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故事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1期   作者:王素婕
[导读] 在幼儿园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故事教学法”进行幼儿教学活动,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等一系列的活动,可以全面提升听、说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幼儿学习的自信心。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心智还不成熟,在教育活动中,注意力难以集中,自制力较差。运用故事教学,可以更好的让幼儿理解,也可以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通过故事可以更好的给幼儿讲道理,让幼儿得到启发,培养

王素婕   商洛市幼儿园  陕西  商洛  726000
【摘要】在幼儿园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故事教学法”进行幼儿教学活动,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演故事等一系列的活动,可以全面提升听、说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幼儿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幼儿学习的自信心。幼儿园孩子年龄小,心智还不成熟,在教育活动中,注意力难以集中,自制力较差。运用故事教学,可以更好的让幼儿理解,也可以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通过故事可以更好的给幼儿讲道理,让幼儿得到启发,培养幼儿的美德。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故事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5-017-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应用到幼儿教学中最合适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可以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科学合理的利用故事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下面谈几点故事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一、认真选择好故事,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
        想要提高故事教学法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对故事的重要性引起重视。教师在选择故事的时候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故事的背景和内涵等方面,给幼儿讲的故事要可以传达教学内容,更要有利于幼儿知识面的拓宽。有些故事文本要合理修改,以符合幼儿当前的认知水平。有些故事有一些复杂的句子,老师可以进行拆解,转化成简单易懂的句子,故事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可以用常用词语替代,让整篇故事的语言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在儿童故事中,有适合大班阅读的故事,也有适合小班读的故事。有的故事适合读,有的故事适合听。有的故事是用来欣赏的,有的是可以让幼儿讲述的等等。教师要认真的选择好故事,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另外选择故事的时候,要选择对孩子们成长有意义的故事。思想方面要选择主题明确、单一,有一定教育意义的故事。教师要科学正确的认识幼儿故事的教育性。不是每一个故事都必须含有德育方面,而是对幼儿成长有益的故事,可以视为思想内容好、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比如,萝卜回来了的故事,是通过小动物们互送食物的过程,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互送温暖,先人后己的美好情感。幼儿年龄小,很多心理过程非常的形象化,单凭语言很难让他们理解一些事物。对幼儿讲的故事要接近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到故事非常贴近他们,引起他们听故事的兴趣。比如讲故事的时候,如果讲到有关小朋友的一些事情,可以给小朋友起个名字,这种具体的故事情节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二、创设良好的故事情境,让幼儿更好参与故事教学
        故事教学法,不是通过故事就可以简单的传达给幼儿一些什么。老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要注意为幼儿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故事情境。良好的讲故事环境,可以更好的引起幼儿集中注意力。比如,在讲述故事中,周围环境要安静、整洁,避免多余的物品分散孩子们的注意力。幼儿们座位的安排要合理,可以让每个幼儿清楚看见教师的表情动作。讲故事前,教师要先组织孩子们安静的坐好,稳定孩子们的情绪,让孩子们可以集中注意力,从而可以在安静的气氛中开始故事教学。


教师要注意用有感情的语调来调动孩子们听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在讲故事中,教师的情绪要饱满,情感要真实,语言要生动而形象,让故事的内容可以在幼儿的头脑中呈现出立体的画面感。教师要尽量运用故事的原文讲,发挥出文学作品的价值,又要考虑到将一些不容易懂的书面语言口语化。故事讲述中,尽量不向幼儿提问,以保证故事的丰富性、曲折性、完整性,以免影响作品的效果。讲述结束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一些问题,看幼儿是否掌握了故事内容。大班后期的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评论。较小的幼儿,教师要讲得具体,比如,可以利用拟声动作,图画、直观教具,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讲幼儿听,这种授课模式很普遍。如果幼儿没有参与到实践中,只是被动进入故事教学模式中,并不能发挥故事教学法的有效性。教师要注意不能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要明确讲故事的目的。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教学中,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可以通过故事教学法更好的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参与到教学中,老师还可以将故事编成小剧本,通过幼儿扮演角色,强化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也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可以利用一些民间小故事、儿歌童谣等故事,讲述给幼儿,利用一些故事情节的美感可以陶冶孩子们的情操,也可以提高他们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调动幼儿讲述故事的兴趣,引导幼儿复述故事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手势来表演故事内容,刺激幼儿的听觉和视觉,让故事的讲述更具吸引力。比如,讲述金鸡冠的公鸡时,老师可以一手做公鸡状,一手做狐狸状,一边讲故事一边演故事角色,孩子们兴趣盎然,听得就会非常专注。孩子们有的情不自禁地学做手势,有的学讲故事,孩子们听和学都非常的积极。因为加入手势和表演,可以让幼儿们对故事更有记忆,可以有效地调动幼儿复述故事的积极性。或者通过让孩子们进行表演故事,自己创编一些手势。比如,教师可以单手握拳,让幼儿大胆进行想象手势代表什么,孩子们们经过大胆想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也让幼儿进行了创造性的想象,有利于他们讲出小故事。
        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对刚刚讲的故事进行复述。孩子们复述故事不是通过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自然的讲述。对于一些可以复述的故事,教师可以提前选择好故事内容。孩子们的各方面情况会有所差异,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进行故事的复述。所以要求幼儿复述的故事,一定要篇幅短小,故事情节打动孩子们,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故事。复述故事的题材,一定要可以唤起孩子们想象力和情感的,容易理解的内容。比如,三只熊、小羊和狼等故事最适合幼儿进行复述了。老师可以应用生动的语言进行启发,让幼儿们有复述的兴趣和愿望。教师要记得温柔的鼓励和赞扬幼儿们的复述过程,激发幼儿复述的兴趣,提高他们复述的质量。
        总之,故事教学法是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适当的采取互动式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来完成教学目标。通过故事教学法,可以让幼儿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通过故事互动还可以增强师生间的感情,也让孩子们可以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也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瑞春.课程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及实践[J].新课程(小学),2015,(02):116-117.
[2]谢小辉.故事教学对幼儿学习品质养成探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1):9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