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时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5/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4期   作者:厉复超
[导读]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
        厉复超
        (青岛工学院 山东胶州 266300)
        
        
        
        [摘 要]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重要手段。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网络和新媒体资源日益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思政课的教学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通过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呈现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全员参与,最终让学生可以认知、理解并且灵活运用历史知识。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情景模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承载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教学结合的情景剧教学模式越来越被各大高校采用,对解决传统思政教学的弊端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传统思政教学的特点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讲授过程中,因一些历史事件离现实过于遥远,学生对历史背景、人物不熟悉,致使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亲和力不足、感染力不够、说服性不强等问题。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特定的模拟主题,用多媒体的形式呈现,视频、音频和图片是塑造模拟场景的主要辅助工具,用图画和视频等方式再现课本内容,将思想理论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任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也可以通过安排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情景发展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情景模拟教学法下传授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不再是以往的照本宣科,也不再是长篇大论,而是将文字和实践结合起来,针对特定的知识设定特定的场景,从而使所要讲述的知识活灵活现起来。对学生而言,基于情景模拟教学法下的课程不再是呆板无趣的,情景的设定极大地调动起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将毫无生气的文字折射到现实场景当中,从而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让学生感到思政课并不是毫无用处的,而是深藏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处。
        零零后的最大特点是:自信、张扬、个性解放、逆反心理突出,因此思政课教学不能再依赖灌输,而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历史,体悟历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和世情以及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情景模拟实践教学法在的实施过程
        运用情景剧教学形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运用实践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需要任课教师在考虑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对实施环节和步骤制定细致的部署与安排方案。总体包括前期布置,中期控制和后期推广三个阶段。
        (一)前期布置:积极动员学生,安排实践任务
        高校思政课程实施情景剧实践教学形式成功实施重要的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开展相应教学活动之前,应该对授课班级学生进行充分的前期动员和教学任务周全布置。在动员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情景剧教学方法的意义,对应的课程章节知识及课程内容的性质,还要说明实施细则和评价奖励标准,从而调动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其次,在布置具体内容要求时,要侧重情景剧教学的主题选择的具体方案,要求学生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结合社会现实,将思政课的重点知识结合现实话题进行创新设计和编排、表演、汇报。最后,鼓励学生运用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运用音像、图画、PPT或者实物等,进行现实生活情境或者实地考察的再现表演,具体可以类似相声、小品风格,不太拘泥于刻板单调的独角戏汇报,提升思政实践情景剧的表现形式灵活性。
        (二)中期控制:全心指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情景剧教学的中期控制环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习组建的小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学习,发挥小组团队的合力,进行统一设计、编排和排练。学生分组以6-8个人适宜,选出团队负责人,协调组员任务工作,并根据老师布置的主题任务选定具体传递正能量的情景剧,组长在组内合理角色分工,编写情景剧所需剧本的内容,设计表演的顺序和形式,最终形成自编自演的思政课程情景剧,在合适的教室或实验室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进行有效展示。教师在中期这个环节要注意的是,首先鼓励学生自我管理防止放任不管,教师需要对每个小组所选定的情景剧主题和内容进行把关,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当给予引导,做好指导和监督,其次就是干预过多,就难以落实学生设计的想法,限制了他们方案的实施,对实践教学的效果就起了反作用。
        (三)后期推广:公平客观评选,深刻总结点评
        在每个小组情景剧展示结束时,教师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给予评分,并点评每个小组设计表演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具体明确地指出学生在思政情景剧主体选择、剧本内容、上台表演、角色诠释和组内成员的团队合作等方面需要提高的方向,进一步上升到学生对思政课程相关理论的学习,最后升华学生的情感。

评选中选出最优组和最优同学,在班内进行分享和反思活动,集思广益,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每个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进行反思和学习,集思广益,形成特点,与其他小组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借鉴,最终实现所有同学的知识掌握、实践锻炼、技能提高和信念教育的目标。
        三、情景模拟实践教学的意义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思政课的教学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通过语言描述和多媒体呈现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全员参与,最终让学生可以认知、理解并且灵活运用历史知识。情景模拟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教学目标与需要选择主题,建立构思以及情景,自行进行角色分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历史情景模拟过程中,经过查阅各种历史资料等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促成学生学习历史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历史最基本的特点是过去性,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可以创设历史情境,以使学生置身于历史人物的时代,可以直接体验历史,感受历史的发展脉络,增进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情景模拟教学法主要针对“纲要”课程教学内容多、时间跨度大,学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更多的历史知识。创设穿越时空、身临其境贴近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以达到教学目标。
        情景剧以大学生为主体,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思政教学,大学生主要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参与感得不到保障,其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难免影响实际教学效果。情景剧教学模式把大学生从单纯的观众、听众角色转变到编剧、导演、演员等角色,让他们真正成为思政教学的主体,教师的角色由灌输着转变为组织者、协调者。这种转变对思想新奇,充满活力的大学生群体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生通过组织策划,亲身经历的剧情中感悟真理、升华思想。情景剧教学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一部完整的情景剧环节包括策划、剧本编写、角色分配、服装排练及最后的表演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仅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角度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帮助,完全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展。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不仅能学到相关的知识,还能极大地锻炼他们分工协作、组织策划、语言表达、沟通协调等能力,增强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凝聚力。
        情景剧教学能促使大学生将思政知识更好的落实到行动中。情景剧这一教学形式直观形象、互动性强,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学生在组织策划、自导自演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视角学习知识并参与行动。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思想品德与实践行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运用情景剧教学形式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效果,运用实践活动达到育人的目的,需要任课教师在考虑实践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基础上,对实施环节和步骤制定细致的部署与安排方案。总体包括前期布置,中期控制和后期推广三个阶段。
        四、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思政理论课中实践效果的建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与人文知识的有效结合。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创设轻松愉快的情景剧教学环境,加强师生互动体验,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有效掌握。
        首先,思政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将教学的舞台交给主角学生,教师在一旁做导演,运用良好的情景剧促进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教学的探索。 其次,教师要在教学理念更新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让情景剧教学方法辅助于思政课程的教学,降低思政课程内容的抽象度,与现实生活结合,增加课程的形象和生动性,但是要注意内容的适度性,过多会影响思政知识理论体系的传授,所以,教师在授课前要进行课程研讨和情景剧项目的预设,设置合适的主题切入点和课时设计。 最后,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探索情景剧合理有效的表现形式,将情景剧的运用重点放在教学上,让学生从情景剧的表演实践运用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思政课程的传播社会主义正确价值观和思想信念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谢晨岚. 情景剧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的探索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9):149.
        [2]谢菲. 情景剧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效用分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02):105.
        [3]韦国善,莫祖伟.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 6):55 .
        [4]吕健,赵冰梅.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景剧教学法研究[M].北京:中 国书籍出版社,2016:16-17
        
        作者简介:厉复超(1981-),山东日照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是从事中国史及思政课教学改革研究方向。徐楠(1983-),山东青州人,讲师,在读研究生,主要是从事日语教学及学生管理研究方向。
        
        基金项目:
        青岛工学院董事长科研资助基金项目“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时效性研究”(2020JY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