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骎
上海合泽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 200433
摘要:智能配电网技术具有数据采集、传输和数据库等多项功能,所有系统运行时都可以根据现有的工作方法、现状及整个配电网的后续指标,获取特定的数据,对部件运行状态进行调整,从而对配电网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设计时必须构建完整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并完成所有的设计项目,此时可以认为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可以满足智能化开发的需要。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技术;配电网规划;配网设计
前言
在我国,配电网规划开始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为了保证配电网建设质量和水平达到设计要求,应采用智能配电网技术对其进行规划。在分析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应用方法的基础上,探讨该技术在配电网系统规划过程中的运用,使专业人员获得的分析结果本身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水平。
1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要求
1.1全面性要求
智能化配电网技术运用中,所谓“全面要求”,是指,根据智能化配电网技术的功能和作用表现,对配电网中各种资源和设备投入方式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后,可以将所得结果应用于资源协调过程,得到协调结果后,可以将获得的信息依托于已建立的管理机制,融入到工作形式中。另外,得到分析结果后,按顺序对整个系统进行后续的装配工作,如果要体现出该系统的操作全面性,就必须确保所有设备都经过科学的构造和配置。
1.2精准化要求
在当前的配电网系统规划中,已开始逐步增加各种类型的智能设备,而配电系统的作用在于,能够主动收集配电网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整合进数据分析模型,然后调整模型的运行状态。利用智能配电网技术,一方面可以根据系统的设计准则和设计要求,确定系统的当前运行状态,另一方面可以对各部件进行设计,以保证所获得的参数具有标准化,此时可以认为,利用智能配电网技术所获得的结果内部,可以实现对系统从整体到分散参数的充分考虑。
1.3完善性要求
在系统设计时,必须根据配电网系统的运行思想、运行方法和运行原则,理解整个系统的后续运行规范。通过制定工作规范,综合探讨各参数的作用方法、应用原理等信息,基于此可使整个系统的运行质量得以提升。其中智能配电网络技术的使用思路是,依据自控系统的运行原理和整体框架,将全部工作参数纳入管理体系,然后对该管理体系进行实际操作,让获得的设计参数本身就能直接改善相关体系的建设模式和水平,并将其应用到后续管理标准和管理方法的探讨过程中。
1.4可升级性要求
可升级性是指配电网系统在当前的发展中,实际上必然会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状态,因此,如果最终建立起智能化的工作方式,打算通过一次一次的设计,使整个系统能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安全稳定地运行,显然是不现实的。可升级性建设的原则是,一方面对其中某些部件应构造成可更换的形式,在各种部件的实际设计中,能及时发现问题的原因和故障的位置,并派专业人员第一时间进行故障排除;另外,在其它子系统的建设中,要使新建立的子系统能够与现有已建立的系统进行深度关联,这样才能使所有的供配电设备都处于完整的运行状态,避免由于供配电系统之间没有连接而导致的信息不能获取。
2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方法
2.1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分析了配电网络运行的全过程,利用智能自动化技术是当前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技术,通过有效的信息处理,可以使相关工作人员有效地整理工作信息,建立起自动化的子站和主站。
目前阶段,由于自动化功能还处于不断的完善和升级之中,在智能预警技术的应用中,自动化功能能有效地起到保障作用,在配电网作业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准确的校对和整理,如果在运行中发生故障,自动处理系统就会发出相应的预警,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智能系统提供的信息,对故障进行有效的查找,并对相应的问题进行解决。另外,该智能系统还具有一些其它辅助功能,可大大降低工作时不必要的损失。
2.2系统框架规划
在体系结构的构建中,必须建立基于新技术的自动控制装置,使该装置能够采用目前已开发的新管理技术,如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乃至于人工智能技术等,当然,对于某些独立的结构,也可以用传统控制论的相关方法得到实际分析结果。例如,对于配电站系统中的变压器输出端,需要采用一种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PID控制原理,用PID控制来消除周围环境产生的各种干扰信号,并保证获得的运行参数稳定。另外还可在其中加入主动式滤波装置和被动性滤波装置,其作用是完全消除环境干扰信息,使配电网系统处于高稳定运行状态。此外智能配电网络技术还应考虑各种技术加入后,是否处于稳定的运行状态,此过程中可以采用模拟运行的思想来获取各种信息。
2.3参数核算工作
各种设备运行参数的核算过程,必须以现有的各种电气参数和电力数据为依据,将所有信息集中到专业管辖范围内,这样才能使该参数在使用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例如配电网系统中的某一电源属于清洁能源,但受自然环境的干扰影响较大,目前已有的配电网脆弱节点参数、预期发端接入参数、发电容量参数等数据,全部可供智能配电网技术系统参考,将这些信息直接输入所建立的模拟软件中,该模拟软件以目前生成的全部电力参数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该系统在后续运行过程中能否在现有电力参数环境下保持稳定运行。与此同时,对其中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参数,更需要做后续调整,如针对电压稳定参数,则需要通过机组在整个配电网中的接入节点位置,来提高稳定性,这样才能使整个配电网在后续工作中,能够直接根据已有的功能信息得到专业分析结果。
2.4运行参数设计
在设计工作参数时,需要根据当前整个数据库中存储的所有信息,充分地添加和协调各种资源。例如对配电网系统中的配电站核心变压器,要了解其操作参数的上、下限,然后选择合适的组装模式,分析在电力环境下,该装置是否能维持正常运行。若发现不能达到此功能时,应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系统运行结果完全符合设计要求。对其它各类设备,如针对配电网自动调整过程中的电感、电容器及电阻等,并非所有装置参数都越大越好,而是要根据各种元件的组成结构和操作原理,对所获得的有关参数进行整理,特别是对电容器更需要进行核算,以便使调整结果能够保证精度。
2.5其他系统设计
而对于其它系统的构建,则主要是根据配电系统的运行原理、运行状态及运行指标,得到需要分析的全部数据。例如现代控制论中的配电网系统,在自动调节过程中,为了保证所获得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采用智能供配电技术时,应依据信号的运行原理,研究针对配电网系统中相关信息传输系统的建设方法,特别是根据信号的运行原理和传输机制,应根据目前已开发的有线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综合分析在现有的技术应用中,是否能根据该方法的运行机理和作用原理,在第一时间上传所有信息。若发现此类信息不能得到有序标准的传递,可确定目前建造的信息交换通道内部已存在构造问题,今后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调整,此时可利用专业系统模拟软件进行分析得到结果。
结语
总之,在智能配电网络技术的应用中,为进行配电网络系统的设计,需要遵守的标准包括全面性要求、升级要求、综合性监管要求等等,在实现这些要求时,需要将所有数据综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提高系统的运行质量和设计水平,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对模拟软件的操作、整体构架的确定、各种设备的设计和参数的确定等。
参考文献
[1]吴晓东.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4):92-93.
[2]孙仕舒.智能配电网技术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具体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9,4(24):90-91.
[3]郭龙,刘旸,鲍海泉.基于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的城市配电网规划[J].内燃机与配件,2018(04):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