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2月第4期   作者:何柄廷
[导读] 随着我国现代经济建设和发展,我国加强了智能电网配电技术的研究
        何柄廷
        国网天府新区供电公司四川省成都市610041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经济建设和发展,我国加强了智能电网配电技术的研究。通过科学的智能配备可全面带动电网经济发展,让我国电力事业走向新的征程。在实际的电网系统运行中,智能配电网的运维技术内容多且技术处理复杂,本文针对我国现代“互联网+”背景下,智能配电网的运维技术进行研究分析, 探讨电网信息采集、数据分享以及故障定位等技术,以此来全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价值,现将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关键词】:基于互联网+;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
        我国智能配电网的运维技术提升可依托于电力行业和互联网行业的结合。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电力企业的事业发展要注重多项内容,要积极立足于电力能源的信息交流和综合管理,并结合企业的综合发展和信息共享建立新的环境,最终为促进互联网的综合建设奠定基础。
1.简述我国智能配电网的内容
        作为我国电力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配电网的建立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要求,电力生产的技术人员结合“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系统构建和融合多种现代化技术如大数据技术、通信网络技术以及运维监测技术等,全面综合地带动电力产业发展。通过科学的智能配电网运维管理控制,可减少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对设备带来的负面影响,全面综合地实现电网工作流和电网业务流的统一;与此同时,将智能配电网和互联网技术高度融合可实现电力能源的综合调度和配备,可以保证电能的科学分配,实现电离平衡,科学控制电力的调度成本和传输效能,真实解决电力供需矛盾;从电力检修角度来讲,采用结合“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资源的综合配置,并不断提升专业检修工具、零部件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2.分析“互联网+”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的具体实践路径
2.1电力故障的诊断研究
        从现在的电力配电网的综合建设来讲,正常的智能配电网工作效率为50Hz,一般20ms为一个正弦波,可采用傅里叶算法来确定运算精度标准,如需要将正弦波设定为80点来完成信息采集,这也类似于250μs为一个离散点。如定时器启动后,采集系统要和AD转换芯片完成通信并收集离散信息,最后通过傅里叶算法来得到参数的最大值和有效值,通过逻辑比对后可以确定数值的内容,若在正常的使用区间就需要采用调用发送程序,可借助无线传输模块完成信息传输工作,若数值没有在固定的生产区间内,就需要认真分析故障的类别进行无线发送。若出现了故障,配电网就可以针对可持续的工作内容制定可行性分析报告,报告的内容涉及以下内容,首先分析设备是否需要维修,其次是分析设备维修的经济需求和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经济成本,如对维修方案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故障中的原有设备和数据内容并进行参数分析和判定诊断,为了保证检修质量,还需要对设备的使用寿命以及运行状态参数进行科学分析,预估其运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最终保证其稳定性。
2.2做好信息采集管理
        首先,建立信息采集应用数据框架,在电网布设中存在部分智能配电网线路处于气候环境恶劣的区域,这导致智能配电网线路的网络配备不完善,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发生故障后若单纯采用人力巡查的方式来分析问题会消耗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和时间成本,对此,相关单位要结合互联网的技术进行综合的数据采集,如在智能配电网的巡查工作中不需要安装信息识别媒介,可借助安全卫星定位系统进行自动线路巡查,还能够将沿线的数据转译记录成文件,保证工作管理的信息化、电子化和标准化。

在具体的处理中,数据信息和互联网会形成一个综合的网络化环境,在开始运行时候,配电网络和终端设备都能够接入到网络中,进而保证智能设备和互联网稳定运行,与此同时,相关单位可借助用电设备、储能设备以及发电设备进行综合部署,进而实现环境传感器、控制器和视频监控,最终形成互联网区域的能源综合管理,如构建“终端用户”的及出行时,实现人力、财力、物力的集约化管理。
其次,实现信息采集的流程化管控。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保证配电网的运行数据和出厂环境相结合,如配电网的数据运行系统要实现电压、电流的互感动,可通过电力一次值转换电压,结合二次电流等转换模拟信号为数字信息为数字信号。处理时候,相关管理人员可采用数据分析法了解设备的实际性能,并通过定时器的方式实现高频傅里叶函数计算,进而获得稳定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在进行数据故障类型对比时候需要结合电力参数、故障类型进行分析并结合无线网络将信息数据转到后台运营维护人员的手中。在日常的检测维护工作中也要及时关注设备的运行状况,做好数据对比,为设备的维护提供可行的参考数据。
2.3 运维服务中心的建设   
        借助互联网+构建运维诊断服务中心,如可以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定位故障检查,进而完成故障诊断和检修工作;首先做好专家中心的管控分析,如结合互联网技术的运维环境建立专家交流平台,降低专业检修的成本;其次是建立案例中心,可结合国家的电力企业现状要求相关单位总结自身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并控制秩序混乱和错误检修的问题,最后是构建运维信息分享平台,如互联网运维人员可以通过交互平台向用户推送相关的配电常识,积极为大众解答相关的配电知识问题和内容,也能够节约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维修时间。
 2.4建立数据共享平台
        互联网+环境下,智能配电网技术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建设价值,相关单位可以协同多方协调进而实现数据的交流和贡献。如创新现有的数据分析和交流平台和专业的工作人员、技术人员提供科学的数据分析体系,相关技术人员可以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责任。如专业的一线运维人员仅负责恢复和接待技术人员,主要工作为配合技术人员设备故障的诊断、运维检修等工作,及时完善相关的检修档案,在实际的工作中起到交流调节的作用;此外,技术人员要时刻明确自己的工作责任,要借助智能设备实时采集信息,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对比,研究和评估分析,并结合互联网技术对运维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及时传输相关的诊断方法和技术。
2.5构建完善的客户服务交流平台
        结合互联网的综合技术,配电网技术可以帮助技术人员、运维人员及时掌握到客户的数据信息,如借助微信公众号、APP等途径收集到用户反馈信息,并将这些数据结合用户电力运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此外,还能向平台普通的用户推送相关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用电节能领域,评估用户家用电器电能使用情况。
3.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行特点,相关电力单位可以积极运用现代主流的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信息交互平台,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电网的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熊杰.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6):158-159.
        [2]陈伯东.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应用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24):74-75+78.
        [3]刁孟琦.互联网+智能配电网的运维技术应用[J].电子技术,2020,49(03):110-111.
        [4]黄杰辉.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应用分析[J].电子测试,2020(04):100-101+103.
        [5]王二辉,连凯,侯国卿,杜鑫.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分析[J].科技传播,2020,12(02):120-121.
        [6]钟厚龙,李梅.“互联网+”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分析[J].通讯世界,2019,26(12):203-2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