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初探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1期   作者:陈钰莹
[导读] 探究性学习是一个能够让学生自主生成知识的学习过程,其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在某个范围内对自己所要学习的事物进行寻找,而后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积极探究。在探究性学习中,最大化的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的应用探究性学习方式,以此为学生能力的增强、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

陈钰莹   义乌市龙回实验小学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一个能够让学生自主生成知识的学习过程,其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在某个范围内对自己所要学习的事物进行寻找,而后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对问题的答案进行积极探究。在探究性学习中,最大化的体现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的应用探究性学习方式,以此为学生能力的增强、学习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1)07-081-01

        引言
        美术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艺术学科,在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转变教学方式,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作用
        探究性学习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新课程改革下的学习要求相适应。具体来说,探究性学习方法又被称之为发现学习法、研究学习法,主要是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应结合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取某个知识点作为切入点,之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作用有以下两点:第一,锻炼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探究性教学的核心是学生,但是这种探究不局限于学生的独立思考,而是强调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探究讨论内容,通过团队合作学习能够更好的解决美术学习问题。在团队讨论中学生会朝着同一个目标交流,在强化彼此协调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第二,充分凸显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探究式教学最为重要的作用是凸显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常用方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中发现美术知识的乐趣,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在创设情境之前,教师应当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选择情境创设的相关素材,视频、图片都可以成为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辅助材料。在美术欣赏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主题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感受美术作品的深层次内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还原到课堂,将作品中描绘的场景和主题呈现在学生面前,在真实的情境影响下,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美术作品,带着强烈的兴趣投入美术课堂。相较于口头讲授的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并帮助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究转变。



        例如,美术学科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优化教学手段来构建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导小学生在兴趣激发的过程中提升美术学习效率。像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来营造教学氛围,在教学《妙用的纸盒》相关内容时,可以要求小学生利用纸盒子进行动物的造型和艺术创造,进行相关主题的竞争比赛活动,使得小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深度学习,特别是在课堂展示的环节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作品进行观察和评价,给予小学生鼓励性的认可,以提升审美趣味。利用如此方式,小学美术教师才能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学习中;才能在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时,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强化其对美术技能的学习了解。从而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增强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二)实施小组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阶段学生生活经验有限,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容易遇到难以解决的美术问题,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实施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鼓励学生凭借自身力量解决美术学习问题。教师应当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以3~5人为单位划分学习小组,在尊重学生个人分组意愿的同时,确保每个小组有1~2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在确定美术学习小组的各个成员之后,教师应当为学生布置相应的合作探究任务,鼓励学生通过互动讨论的方式解决美术学习问题。在紧张激烈的合作探究活动中,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并尝试从多个角度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每位学生在表达观点过后都可以得到细致的点评,这在无形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开展创意性美术活动,满足小学生心理需求
        美术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具有创意性的美术实践活动,既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又满足小学生好动、好玩的心理需求,让他们通过美术活动获得快乐的学习体验。例如,在教学完“爱护家园”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变废为宝”的创意美术活动。首先,教师提前让学生从家中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如不穿的衣服、旧杂志、易拉罐、矿泉水瓶子、用过的纸杯等,将它们带到课堂上。接着,在课堂上,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处理,将这些原本无用的物品转变为有价值的新物品,如将易拉罐做成笔筒,将不穿的衣服做成一个荷包,将洗衣液的瓶子做成一个洒水壶等。在这个“变废为宝”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体验到创新、创造的快乐,其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均得到有效培养,这对提升学生美术素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究性的学习知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而教师需要把握好探究性学习的目的,需要在明确教学目标后,通过对探究性学习原则的遵循,指引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向,加强其对知识的学习探究。以此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刘翠霞.小学美术教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3):64.
[2]宋泉.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知识文库,2019(17):99.
[3]杨静.小学美术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探索与实践[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教师教育论坛(第三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