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一、读书破万卷,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最佳方式就是带领学生进行长期的阅读与写作,通过阅读学生的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升,就能带动学生提升对文字的掌握,学会运用与使用文字,正确地运用文字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带领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籍,课外书籍中既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与核心,又能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文字的掌握,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的过程中就能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对于文字的使用。
        例如,笔者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带领学生积极阅读课外书籍。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规定了初中生阅读的名著包括《西游记》、《童年》、《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这些名著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情节跌宕起伏具有丰富的可读性,教师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每天阅读一小时,在阅读中增进学生对于文字的掌握。通过阅读素材的积累学生后期就会逐步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与口语能力,能够运用各种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实现自己语言构建能力的提升。为了增进学生对于文字的掌握与理解,我会教导学生批注阅读法、群文阅读法、摘抄法等方式探索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在自主思考的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
        二、秀色掩今古,增强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语文活动是人形成审美体验、发展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文字作品中蕴含着美,不仅包括描写出来塑造的文字之美,还包括所传递的情感之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以体会到其中高雅的审美情绪和高尚的品味,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并且逐渐发展处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初中语文课本中蕴含丰富的素材,有优美而富有韵律美感的古诗,有轻雅淡泊的散文,有活泼有趣的故事等等,教师要运用课本上丰富的素材,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例如,笔者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优美文章,让学生在鉴赏中欣赏美、感受美。

初中语文课本中包含古今文化,在文化的学习中学生就能体会到传承千年的古诗词韵律之美,感受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开阔风景,感受到“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乡之情;通过现代散文赏析,学生就能从字里行间看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啊”的济南秀丽风光,感受到作者对于济南、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通过“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学生就能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与辛劳,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母亲的无私奉献,从而学会孝顺、学会尊敬自己的父母。在课本中蕴含太多的美,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不断带领学生探索和发现文章中的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带领学生学会感受美、创造美。
        三、百家齐争鸣,实现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往往包含了中外经典文章,通过文章的阅读与理解,学生就能潜移默化地接收到中外不同的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学会理解和鉴赏不同的文化,感受不同文化所具有的特征,认识到不同的国家历史、地理和传统造就了文化差异。学生应该学会用辩证的目光看待不同的文化,同时形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识,吸收、通过其他民族和地区的文化,传承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优秀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例如,本人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注重课本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外国文化的输入理解。初中课本中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外在的传统文化和内在的传统文化,外在的传统文化是对于“有形”文化的传承,诸如古诗词《野望》、《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等等中国传统韵律诗词文化;《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等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社戏》、《灯笼》等中国习俗文化。对于“无形”的文化则包含古诗词中传承到现代的爱国之情、思乡之情、孝顺父母等等感情,也包含“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哲学思想传承。对于其他民族与地区的文化也可以在课本中找到,诸如《藤野先生》、《列夫·托尔斯泰》中展示了不同文化下的人物形象,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到课本中的中外文化的差异,从而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吸收外来文化,实现核心素养所要求的文化传承与理解。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要针对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养成每日阅读的习惯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欣赏课本中的古诗词、散文等等的体裁美与内容美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通过学习课本中的古今中外课文,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提升自己对于文化的理解与掌握,实现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专门地教学系统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新平.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学周刊,2020(22):
        [2]马鹏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融入素养教育[J].文学教育(下),2020(06):
        [3]张蓉.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开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