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备考中立德树人思想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4期   作者: 王震敏
[导读] 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

        王震敏
        洪家中学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特别是新课改后,更加强调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而立德树人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需要借助一定的途径,这就是学科教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强调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实际上就是在落实这一根本任务,本文从高中化学选考备考的角度,通过多种手段来谈立德树人思想的渗透。
        关键词:高中化学;立德树人;渗透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学生全面发展说到底就是立德树人。笔者认为,立德树人如果脱离学科课堂教学的这一必需的介质,只会成为一种形式。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学科课堂教学将使“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效果差强人意,事与愿违。化学学科“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一核心素养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教学应坚持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价值立场,至始至终渗透立德树人思想,即便是在高三选考备考复习中也应如此。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尤其在高三备考选考阶段,教师很容易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知识点的落实,更多的是指导学生如何答题,提高应试技巧等方面,其实,教师完全可以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而又不忽略学科教学立德树人的功能。
        一、通过化学实验复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的安全规范的操作对实验结果、师生安全、民生社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考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通过安全教育,让学生养成严谨、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选考是选拔性考试,在近几年选考题就非常关注这些知识点,如2016年4月蒸馏实验中锥形瓶不能封闭,易燃易爆气体不能用明火加热。例如2021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第30题第(4)小题中的“半滴操作”,就是让学生明白在做实验中的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因此,在备考复习中,要注重实验的操作细节、封闭性与开放性关系、实验的安全性关系,在实验复习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科学态度培养。
        又如定量实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和中和滴定实验,不仅要求操作规范,而且对取量非常严格。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严格按要求去操作,让学生意识到操作不当,用量不当,均会引起原料的浪费,会引入杂质,有些物质的制备实验,很容易造成污染问题,会造成社会问题,甚至有些不当行为会造成爆炸,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混全实验中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将浓硫酸与浓硝酸混合,试剂滴加的先后顺序应让学生引起重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物质在实验过程和结束后的排放处理也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用进行尾气吸收或处理;教师要提醒学生理解《实验化学》书本中的知识,让学生意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同时,并要学会应用知识,不慎遇到紧急情况要懂得如何应急处理。
        因此,化学选考实验复习课堂教学同样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这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良好载体,也是培养学生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的主阵地。
        二、渗透化学史实教学,强化学生担当的社会责任。
        中国著名化学家傅鹰曾经这样说过:“化学给人以知识,而化学史给人以智慧”。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各种版本的化学教材中都有涉及到的化学史知识介绍。化学史知识不仅仅是记录了化学这一重要学科的诞生、发展、状大的历程,同样也记录了古今中外优秀的化学先辈、化学工作者、化学家们对客观物质的探索发现的艰辛历程。如哈伯的合成氨工业,居里夫人元素镭的发现,侯德榜的制碱工业,屠呦呦的青蒿素发现,这些对人类社会巨大贡献背后,都有着许多传奇的故事,有的甚至是充满着生命的危险。每一项成就包含了他们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对未知的无畏探索,对事业的无私奉献。
        在碳酸盐复习中,可以介绍侯德榜的一些经历,他对我国制碱工业的发展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但他面对鲜花和掌声,却平静地说:“我的一切发明都属于祖国!”在复习糖类时,可以结合袁隆平院士的故事,他在水稻栽培中所做出的努力及对社会的贡献,解决了“吃”的全球问题;在复习有机材料时,很多有机材料的开发,改善了生活提高了生活品质,解决了“穿”的问题;在复习硅酸盐产品时,结合人类在建筑房屋时用的木头、砖瓦结构、钢筋水泥结构的演变,解决了“住”的问题;在复习燃料时,结合人类出行方式的改变,汽车燃料的改进及航天事业中的燃料开发,从柴油、汽油到酒精汽油及生物柴油的应用,解决了“行”的问题。  
        在复习醇类时,可以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时融入酿酒的历史,各种不同浓度酒精的用途,也可以结合诗与酒文化的关联;在复习金属冶炼时,可以结合各种金属的发现过程中渗透了许多劳动人民的汗水;复习材料时,可以结合我国航天发展史,在耐火耐高温材料的开发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付出的艰辛努力。
        因此,在备考选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化学史的教育要有自己的着眼点。充分挖掘找寻化学知识背后的相关故事,通过对科学家特殊人生历程的介绍,提炼升华科学家的精神,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是无数科学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榜样的力量可以带来深刻而久远的价值观影响。尤其是学生熟悉的中国化学科学家的事迹,会更亲切,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心、民族情,并由此而产生时代的忧患感、使命感、担当感,意识到应以实事求是、刻苦钻研的科学态度,将自己投身于新时代的建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开发自己深层次的潜能,以最大的智慧贡献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崇高事业。
        三、关注化学的现实影响,激发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疫情期间,人人需要勤洗手、需要消毒,佩戴口罩,84消毒液的使用和酒精的消杀工作,口罩中的熔喷布结构,都涉及到许多化学知识。化学带给人类诸多影响,化学物质及其性质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影响的是非常大的,生产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在。因此,在复习时结合现实生活,把化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化学学科学习中形成正确价值观,让学生在做题中领悟到化学的重要性,明确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学好化学,不只是为了考试分数,化学的科学价值足以成为学好化学的内驱力。
        其实,纵观几年的选考化学试题,试题非常注重结合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领域中的应用,也非常注重当代时代应该了解当下时事,对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情,也常作为考题。通过命题来体现出“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学以致用。如2020年1月选考试题中有“碘化锂(LiI)在能源、医药等领域有重要应用”,以及合成高血压药物阿甘洛尔;2020年7月化学选考试题中有“某研究小组以邻硝基甲苯为起始原料合成利尿药美托拉宗”。这些内容都是生活中常到的药物,这也是化学物质解决人类生活所起到的作用。选考题中“研究CO2 氧化C2H6制C2H4 对资源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这个题目意义不仅可以解决温室效应,而且也合成了工业很有用的乙烯。在命题时,可结合当地发射火箭进行AgI人工降雨解决高温少雨现象;在选择题中命题时可考查“疫情期间在教室里使用酒精和84消毒液时,是擦在桌面上消毒还是喷洒消毒”。在2021年1月学考中就提到“含氯消毒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都体现了化学学习要紧密联系生活,贴近社会、生产的思想。
        让生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全社会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一种新时尚,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强化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化学意识,也要提高学生绿色化学的科普思想,养成科学环保和垃圾分类的习惯。在气体复习时,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会引起环境的污染,让学生思考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这些污染的产生,并采取哪些方法进行了防治,如何在源头上控制污染,这些就是绿色化学的思想。在复习物质制备中,在工艺流程题时,经常会涉及到氧化剂的选择,若选择过氧化氢就可以减少污染。在有机合成题中,如果采用加成反应或加聚反应,就能使原子经济率达到100%,这也是让学生利用绿色化学的思想在解题。以上的所有例子让高三学生环保的理念慢慢生根发芽,使高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共同维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四、结合化学变化规律,形成学生独特的人格魅力。
        所有的教育活动都是为了人类的发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加强,不仅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而且也关系到人才培育的整体质量的提升。学校教育使所有学生学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是全社会乃至每个家庭的共同目标,同时也是落实教育最终目标——立德树人的表现。
        毋庸讳言,高考选考是一种选拔式考试,对任何应试的个体或多或少都是一种压力,焦虑紧张造成的负面因素在所难免。教师要善于利用化学学科自身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文化,将化学学科特质融合进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中,形成学生基本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例如,在复习化学基本概念时教师可以渗透对立统一的观点。在复习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知识时,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定义出发,得出氧化剂和还原剂课上是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有物质失去电子,必定有物质得到电子,因此,在反应中有氧化剂则一定有还原剂。其他的例子比如化学反应的本质旧的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形成、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原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电解池的阴极和阳极、化学反应的放热与吸热等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化学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化学教师的启发和以上相关化学知识的重新认识,学生就理解了矛盾的两面性,对自己优缺点有更多的包容,看待事物更加全面。特别在高三备考时,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自己,给自己增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欣赏别的同学优点,同进也学会包容别的同学的不足之处,与所有同学和睦融洽地交往,在压力山大的高三复习中进行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此外在复习反应条件时,渗透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金属单质钠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但在加热下与氧气反应却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这是温度变化引起了产物的变化。盐酸、硫酸和硝酸这三大强酸发生反应时,不同浓度的酸发生的反应也不同,比如浓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时,反应开始时产生大量黄绿色气体,一段时间后,浓盐酸变成了稀盐酸,反应就停止了;浓硫酸与足量金属单质锌反应时,反应开始时浓硫酸与锌先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浓硫酸变成了稀硫酸,稀硫酸与金属单质锌反应生成无色无味的氢气;浓、稀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分别是二氧化氮气体和一氧化氮气体。有机物无水乙醇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乙醇发生脱水反应,当反应温度控制在140℃ 时生成两分子乙醇通过分子间脱水生成一分子乙醚,当温度升高到170℃ 时一分子乙醇脱去一分子水生成乙烯等。化学教师通过以上化学中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形成良好的习惯,注重每一个细节,经年累月,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在于具有卓越品格和完美人格的学生。“德者,本也。”德于个人、于集体、于社会都有根本性意义,是整个社会、国家、民族向上向善的力量。化学植根于生活,生活离不开化学。教师应树立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始终坚持以德领才、以德蕴才、以德润才,就一定会让学生不仅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而且在品格上也会收获更大的进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德才兼备的亲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赖琛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6(05)
        [2]王延昭.高三化学实验复习模式初探[J].基础教育论坛,2016(8Z):28-29.
        [3]姜宇,辛涛,刘霞,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29-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