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启幼儿创造之门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1期   作者:石云云
[导读] 幼儿期是人生一个特殊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对于发展中的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艺术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而美术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创造力,是一件意义重大的教育工作。那要打开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之门,该如何寻找一把正确的钥匙呢? 本文从创设宽松氛围,启发创造潜能;丰富幼儿生活,提供创造源泉;巧用启发

石云云   南昌市西湖幼儿园
【摘要】幼儿期是人生一个特殊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对于发展中的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艺术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而美术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创造力,是一件意义重大的教育工作。那要打开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之门,该如何寻找一把正确的钥匙呢?
本文从创设宽松氛围,启发创造潜能;丰富幼儿生活,提供创造源泉;巧用启发语言,拓展创造思维;正面评价作品,呵护创造信心等几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创造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12-073-01

        幼儿期是人生一个特殊的时期,也是一个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对于发展中的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艺术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美术活动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提高其创造力,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一次好友电话向我诉苦被她班上的一些孩子家长投诉,说她不教孩子画画,只让他们乱涂,有时上美术课学做游戏。教学期间我也遇到过这样的家长,认为孩子爱涂涂画画,是有美术天赋,还不惜重金给孩子上兴趣班,期望有朝一日在美术方面出人头地或至少有一技之长。其实这些家长们的心态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绘画技能的学习看作高于一切,以为孩子学习美术就是为了掌握技能,而忽略了孩子在美术活动中的创造性。那作为老师如何寻找正确钥匙,开启幼儿创造之门呢?
        一、钥匙一:创设宽松氛围,启发创造潜能
        宽松的美术氛围不是教师的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幼儿天生就有着超强的好奇心和穿越时空界限的想象力,在他们充满童真与幼稚的想象中,创造灵感会若隐若现,那作为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育,保证幼儿有足够的美术活动机会和丰富的工具资料,保持自由轻松活跃的环境氛围,让幼儿的创造潜能得到最大发展。
        例如:大班的一次美工公开活动《我是时尚发型师》,活动前执教教师与孩子们一起欣赏了不同发型的图片后,接着鼓励孩子们与现场观摩教师进行互动,让孩子们大胆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发型并说出理由。这样一来,紧张的活动氛围马上活跃起来了,孩子们很自然地进入了操作活动中。活动中教师提供了皱纹纸、手工纸、毛线等多种材料,孩子们通过借助材料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都制作出了漂亮且风格各异的发型。这说明孩子们都具有很大的潜能,也能发挥出自己的创造性。而在这一活动中,执教老师通过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营造宽松氛围,成功启发了他们的创造潜力。
        二、钥匙二:丰富幼儿生活,提供创造源泉。
        丰富的生活经验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前提,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是为他们进行创造和表现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资源。在日常生活中,要让幼儿体验生活,走进大自然,正如黑格尔所言:“艺术创作不仅要在世界看得很多,热悉外在的和内在的现象,而且要把众多的重大的东西摆在胸中玩味,深刻地被它们掌握和感动,得到很多经历,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然后才有能力用具体形象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一些在成人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如一片云,一棵树,一只鸟,可在孩子们的眼里,可以是朋友,是伙伴,它们有表情、有情感,甚至有思想,充满生命力,美丽而富有趣味。所以我们要让幼儿多观察,多感受,不断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提升他们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这样,他们才能在创作时,便会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画出别人没有画过的,表达出同别人不一样的情感。
        一次我园组织亲子班参观侏罗纪乐园,参观完后,让每个孩子都画一幅画来表达游玩的感受。当我看到孩子们的作品时,诧异许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幅是《水中的我》,孩子不仅画了自己在水中玩的情境,还把爸爸妈妈也画进来了,画中的爸爸妈妈在和自己比赛,而举着红旗的裁判却是一只可爱的恐龙。孩子的想象力异常丰富多彩,真是不容小视!由此可见,不一样的生活经验不仅为幼儿提供创造源泉,还给幼儿带来“人在画中游” 的异样意境。
        三、钥匙三:巧用启发语言,拓展创造思维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语言是否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创造思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若表情严肃不拘言笑或语言干涩缺乏情感渲染、缺少幽默,则教室的气氛必然会趋向沉闷紧张,使幼儿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无从产生。



        例如:创意泥《玉米娃娃》活动中,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讲解制作方法,而是直接用PPT呈现玉米娃娃制作步骤图,孩子们虽然饶有兴致的做着自己的玉米娃娃,但是呈现出来的表情都一样——笑脸娃娃。见此,我向孩子们抛出了几个问题:“娃娃它们的心情都一样?”,“假如它们找不到妈妈会怎么样?”“它们发脾气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表情?”,……在我笑眯眯地“制造”出问题后,孩子们恍然大悟:“哦,原来可以做不一样的表情。”第二次,孩子们做出来的玉米娃娃千姿百态,个个精彩,让人出乎意料。
        四、钥匙四:正面评价作品,呵护创造信心
        讲评是沟通教师和幼儿之间交流的桥梁,能起概括总结、分析提高的作用,既是美术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怀着幼儿的童心去看作品,而不是用“像”与“不像”、“对”与“不对”、“美”与“不美”作为评判幼儿作品的标准,可以让幼儿相互交流,发表见解,比如说“你画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这样画?你做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做的?你觉得自己的画(做)得好吗?……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并能从中吸取精华,在今后的美术活动中加以改进和应用。同时,教师也应认真听取幼儿对自己作品的设想,并给予每位幼儿展示作品的机会和权利,注意发现作品的创造性。如我们班小朋友们在进行了自由捏的活动中,我发现大多数小朋友陶醉在自己的作品中,我没有急于一一对他们的作品进行讲评,而是先让他们自评。其中一个小朋友说:“教师,我用像皮泥做了一个外星人的清新机,用它来清理垃圾和废气物要干净得多,厉害的多!”多好的创造想象,我及时对他的创意及作品给予讲评,并给了他一个大大的赞。
        五、钥匙五:引导家长走出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误区。
        作为家长,切不可追求一时的教育效果,更不能持有简单粗暴的态度或者盲从的心理,要呵护好孩子心中的艺术之芽,进行科学的美术教育,正确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初步感受美,表现美,从而有效地提高孩子创造美的能力。
        (1)理解孩子的“乱涂画”
        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在绘画中,经常喜欢“涂涂抹抹”,家长在这个阶段,不要随意指责孩子的“乱涂乱画”,应该及时对这样的行为给予鼓励,尊重孩子的好奇心,支持和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理解孩子因探索造成的“破坏”或者“混乱”。 孩子的想象不同于成人的逻辑,如孩子会把云朵涂成绿色,把大海涂成粉色,看到这种情况,家长千万不能批评孩子,要在尊重孩子想象和创造的基础上,进行鼓励并正确地加以引导。
         (2)拒做孩子的替代者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很多家长十分重视作品的效果,而很少去考虑如何帮助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有的家长发现孩子画的“不好”时,会不由自主地拿起画笔代替孩子完成作品。家长在孩子学画过程中,对孩子“帮助”太多,造成孩子长期生活在凡事听家长“安排”按家长“指令”办事的环境中,这样孩子的想像力、创造力就会受到抑制。要知道让孩子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地学画,才是一件开心快乐的事。幼儿正是通过这个绘画过程使自己的心理得到满足,从而创造出一幅幅让人惊叹的作品。
         (3)多与孩子交流
        绘画过程中,多和孩子交流讨论,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丰富画面。当孩子画不下去的时候,家长要进行一些引导性的交谈,找出结症,鼓励孩子运用已有的经验展开想象,顺利完成创造,切不可进行冷嘲热讽。
        总之,一个人的想象创造能力需要从小培养,从细微处着手。在美术教育中,为幼儿创设良好宽松的环境,时常对幼儿进行启发引导,培养幼儿绘画兴趣,掌握幼儿的特点,并充分给幼儿创造的自由时间、空间,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幼儿大胆地扬起创造的风帆,尽情地畅游在创造的世界里。
参考文献
[1]《教育学考试大纲》第35、36页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部考试制定.
[2]孔起英《幼儿园美术教育》第79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
[3]黑格尔著  朱光潜《美学》  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59页.
[4]08年5月《幼教博览》凌燕 《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