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语文习作生活化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5/13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8卷4期   作者: 王芳
[导读] “得语文者得天下”,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的比例非常大,

        王芳  
        (合肥市竹溪小学西校,安徽    合肥    230041)
        【摘要】“得语文者得天下”,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的比例非常大,而小学阶段的写作是以“习作”为起点进而得到一步步升华的,不过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形式化和格式化,这样的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小学生的习作能力也被禁锢起来。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生活化教学在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量的进程中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深入研究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意义与应用。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习作;应用研究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爱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将更多的生活实际结合其中,对于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潜力、拓宽思维方式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所以生活化教学无疑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内涵
        习作是将积累所得的字、词、句、段精炼成篇,从而去实现一个完整的表达。不过书本中的积累毕竟有限,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经常会被条条框框所束缚,很多理论知识禁不起生活实际的考验,学生的习作空洞乏味,对于读者来讲毫无吸引力可言,长此以往,不但学生的写作潜能难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也会随之消失殆尽。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简单地理解就是教育要依靠生活,要从生活中汲取相关素材去实现教育的目的,进而回到生活中去改造生活。在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中,生活化的教学无论对于哪一门功课的影响都是非常积极的,小学阶段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形象化的知识具体化,进而形成良好的教育启蒙,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成果。
        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角度来讲,一篇好的习作,可读性很重要,而真正的可读性就来源于生活。生活化的习作教学是教学活动和生活情景的完美结合,可以将生活中遇到的人、看到的物以及经历的事积极有效地融入到课堂中去,让生活这个大千世界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丰富的素材,同时引导学生抓住生活细节结合自身学到的表达技巧去记录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调动起学生的习作热情。哪怕只有零零碎碎,都是写作好习惯的积累。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2.1突破习作瓶颈,活跃习作思维
        写作瓶颈,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在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中,每每提到习作,总是少不了一阵唉声叹气。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课业繁重,各种兴趣班爱好班排满了日程,基本上没有多少时间走出课堂走进生活,所以写作的素材少之又少,很多时候他们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认知都停留在书本上,刚提到写作题目的时候,脑海中还能蹦出来三三两两的词语句子,再进行深入的构思一下就词穷了。
        想要得心应手地写出一篇好的习作,突破瓶颈很重要,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开思维,在写作中融入更多创新的想法和思路。其实小学生的思维是比较活跃的,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就能打开他们的思路,产生源源不断的写作灵感。立足于生活实际,从生活中收集素材,就是打开学生思路的切入点。
        2.2提高人文素养,树立正确观念
        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全面实行素质教育,所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一种“真实自我”的状态是最基本的要求。不过很多小学生习作的“真实性”都有待考察,采用几篇例文拼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并不符合新时代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这样一来学生在对待习作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懒散应付的态度,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也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实行生活化教学,透过生活百态,学生能够看到不同职业拥有的不同人生,也能够看到不同的风景,拥有不同的经历。这些源于生活的碎片,不但为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能够让学生在习作中更真实的展现自我,更能让他们在不同的感悟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2.3增加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质量
        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应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时能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式,在学生进行习作练习时也能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而丰富的经验都是来源于生活的,生活化的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找到习作与生活的结合点,对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教师的教学经验增加,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再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润色融合,学生进行习作练习的就会得心应手很多。所以将生活化教学引入课堂,不愁写不出高质量的作品。这样一来,教学质量也会随之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3.1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创作来源于生活,所以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第一步就是走进生活中去。只有走进生活才能得到细致地观察,并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让习作充满真情实感。生活的范围很宽泛,包括校园生活、家庭生活也包括社会生活。不同的生活场景会帮助学生积累不同的素材,在不同的素材中多听、多看、多想会让作品更加精彩。
        3.1.1校园生活中陶冶情操积累素材
        小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在校园中度过,所以能够在校园中陶冶情操参加丰富的校园活动对于他们来说是积累习作素材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适当的展开一些小活动,调动起他们的热情,并让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若是能在此基础之上加以指导,他们的习作一定十分有趣。
        例如说《我的理想》是小学习作中非常常见的命题,但是在小学生的意识里对于职业和理想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加以引导了,可以讲述一些关于理想的故事,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他们在思考中形成一定的写作思路,比如说我要干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以后要怎样去实现这样的理想等问题。尽管有些学生的想法比较新奇,理想也比较荒诞,但是能打开思路就是一件好事。
        3.1.2家庭生活中丰富感情积累素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不同的家庭背景中的生活经历一定是有差异的。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如同白水一般,没有任何的波澜,主要缺少的就是细腻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的体现在家庭氛围中尤为重要。所以在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利用自己的成长环境,并结合不同的家庭背景来制定针对性的习作命题。
        例如半命题作文《我的--》,很多学生都会写我的爸爸或者妈妈,但是在有的家庭中爷爷奶奶等其他的亲人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所以这时候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指导,从而实现对学生内心情感的激发,让他们的习作真实生动充满感染力。
        3.2创造意境,在课堂习作中展现生活
        在小学语文细作的教学中,意境是非常重要的,而传统依靠教材的教学方式就是因为缺少意境才会让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在生活化的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使用角色扮演或者情境对话等方式来进行模拟,从而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意境中生产纯朴真实的情感,写出自然生动的文章。
        例如在写《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后感时,为了使学生能够体验卖火柴的小女孩所经历的情感和心理活动,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扮演小女孩、路人、奶奶等不同角色,并结合课文内容更好地理解小女孩所处的社会环境,进而融入小女孩儿的真实心理状况,并同现在的生活形成对比,这样就能写出有内涵、有情感温度的读后感了。
        3.3广泛阅读,在积累中丰富知识
        在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校园内接触的书本知识面有限,想要感知更加远阔的天地就应该利用时间的碎片去进行广泛的阅读。教师可以传授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也可以定期地举办学生来一场阅读交流大会,长此以往,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拓宽,知识的储备也得到了提升,进而实现从模仿优秀文章到吸收精华再造丰富创作的良好转变。
        四.总结
        在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当中,应该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把生活中的碎片有效的记录下来,这样才能完成丰富素材的积累和细腻情感的提升。有了丰富的素材和细腻的情感,引起读者共鸣不在话下,长此以往就能打好文学功底,实现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文静. 小学三年级语文习作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5.
[2]吴冬昊. 小学语文习作作业设计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